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猪种


中国本土猪,基本的生存空间都难以维持下去。

  而我国的育种繁育工作,更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现在,农业大学里的那些教授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所关注和研究的方向,无一例外都是集中在育种繁育这个领域!

  无论是一个已经灭绝的猪种,还是一个刚刚被新发现的猪种,它们都同样拥有着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

  然而,育种工作却是一项异常艰巨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漫长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往往是巨大的,而回报则相对缓慢。

  当前,国内众多从事生猪行业的人员普遍认为,直接从国外引进原种猪不仅更加便捷高效,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比之下,尽管育种工作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就眼前而言,它既繁琐费力又难以迅速获得盈利,因此大家对于开展育种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近些年来,我们虽然贵为全球养猪大国,但在猪种方面却严重依赖于进口,这无疑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美国农业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对畜牧生产领域中的各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总结。

  结果表明,品种改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最为显着,其贡献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

  可见,优良品种,对于养猪行业,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在生猪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

  然而,与国内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国外养猪业发达的国家相较而言,我国的生猪育种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

  具体表现为,大量的种猪依赖进口;我国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商品猪数量比国外先进水平要少八至十头。

  在国内的养猪行业中,普遍面临着一种不良循环模式:即“引种→维持→退化→再次引种”。

  这种状况不仅使得我们的繁育体系受到国外的限制,同时也给疾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进而对我国整个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例如,前段时间肆虐的非洲猪瘟疫情,正是由于引进的猪只携带了病毒,才导致了这场瘟疫在国内大规模传播开来!

  这无疑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2018年,一场可怕的非洲猪瘟风暴席卷华夏大地,短短一年内,近乎三分之二的省份纷纷遭受其肆虐侵袭。

  无数肉猪染病身亡,我国养猪产业的生产能力急剧下降,几近腰斩,猪肉价格更是一路飙升至三十元一斤之高!

  所以,无论是从宏观大局考虑,旨在维护行业稳定,确保国家猪业安全;亦或是着眼于微观细节,力求维持猪肉价格稳定,让百姓能够吃上价廉物美且安心的肉食,

  我们都迫切需要自身具备稳定的猪种供应能力,猪的育种繁育工作也亟待取得重大突破!

  而这正是农大畜牧业众多专家学者们近年来不懈奋斗的目标所在!

  在最近的几年里,国家对猪种繁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随着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不断推进,引进品种本地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96  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其育种群存栏数量已高达  15  万头。

  不仅如此,国家还专门成立了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并设立了武汉、广州等多个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与此同时,一所国家级的猪种育种繁育中心,已经选址农大,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该中心由业内权威人士王陵海牵头领导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举办的世界种业论坛暨世界畜禽产业博览会,也是在王陵海的积极推动下,最终选定在农大所在地举行。

  他希望借助这次盛会,进一步推动国内猪种繁育事业向前迈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论坛尚未正式开幕之际,顾畅便提前送上了一份厚礼给他——那就是早已绝迹于世的河西猪!


  (https://www.02sw.net/3494_3494635/1111078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