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测字有道最新章节 > 第191章 西域传说

第191章 西域传说


我继续给卡吉娜讲述

  那烂陀寺悠久的历史来源:

  “我们中印两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但是我们中国,出现文字时间,要比你们印度早的多。

  所以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述的时候,你们印度佛经有很多版本。

  当时,玄奘法师抵达释迦牟尼的家乡之后,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就是当时佛祖的家乡,已经不怎么信佛了。

  所谓正经版本的经文,更是难以找到。

  没有办法,玄奘法师开始游历你们整个印度,去学习和搜集经文。

  后来来到了那烂陀寺,在那里学习了好几年。

  毕业之后,他又开始在整个印度游历。

  求学的过程异常艰辛,但是成果显着。

  经过十几年的苦修,玄奘法师已经在整个印度境内,成为了极为有名的佛学大师。

  所以你们印度高僧,给到了他一个‘三藏法师’的称号。”

  卡吉娜听完说道:“这个称呼我知道,你们中国名着《西游记》里面不是有玄奘法师,叫‘唐三藏’吗?”

  我说“正是”

  “根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那烂陀寺,是位于你们印度比哈尔邦的佛教寺庙。

  那烂陀,(梵语:Nalanda)。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语:Nalanda  -sam!gharam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Baragaon)。

  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戒日王(梵语:S/akraditya)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比丘(梵语:Rajavam!s/a)建立本寺。

  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

  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

  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

  一说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乐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伽蓝亦以名之。

  同书并举出附近有如来三月说法之精舍、发爪塔、雀离浮图、观自在菩萨之立像及精舍等灵迹。

  根据各方记载,公元5世纪,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

  它是你们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12世纪,该寺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

  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迹组成。

  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

  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

  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

  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详细报道了将耗资10亿美元在那烂陀寺古遗迹附近的重建计划。

  由新加坡带领,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将集资5亿美元建立新建。

  在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

  修建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

  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

  那烂陀不仅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培养佛学家和佛教徒的重要场所。

  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

  而且是研究因明、生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

  七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

  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个月。

  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

  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

  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

  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

  另外,梵语“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

  西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那烂陀寺亦顿告衰微。

  十二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

  十九世纪(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考古发现一片佛教遗址。

  出土许多精美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

  1957年,中国政府捐款30万元人民币在那烂陀寺附近建造一座中国式的玄奘纪念堂。

  根据义净在七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有长廊。

  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

  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

  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

  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

  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寺的屋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用特制的材料覆盖。

  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

  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

  在完全干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

  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犹如明镜一般。

  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人践踏二三十年而坚固如初。”

  卡吉娜听到这里,发出惊叹!

  “向东,你讲述的这段历史,比我舅舅给我讲的考古史还详细。

  也让我重新了解了我们国家那段差点被遗忘的历史。”

  我摆摆手道:“我讲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我们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希望我们之间的交流,可以跨越千年,成为中印新时代交流的典范。”

  卡吉娜深深点了点头。

  夜幕渐深,龙鼎石窟夜景已经开启,我走到卡吉娜面前。

  “卡吉娜,走吧,我带你去逛逛龙鼎石窟的夜景吧……”


  (https://www.02sw.net/3603_3603813/111109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