第145章 四书二题
县试的第一场考试,称为‘头场’或‘正场’,之后还要覆试四次县试才算正式结束。
诸葛云疏在号舍坐好后,小心翼翼地把考篮里的考试相关用品,一一在桌子上摆好,然后又把考篮放在距离较远的地方。
此时,黑暗逐渐褪去,灰暗的天边渐渐泛起淡淡的鱼肚白。
诸葛云疏抬头看去,发现她的两个斜对面分别坐着一男一女。
男的大概二十出头,女的大概十四五岁左右的年龄。
就诸葛云疏这一路观察进考棚就没有发现一名超过十六岁的女子参加考试的。
诸葛云疏打量对面的两人时,而对面的两人也在悄悄的打量她。
毕竟她是临溪县本次县试中年龄最小的存在。
特别是诸葛云疏左对面的那名男子。
在看到对面坐着一个年纪较小的女童时,不知为何,他的心里又有了一点通过县试的信心。
又过了一会儿时间。
外面传来异常洪亮的大嗓门声,这是准备发考题了。
诸葛云疏正襟危坐,努力了这么长时间,当真正要上真章时,说不激动是假的。
她用镇纸压好草稿,又拿起桌上的小水滴,往砚台里滴了几滴水,准备研墨等待考题下发。
不一会儿的功夫,一阵脚步声传来。
只见一名差役举着考题板走了过来。
诸葛云疏赶紧梳理下毛笔尖,然后开始蘸墨水准备把考题抄到草稿纸上。
差役在诸葛云疏的号舍停了一会,估计连一分钟的时间都没有,就往另一个号舍走去。
她赶紧看了眼差役举着的考题板,等正面过去后,它的反面同样写有相同的考题。
诸葛云疏只看了一会,就把她这个年龄段的考题摘抄下来。
在夏国县试第一场考试是分考生年龄的,二十岁以上的考生和二十岁以下的考生在考题板上所展示出的考题有所不同。
但是其难易程度倒是大差不差,主要是在时间的限制上。
县试第一天的考题共有四书二题和作诗一题。
诸葛云疏看着草稿纸上的第一道考题。
这又可以叫做‘头题’或‘首题’,主要以四书中的正文出题,要求考生阐述其义。
这道题出自《论语.子罕篇》里面的内容,对于县试的第一场考试,难度基本不大。
诸葛云疏看了眼题目:【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原文为,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根据词义解释就是毋意,不凭空揣测。
毋必,不绝对偏执。
毋固,不固执拘泥。
毋我,不唯我独尊。
这是孔子极力拒绝的四种坏习惯,也是他对自我修身的一种高标准和严格要求。
诸葛云疏看了一眼,大概有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她提起毛笔,在答卷纸上和草稿纸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等信息。
然后根据自己脑子里的思路,先在草稿纸上打好腹稿。
整篇文章的字数控制在三百到七百字之间。
半个时辰后,诸葛云疏已经润色好了第一篇四书题,等检查无误后,她这才把草稿纸上的内容誊抄到正式的答题卷上。
这一过程,诸葛云疏格外小心,就怕一不留神写错字或者墨水弄脏了卷子。
要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失去接下来的考试机会,那岂不是能把自己呕死了。
等诸葛云疏快誊写完时,一名差役走了过来。
只见他在每一个号舍前停留,然后挨个在考生答卷末尾按上个印章,这个也叫做‘盖戳’。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想知晓考生们的答题快慢。
如果在盖上印章之前,考生一字未写,那么后面就算这个考生得文章写得多么完美无缺,也会被打上邻桌考生代写的嫌疑。
不知别人如何,反正等差役来到诸葛云疏这个号舍时,她已经在答卷纸上写完了这道四书题。
差役看着面前写满字的答卷,诧异的看了诸葛云疏一眼。
但是也只是诧异了那么一眼,就神色正常的去往下一个号舍。
诸葛云疏把盖完印章的答卷小心的挪到桌子一边有空的位置上等其晾干墨迹。
这一个早上,过得太过于紧绷。
诸葛云疏不由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使其脑子放松下来。
然而就这样一个动作,却让对门的两个考生产生了误会。
那名十六五岁的女考生,也是这个时候停下了手中的笔,她抬头看了一眼诸葛云疏,发现这个八九岁女童可能由于不会做题,正在痛苦的揉着额头。
而那名二十左右的男考生,此时还在奋笔疾书,但就算这样,也没有耽误他朝着诸葛云疏这边释放一个得意的眼神。
诸葛云疏:“......”
这个人怕不是脑子有什么大病吧!
脑补这个东西可要不得。
......
大概九点左右的时间,差役举着考题板走了过来。
这是今日的第二道试题。
这次的考题没有年龄区分,差役举着的考题板正反面都只有一道题。
诸葛云疏赶紧把题目抄写在草稿纸上。
然后又把之前早已经晾干的第一道题答卷,小心的收起来,放在自己的考篮里。
这次的考题还是四书中的一题。
题目为:【有弗学有弗问有弗思有弗辨有弗行】
这句话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为: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这道题倒是比第一道题要难上一点。
但是也就只是这么一点。
主要在于题目省略了其中的部分句子。
但是只要把《中庸》吃透的考生,基本一眼就能想到其原本及上下文。
诸葛云疏边研墨边思考这一题的切入点。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
然后再联想其上一句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下一句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句子解释。
最终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下苦工夫的精神’作为这道题的切入点进行阐述。
有了大概的解题方向,诸葛云疏拿起毛笔,把脑子中的思路一一写在草稿纸上。
她并没像上一场那样,把这道题的答案完整写下来。
不为别的,今日这第二题的题量实在是一个大工程。
她还需要再润色一二。
没有办法,县试本就不难,但是想要取得好的名次,自己的卷子必须要有出彩的地方。
......
(https://www.02sw.net/3443_3443451/111110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