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最新 > 第213章 饺子

第213章 饺子


大河村摆流水席,开祠堂的时候,就连县里面的老爷都来了。

  现在的大河村早就不是当初的那种偏僻小村,这几年不少外来的姑娘都争着抢着嫁到他们大河村来。

  他们大河村因为出了这么多不得了的人物,也是在周围拥有数一数二的地位。

  就连走在大河村的那条乡间的路上,这几年也早就已经修得平平整整,说他是官道也不为过。

  因为他们大河村出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人物,所以族老和老村长都是对年轻的族人耳提面面。

  让他们千万不要借着李景行他们的名头在外胡非作歹,一经发现,不但会逐出族谱,就连他们一家人也要赶出大河村去。

  不过大河村的百姓还是十分自觉,加上这两年用李景行贡献的族田,以及各种产出的收益。

  为他们大河村培养了不少的人才,现在他们大河村也出了五六个童生,还有一个竟然还考上了秀才。

  眼看他们整个村都要变成耕读世家,现在乡下的孩童,大部分都是一身读书人的布衣。

  读过书明过事理的孩童做事那也是十分的明理有章法。

  再也看不到之前那种,整天不是在河里面摸鱼,就是在树上掏鸟蛋的行为。

  除非这孩子是真没什么读书的天赋,或者是还未到启蒙的孩童能这般自由自在的玩耍。

  但大部分的村民都希望自家的孩子也能像李有根一家一般。

  靠读书改变命运,成为国家如此了不得的人物,望子成龙的心到哪里都不算稀奇。

  就连一些比较开明的家长,都打算让村里请一个女先生回来。

  万一自家儿子孙儿不争气,女儿和孙女聪明伶俐的话以后未免不能做出一番事业。

  就算不能给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但读过书识过字的女娃子,就算嫁人也能选个好人家。

  可以说整个大河村的命运都因为李景行所改变。

  更让整个大河村高兴的是,当朝廷发下了第一批粮种,他们大河村竟然是第一个平洲府境内拿到的。

  而远在边城的李景行,也是收到了这个特大的喜讯。

  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家里寄去,这种喜悦的时候不能陪家人一块庆祝,心里总归是有些惆怅。

  只能写信告知对方,他与他们的心情一样,更是为自家阿爷和大堂哥自豪。

  他们边城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也更加崇拜李大人,没想到李大人这么厉害,就连他的爷爷家人也是如此,为国家作出贡献。

  他们一家人的眼中都是老百姓,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全,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

  去年第一批棉花李大人根本就没有往外去销售,而是全部给边城的士兵,制作了一件非常保暖的棉衣。

  当知道李大人的家眷纺织厂人手不够,边城的大娘纷纷拿上自家的针头线脑往纺织厂去。

  毕竟这是给他们大庆的士兵做的棉衣,他们这群老百姓亲手给他们缝上也是合情合理。

  本来发愁人手不够的林雪柔,看到这样的场景,早就眼眶发红。

  虽说他一开始就没想过盈利,只是想给这边的妇人有个能够讨生的活计。

  所以当寒冬来临,士兵们收到了这件崭新的棉衣,摸着里面柔软的棉花,和细细密密的针脚。

  当听到这是他们边城种植的第一批棉花,就连缝制的人都是爱戴他们的老百姓自发缝制的。

  每个士兵都感觉自己手上的这一件棉衣沉甸甸,这种被人关心,被人在乎,被老百姓深深的放在心里。

  都让人眼眶发红,看着手里的这件棉衣大家都在心里暗暗发誓。

  哪怕敌人从他们身上踏过去,也绝对不会让敌人伤害他们身后的百姓一分一毫。

  所以在过年的时候,边城下了一场大雪,许多房屋都年久失修坍塌了不少。

  边城的士兵连夜出动,拿着铁锹等家伙式,在李大人的带领下开始抢险救灾。

  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确保百姓的安危,有一对夫妻俩就被下雪导致的坍塌压在下面动弹不得。

