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寡人只想当昏君,不想长生啊倚楼望明月 > 第六十一章禾稼如树可乘凉,神锋非剑光荡摩

第六十一章禾稼如树可乘凉,神锋非剑光荡摩


  京都郊外,古道亭!

                  两三辆华丽的马车停在古道亭边,五六位披坚执锐的甲士守在亭外。

                  太阳温吞的挂在半空,秋风倒颇显清凉。

                  郊外远远可见黄色的稻田,其间有老农弯腰割稻。

                  亭台里,萧惜柔的父亲萧山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对面前的一少一老表现出敬畏的态度。

                  作为江南一大富商,能让萧山这般恭敬的人世间没有几个,恰恰面前的两人值得他如此放低态度。

                  当今大乾皇帝,以及工部尚书袁慎!

                  楚凤歌一身常服,面带和煦的微笑,看起来倒不像掌握生杀大权的崇靖帝,反像一位温文尔雅的儒生。

                  袁慎穿着简朴的布衣,从外表看起来,也不像一位尚书。

                  “皇上所写的计划我已看过,安置江淮灾民,让其劳作换取粮食,的确是极佳的办法!工部的人已经抵达江淮郡,一年之内,便能恢复江淮郡往日的繁荣。”袁慎说道。

                  楚凤歌温声道:“嗯,袁爱卿做事,朕可以放心!”

                  当今皇帝与工部尚书说话,身为商人的萧山自然只能站在旁边不敢插口,若非皇帝让他免礼,他还要跪在地上。

                  一开始,萧山对于这位皇帝虽有对于权势的敬畏,但仍然有些许的偏见:认为这位皇帝一如传闻中那样,是个暴戾嗜杀的暴君。

                  但在旁边听了一会,听到皇帝讲起赈灾之法,却不由得刮目相看。

                  “朕今日找袁爱卿前来,事实上还有一件事。”楚凤歌沉吟了一下,道:“袁爱卿可知何为国之利器?”

                  “国之利器?”这个问题不由得让袁慎陷入了沉思,思考了一会后,他方才说道:“京畿的京营,戍卫皇宫的禁军,都是国之利器。”

                  楚凤歌道:“袁爱卿说的这些,是利器,却不是最重要的利器。”

                  袁慎与萧山都好奇地看着他,军队不是国之利器,那何物是国之利器?

                  楚凤歌却没有直接说出结论,而是问道:“袁爱卿作为工部尚书,可知道大乾水稻的产量多少?”

                  袁慎沉吟了一下说道:“大乾南北方都有种植水稻,南方土地丰饶,一亩稻田可以收成三到四石,也就是三四百斤,北方水稻产量极少,一亩只有两百斤,若遇上涝灾或旱灾,有时甚至颗粒无收。百姓种植出来不足以自食,更难以缴纳国税。”

                  楚凤歌道:“不错!水稻的产量何其之少!民乃国之根本,倘若百姓不能吃得饱饭,那国家如何长存?”

                  说着,他望着亭外远处的稻田,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朕这些日子夙兴夜寐,便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袁慎劝道:“皇上心忧百姓,是百姓的幸运,但水稻产量乃是天意,人力无法改变。”

                  楚凤歌却笑了笑,说道:“谁说人力无法改变?这些日子,朕忽然大梦一场,梦见一方世界,那方世界也有亿万万的黎民,但因为战乱、疾病、天灾等等原因,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饥荒,到处是饿殍遍野的景象。

                  有些人,以观音土充饥,直至撑破了肚子;

                  有些人,与邻居交换儿子,煮熟之后,侍奉父母;

                  有些人,将年迈的父母送到深山,让其等死,只为了节省一个人的粮食。”

                  袁慎和萧山都是久久沉默,这种景象事实上大乾也发生过。

                  楚凤歌道:“倘若粮食的问题解决不了,百姓的生存得不到保障,纵使有再多的禁军,又如何称得上国之利器?”

                  袁慎豁然开朗:“所以,粮食才是国之利器?”

                  “不错!在朕的梦里,当亿万万黎民饱受饥荒之苦时,却有一个人,一位圣人挺身而出,培育出亩产千斤的杂交水稻。自此,谷堆成山,禾下乘凉,世界再无饥荒,再无人饿死!”楚凤歌眼里闪过一丝追忆。

                  袁慎震撼道:“谷堆成山,禾下乘凉……这当真是好美的一个梦!”

                  楚凤歌感叹道:“不错,这是朕的一个梦,但却无比真实,仿佛是真实发生过的。那位研发出高产水稻的圣人,甚至与爱卿同样姓袁。”

                  袁慎叹息道:“臣何德何能,竟能与这等圣人同姓?”

                  楚凤歌道:“袁爱卿,朕要你选工部之人,到南方选地,培育高产水稻。朕知道这很难,非常难,但,一年做不到便十年,十年做不到便二十年!纵使花一生精力,也要去办!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是真正的国之利器!”

                  他慷慨的说着,望着亭外的稻田,道:“朕要实现这个梦,实现梦里的禾下乘凉,谷堆如山!”

                  “安得丰田千万亩,大慰天下百姓俱欢颜啊!朕独受饿死亦足。”

                  袁慎和萧山都是震憾看着楚凤歌。

                  禾下乘凉,谷堆如山?

                  安得丰田千万亩,大慰天下百姓俱欢颜?

                  这才是皇上想要的?

                  皇上的志向,气魄,远非他们能及。

                  谁说皇上是暴君?这分明是千古明君!

                  袁慎无比动容,说道:“臣,定当竭力为之。”

                  楚凤歌点了点头,说道:“朕所梦,并非仅仅如此,在梦中,亦见到培育杂交水稻之法,只是黄粱一梦,醒来后忘却诸多东西,能记得住的不过十之一二……小福贵,把东西给袁爱卿。”

                  “是,皇上。”小太监忙取出一张纸,恭敬递出。

                  袁慎翻开一看,开篇第一页的一句话就让他满脑子问号:

                  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

                  这……每一个字他都能看得懂,但为何组合到一起后就让人看得稀里糊涂?

                  遗传?那是什么?优良性状又是什么?

                  袁慎整个人介于看得懂和看不懂之间,大受震撼。

                  但他却有种预感,陛下给的这个东西,有大智慧!

                  他顿感胸中沉甸甸的,既感到巨大的压力,又感到无比的荣幸,倘若他真能培育出陛下所说的亩产千斤的水稻,绝对足以留名青史。

                  楚凤歌见他脸色不断变幻,心说幸亏自己上辈子生物学得好,否则一切都是白扯!

                  他能做的就这些,至于袁慎能不能培育出杂交水稻,就只能七分靠努力,三分靠运气了。

                  萧山此刻也是无比震撼,没想到这位陛下竟有这般的心胸,想要解决千百年来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饥荒。

                  只是在他看来,虽然皇上说得无比震撼,但想要实现却几乎不可能。

                  “萧老。”楚凤歌看向萧山,微笑道:“可有兴趣与朕做一笔生意?”


  (https://www.02sw.net/3547_3547594/512617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