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兵临城下〔下〕
城墙上,身披铠甲的辽东巡抚毕自肃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冷峻地审视着城外的军队。果然,那让朝廷吃尽苦头的女真八旗,一眼望去,无边的黑军阵中只有战马的嘶吼,军纪严明,气势如虹。无形中给所有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刚才城外女真人的野蛮吼声如同地震般震撼,使天地变色,即使是城中见过女真军队的将领也面色苍白。勇将满桂和赵率教分别站在毕自肃的左右,脸色同样凝重。他们曾经历过“宁锦大捷”,看出城外的女真dazi已是倾巢而出。远处飘扬着“海东青”标志的黑色大旗更让人感到压力倍增,了解辽镇的人皆知,这黑色大旗意味着什么——女真大汗皇太极亲自来了。看着那令人胆寒的黑色军阵,满桂终于忍不住,向沉默的毕自肃拱手说:“督抚,女真dazi刚到这里,状态并未达到最佳。”
"卑职清明,出城迎敌,击退其锋芒。"
去年的“宁锦大捷”之时,他遵照辽东巡抚袁崇焕之命,率领五千兵马从宁远赶来救援锦州,在锦州城外与女真大军正面交锋,一番激战后,双方都有损失。
虽说是“不分胜负”,但这次战役也让满桂增添了不少信心,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辽东巡抚毕自肃闻言略皱眉头,转头看了看身边跃跃欲试的猛将,心中有些无奈。
他大致猜到满桂的信心来源,无非就是去年在锦州城外的那次交锋。
那时的女真军队已经围城多日,伤亡惨重,士气低落,而满桂带领的辽东军士气高昂,装备整齐,打成“平手”并不说明什么问题。
尽管心中有所不满,但毕自肃毕竟是忠心为国的将领,他沉默片刻,斟酌了一下言辞,缓缓说道:“哀兵必胜,女真来势汹汹,誓要报复去年的仇恨,我们应当以逸待劳,挫败他们的锐气。”
此言一出,周围的文臣武将纷纷点头赞同,就连跃跃欲试的满桂也点头表示同意。
多年沙场征战,他深知一鼓作气,再衰三竭的道理。
如果他率军出城应战,赢了固然皆大欢喜,但如果输了,对城中士气的打击将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看着周围仍有些犹豫不决的文臣武将,毕自肃的脸上显露出坚决的神色,大声宣布:“各位,国仇家恨,我们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
“此刻,唯有以死相拼!”
女真对辽东的劫掠,让百万汉民哀鸿遍野,江山沦陷,任何一个有热血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雪恨,收复失地。
此言一出,城墙上原本凝重的气氛瞬间凝固,无论是身穿官服的文官还是手握兵器的武将,都定下心来,看向城外女真军队的目光更加坚定。
建州女真的崛起是建立在辽东同胞的血肉之上,其鼎盛时期则是在背叛祖先的汉奸手中。
他们不愿意,也不能让美丽的江山全部落入鞑虏之手,此刻唯有以死相拼!
狭路相逢勇者胜,看到周围将士的情绪已被激发,毕自肃原先严肃的面色有所缓和,紧绷的心情也稍稍放松。
“传达本官命令,城中将士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他抬头看看已经开始西沉的太阳,毕自肃微微点头,天色已晚,估计女真今日不会攻城了。
似乎是为了证实毕自肃的猜测,就在城头上的人们聚精会神地观察城外军阵时,一阵清脆悠扬的鸣金声在城外响起。
仅仅几息之间,原本如磐石般静止的女真军队开始有秩序地变换阵型,大军开始缓慢后撤。
为了防备锦州城中的士兵追击,自始至终,万余名骑兵在远处保持着警戒队形,显得十分整齐。
"嘶。"
看着女真士兵撤退时的严谨,满桂刚才的跃跃欲试瞬间冷却,眼中满是敬畏。与生俱来擅长骑射的女真人不同,自辽沈战役后,朝廷在辽东的野战骑兵就寥寥无几,主要以步兵为主。
尽管近两年,根据大学士孙承宗和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的建议,朝廷斥巨资训练了一支由万余名老兵组成的"关宁铁骑",但军队的控制权却牢牢掌握在辽东的将领家族手中,平时驻扎在相对较安全的宁远城。
尽管赵率教的筹划使得锦州城内也有一千多名野战骑兵,但与城外无边无际的女真大军相比,仍是显得微不足道,不宜轻易损耗。
毕自肃,辽东巡抚,无视身旁武将严肃的神情,将视线从城外的女真军队移向更远的东北方向。
在他看来,这次女真倾巢而出,来势汹汹,必定不会轻易罢休。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锦州城可能会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驻守皮岛的毛文龙和宁远城内的将领家族的态度就至关重要。
东江军统帅毛文龙拥有数万兵力,身处女真腹地,他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影响到女真的攻势;而辽东将领家族手中的"关宁铁骑",也具有改变战局的力量,不容忽视。
只要这两股"力量"一心为国,毕自肃确信,凭借锦州坚固的城墙和周围勇敢无畏的士兵,他可以再次让女真大汗皇太极的进攻受挫。
正在思索之际,耳边突然传来阵阵惊呼。抬头望去,毕自肃忧虑地发现如蚁群般的女真士兵已在距锦州五里的地方停下,开始扎营。
如此接近的距离,显然是认定锦州是一座孤城,不会有援军前来救援。
城楼上,巡抚毕自肃的目光变得更加沉重。
(https://www.02sw.net/3531_3531494/111110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