  两人的眼光都已经露出了绝望麻木的神情,这种情况他们这里又这么的偏僻,有人发现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

  正当他们心灰意冷的时候,大庆的士兵就如天神降临。让他们一定要坚持住。

  有铁锹的就用铁锹,没有铁锹的就直接用双手扒拉。

  很快遇害的百姓就纷纷被营救出来,让他们把家里能带上的东西带上全部集中到安全的地方。

  那里会有温暖的火炉,和热乎乎的食物和水,无数的百姓经过这一次雪灾,都被大庆的士兵所救。

  就连他们家里的财产,对方也是一分一毫的放到他们手中。

  他们边城的士兵和边城的百姓经过这些的事情,感情也是越发的深厚。

  而且士兵们还会承诺,等到开春的时候,积雪融化,他们就去帮百姓们搭建房屋。

  老百姓们从来没有设想过这样一天,他们会如此喜爱这群兵头。

  所以在过年的时候,不少百姓都买来面粉和猪肉白菜,每家每户都包了不少。

  自家人吃上了一顿热乎的饺子,又把剩下的所有饺子煮好,然后给军营的士兵们送去。

  “大娘,俺不能要,俺们将军说了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

  一个黑黑壮壮的小伙,不管说话还是长相,都是一脸憨相。

  “哎哟,小伙子,这都是大娘自己包的饺子,不值什么钱,要不是你们我和老头子早就没命了。

  你吃我点饺子算得了什么?你要是怕将军说你,你就让他来找我。老婆子非要和他理论理论。”

  路过的黄将军,牙齿痒痒的,一脚踢到那个大头兵的屁股。

  “老人家给你送饺子来,你就接着,让老百姓感谢你的心意,你倒是说说哪个将军会说你。”

  那个大头兵一听黄将军都发话了,摸了摸脑袋,瞬间把那个大娘的饺子接过来。

  打开盖子,看到热乎乎的饺子,一口下去,小兵只觉得自己的鼻头发酸。

  “小伙子趁热吃,大娘家里还有,以后大娘家里好起来,你就经常过来吃。”

  小兵吃着热乎乎的饺子,他已经离开家乡很久了,在边城的这些日子里,他觉得这里就已经是他第二个家乡。

  他想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下雪天的饺子,里面的猪肉特别的鲜美,就连饺子皮也特别有嚼劲。

  吃得他心里暖洋洋的,以前他从未觉得当兵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

  可是现在他却觉得当兵是一件很有意义,很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件事情。

  当初参军,就是为了能让家里好过一些,他现在已经攒了不少银子,可是他还是不想脱下这一身军装。

  不过他每个月都会把得到的俸禄寄回家中,又在军营里面找会写字的士兵,帮他写上一封信件。

  说他在边城过得如何如何,他们在李大人的带领下做了多少英勇的事迹。又说了边城的老百姓对他们的爱戴。

  其实大庆的百姓,只要自家有去当兵的孩子,他们都特希望能去到边城。

  以前可能会提心吊胆,害怕自己的孩子某一天就会出事。

  可是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他们觉得自家的孩子去到边城一定会安全,而且还会过得很不错。

  那是一个真的把人命当人命的地方,而且有了李景行带头开卷。

  其他各地的将军和士兵待遇都好了不少,很多人性化的规定也慢慢的用了上来。

  反正大庆的百姓对这群士兵印象是好了不少。

  而边城不少的兵农一家亲,也在全国各地传开。

  不少听到这个消息的百姓都忍不住感动的抹眼泪,毕竟士兵大冬天竟然能收到边城的百姓为他们缝制的棉衣。

  还能在冰天雪地为保家卫国的士兵送去一份热腾腾的饺子。

  而受灾的百姓,也不用麻木的等待死亡,因为会有大庆的士兵不惧风雪不惧黑暗的赶来救他们平安。

  特别是边城的士兵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那基本上是整个大庆都知道的存在。

  没有人会觉得是他们故意夸大放出来的消息,你是怎么做的?百姓就是这么反馈的。


  (https://www.02sw.net/3546_3546700/111109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