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 第30章 为师要娶你姐姐

第30章 为师要娶你姐姐


只是,老师想得未必有些远了!

  赵桓小心翼翼问:“老师,眼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赵素不答反问:“一共有多少流民呀?”

  “开封府前几日才统计过,大概有一万多户,五万多人,还在继续增加中。”

  赵素淡淡道:“把她们都拉到赵家村来吧。”

  “啥?”赵桓怀疑自己听错了。

  这可是五万多人啊!

  不是五万头猪!

  “前阵子为师让村民新建了一批房子,可以安置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可以安置在村民家里。”

  这些流民有些是失去了丈夫的遗孀,年纪轻轻总不能让人家守活寡吧?

  而在赵素的庇护下,赵家村村民个个都是小地主,纳个几房小妾想必非常乐意。

  “五万人,赵家村暂时可以安置得下来。”

  一下子就解决了流民的安置,赵桓高兴极了。

  “老师果然料事如神,早早就作了安排!然后呢?”

  “然后为师会让村民扩大白糖、香皂和香水的生产规模,其他的酿酒坊、种植场、养殖场都可以搞一搞。”

  “这些都不是很重的体力活,妇人也可以干。一个厂子收上一万人,五万多人也就消化了。”

  “当然,这需要朝廷派出工匠来建造更多的房子、厂房,还要派官员来管理。”

  五万多人的大项目,赵素可不会自找麻烦。

  北宋把盐、铁、瓷器,甚至茶叶都划归为官营,本身就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

  赵桓张大了嘴巴:“老师,这么多上万人的官营大作坊吗?这要多少人管理?”

  赵素笑道:“怕什么?咱们大宋别的不多,官员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老师说的是!”

  冗官一直都是大宋毒瘤之一,也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朝代。

  有多严重呢?

  据统计,北宋的官员是唐朝的十倍左右!而北宋的领土面积仅仅只有唐朝的四分之一左右。

  “太好了,”赵桓高兴道,“没想到老师这个大规模化商业生产模式还能够解决冗官的问题!”

  赵素苦笑摇头。

  大宋的冗官是分权制度的问题,不改变这种互相掣肘的制度,永远都不可能根治。

  赵桓还有最后的担忧:“老师,建造房子、厂房都要银子吧?朝廷现在可是穷得粮仓饿死老鼠……”

  赵素想了想,道:“可以一边生产,一边建造。”

  “利用赵家村现有的生产线,投入足够人力,开足马力生产白糖、香皂和香水。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商品,不愁没人买。不仅可以在大宋卖,还可以卖到别的国家去。”

  “赚到的银子便用来扩大生产,建造房屋。只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应该不大。”

  “你让官家找一个有商业头脑的官员来主持此事。”

  赵桓眼巴巴地看着赵素。

  赵素轻摇羽扇:“别打为师的主意!为师顶多出出主意,不可能亲自主持。为师乃清修之人,不可能参与这些俗事!”

  自己是来享受生活的,不是来做苦力的。

  “倒也是,老师乃神仙中人,逍遥人间,是学生贪心。”

  赵桓一脸理解。

  下一刻,他一脸兴奋。

  让整个朝廷都头疼的流民问题,老师三言两语就解决了。

  随随便便一个办法,不仅能够解决流民问题,还可以赚钱,顺带防止百姓造反、减少冗官!

  这简直就是治国良策啊!

  不愧是朕的老师!

  “老师,学生马上就去见官家!”

  “等一下,”赵素道,“赵龙呀,为师也算是解决了你的难题,现在你得帮为师解决一个难题。”

  “老师,你说!学生一定帮老师解决!”

  赵素欣慰道:“不错,为师没有看错你。你安排一下,为师要到你家拜访一下尊父。”

  啥?老师要见父王?

  赵桓警惕道:“老师,你见我父亲有什么事吗?”

  赵素不好意思道:“为师要到你家提亲,为师要娶你姐姐。”

  老师要娶永宁?太好了,老师终究是没能逃过永宁的掌心!

  他高兴道:“老师,此事学生做主就可以了,不必见我父亲。”

  “这不好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赵桓撒谎道:“老师有所不知,学生父亲卧病在床,神志不清,家里都是学生做主!”

  “既然如此,为师更是应该上门探望一下。”

  “老师有所不知,父亲现在在乡下休养,并不在汴京!”

  “原来如此!那就没有办法了。”

  赵桓兴奋道:“老师放心吧,此事学生一定安排得妥妥当当!”

  老师呀,以后你就别想跑路了!

  “好学生,为师的终身幸福就交给你了。”

  回程,朱皇后见赵桓一脸激动,忍不住问:

  “官家,你都和老师聊了什么呀?”

  赵桓把赵素解决流民的办法说了。

  朱皇后感叹道:“老师大能啊!武能定国,文能安邦!”

  赵桓骄傲道:“的确,有老师在,大宋有救了!”

  当赵桓说了赵素要娶赵宁儿后。

  朱皇后恍然大悟:“原来官家所谓的安排是国师呀!”

  “不错!”

  “国师年纪轻轻,却有治国安邦之才,永宁嫁给国师也不亏。只是父王那边,官家你还是要打声招呼为好。”

  “毕竟,永宁可是父王最疼爱的女儿。”

  朱皇后有些担心。

  赵桓信心满满:“皇后放心吧,朕现在才是家主!”

  回到大内,赵桓当即宣布了流民的迁移计划。

  对于这个既可以安置流民,又能不花朝廷银子和粮食,甚至以后还能赚钱的计划,百官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一纸公文,城外的流民便在开封府的引导下迁往了赵家村。

  一开始流民都有些不愿意,但知道赵家村距离汴京只有短短十公里,也就没了意见。

  赵家村的村民对于流民的到来很欢迎,在老村长的带领下还拉了横幅,搞了个欢迎仪式,蒸了一筐筐大馒头分给流民。

  饿得前腹贴后背的流民感动得落泪。

  再看到一间间炕头烧得火热的砖瓦房等着他们入住,冷得皮肤发紫的流民直接就跪下了,亲吻着脚下的土地。

  从此,他们把赵家村当作了第二个家。

  朝廷也派出了大批的工匠和官员来赵家村,开始大兴土木。

  短短时间,赵家村就汇集了大量人口。

  加上之前络绎不绝前来采购白糖、香皂和香水的商人,慕名而来的汴京游人。

  赵家村赫然成了一个小城镇。

  人多了麻烦就多,赵素作为赵家村这片土地的主人,不可避免要染上一些因果。


  (https://www.02sw.net/3593_3593282/1111112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