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你们现代人精神还好吗完整版 > 第153章 年轻人不爱种地?

第153章 年轻人不爱种地?


桑弘羊对尹溪秦付钱的方式真的很好奇,虽然之前就有视频透露过这点了——后世人手里拿的手机可以付钱,今天再次得到了验证,但他还是没看出来原理。

  为什么只要那样对着那个绿色有黑色花纹的牌子一会儿,再按一按就会有一道毫无感情的声音说什么微信支付多少钱?

  难道后世的钱都在手机里吗?

  这样的话是怎么装进去的?

  是不是这种方式百姓就没办法自己更改钱币了?

  真是这样的话看起来好像也能直接杜绝假币了。

  而且对于需要大量携带钱币的人来说,这种支付方式实在太过便捷,要省下多少人力。

  不过,桑弘羊想想,好像后世人手一只手机一直带着,这样一来,是不是歹人抢钱也要更容易了,毕竟只要把手机抢走,那钱不就都没有了吗?

  还是说这里面有其他他现在不知道的防盗手段呢……

  【如何理解大家激烈讨论的:“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种地?”】

  看清楚标题的何光瞳孔地震:“后世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那不种地该吃什么,怎么活?”

  作为几代人都靠种地吃饭活命的庄稼汉,他无法理解不愿意种地的人。

  只要代入一想到他儿子以后可能会对自己说他不要去种地,何光觉得,除非那小子能考个秀才公回来,不然的话看他不收拾他。

  他媳妇张迎春:“后世是个什么情况我们又不清楚,说不定这里说的不愿意种地的年轻人指得都是那些读过书的人呢,那人家肯定不会愿意再回地里刨食,这也正常。”

  何光:“这话听着就不是几个人的事,那读书人哪有那么多,还能所有人都是读过书的不成?肯定是连那些父母都是农民的年轻人也不想种地了,这才有了这种说法!”

  照他来看,那都是读书读的,除非能当秀才免税,不然那都是一群吃干饭的。

  没看县上那三三两两聚到一起什么事都不做,整天就“研究学问”的那些人,说是读书人,结果好些连个童生都没有,还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对自己媳妇父母都态度恶劣。

  这种人他可见了不是一个、两个,所以提起读书人,他还真没什么敬畏心,不上去“呸”他们几口,就已经是他害怕给家里惹上事克制的结果了。

  还不如他们这些泥腿子老老实实种庄稼,至少是靠自己在吃饭的。

  【“饱饱好!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种地.

  是源自于陕西省这几天的一份调研报告。

  报告本身我看了,还是比较中性客观的。”

  穿着深蓝色西装的主持人梳着大背头站在镜头前。

  “提到了很多点,包括种粮成本高、收益低等等。

  其中呢,有一点,是全省农业从业者的人员年龄在五十一岁以上的占54.7%,三十一岁到五十岁的占36.6%。

  于是网络讨论就聚焦到这一点上了。

  这个话题起得很吸引眼球啊:‘年轻人不爱种地’,就引发了很多情绪。

  这个事呢,其实真不是什么新话题了。”

  主持人摊手摇头,然后话头一转:

  “我谈九点挺基础的知识——

  第一、其实也用不着给年轻人算细账。

  因为‘种地成本高,粮价事关物价民生大局,不能高企。’

  这是所有年龄段种粮农民共同面对的难题。”

  视频中插入了一段收割机在田里收割麦子的视频,画面里车轮只顾往前走,身后麦子就“呼啦呼啦”大片地倒。

  旁边头戴草帽墨镜包裹严实的几个人配合,动作麻利地将被割倒的麦子捆成捆,抱起来整齐装车。

  “第二、更准确的说,这是全球所有种粮农民共同面对的难题。

  因为农资价格上涨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这个不太平的世界能源价格上涨拉动的。

  比如说氮肥吧——七八成的生产成本是天然气。

  从2022年开始,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就一路飙升。

  那直接进口氮肥吧,行不行呢?

  俄罗斯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氮肥出口国。”

  起重机机械臂吊着一袋看着超过两百斤的化肥往车上放。

  天然灶上蓝紫色的火焰从小口稳定冒出。

  “第三、还有人说了‘这多补贴种粮农民不就完了吗?’”

  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几个大字的牌子贴在墙上,显示着这是哪里。

  “补贴有天花板的这个背景,可以追溯到当年我们加入WTO的谈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

  蓝色背景上白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后面被挡住了看不见。

  背景板前是一群黑发或金发,白发或地中海,还有带着头巾的各国人,男多女少,全都穿着正装。

  最前方一人低头翻着面前的纸张。

  “其实啊,最主要国家一般都会通过关税等方式,来保护本国的初级农产品。

  我们当然也一样,原因是西方一些大农场模式国家,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到很低,那么它的价格自然也同理。”

  还是一个形似汽车的机器从空地走过,后面留下的说整齐排列、已经种好的庄稼。

  “第四、我们再来说我们农民的收入结构。

  我们很多地方的农民,农忙的时候回村料理农活,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这是常态。

  打工收入是主要收入,而不让地荒着是一小份收入,更多的时候也是一种习惯。

  另外呢,有一部分农民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选择让大户来种。

  每年每亩的价格,看地区不同,从五百块钱到两千块钱不等,虽然不多,但也算是一份保底收入。”

  视频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男主持人在讲话,下半部分一直交替出现在大片土地上各种农作机器运作、还有直接讲作物研磨成粉的场景,效率肉眼可见。

  “第五、另一个事实是种地有没有可能挣钱?

  有的呀——有些有特色经济作物产出的地区,现在是无价也无市。

  农民极少出去打工,都是在家里赚钱,因为那种地方种地效益很高,而且经济作物难伺候,基本没能闲。”

  颜色通红的小番茄挂满了藤蔓,还有种种一般不常见、让人一时叫不上名字的绿色植蔬堆的满满当当一一闪过。

  “比如说云南某地,每亩种植莴笋一年能收四季,每季的亩产能收一万多斤。

  好年景的时候,每亩每年十万块钱收入。”

  翠绿笔直的莴笋连着大叶子出现,一只戴着手台的手把底部过大的叶子掰下,露出莴笋的“杆”。

  “当然我要强调啊,经济作物的价格波动很大,田管难度很高。

  年景不好的时候,也可能会赔钱。

  那都种经济作物行不行呢?”

  带着泥土的、长棍一般都山药堆成一堆放在田里。

  “当然不行——

  大国保持粮食安全,这是红线。

  土地性质里头,永久基本农田只能种粮,这也是红线。

  这几年对耕地‘非粮化’的问题,查的越来越严,这也让种粮经济账的问题愈发的凸显。

  而且退一万步讲,都种经济作物了,那到时候谁吃啊?吃不完它的价格会不会崩啊?

  那什么阳光玫瑰价格大跌、核桃价格大跌每年出现在热搜的都不少。”

  葡萄和核桃出应声出现。

  “第七、那种粮能不能有效益?

  都知道大农场种粮有效益,我们可能复制大农场模式吗?

  除了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其他许多地方不现实。

  就像华北主产区,的确有土地流转到连片土地的那种种粮大户。

  但是更多的还是被不同村庄,个别农户自留地隔开的那种。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连成大片的田块。

  更何况我们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地块分散,高低不一。”

  航拍、俯拍的山间梯田一层层叠加着,绿意盎然。

  “机械化都刚刚才开始局部摸索,大农场从何谈起?”

  “第八、反倒是这两年,我看到的真正趋势是:一些地方合作社、乡村创业主体,做出特色、看到起色的,反正就是一些返乡的年轻人。”

  先是几座农村黑瓦白墙的房子,然后一群提着包包或袋子、打扮一点也不老土的老中青年人从中外经过。

  “把主粮做精品化、品牌化,‘稻+x共生’,经济作物轮作,线上电商拓展渠道,观光旅游,三产融合等等。

  这些都是年轻人在探索政策和收益的平衡点。”

  坐在电脑直播,身后放着的是各种农产作物。

  “第九、所以先别急着给年轻人下结论,未来真正的结论,肯定是年轻人蹚出来的。”】


  (https://www.02sw.net/3560_3560941/111109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