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谋得一计


顾孟祯叹气之间,似有无法言说的愁绪。

  “她是不可多得的谋士,兼具杏林春满的医术,朕一时之间,着实不忍。”

  “况且,你我凭高而望,皆不知药方是真是假。奉哲多谋,宁三女善断,万一书信之中,隐有暗示之处,其实她手中药方,并不是真的,朕该如何是好?”

  “朕心中明白,你急于挽弓,是为了自证清白。但此举实在太过冲动,看似永除后患,实则后患无穷。”

  “没了宁三女,朕还能找谁医治旧疾?”

  “所以爱卿,你应该提前与朕商量,凡事莫要冲动。”

  方之玄眨眼懵懂,拱手而礼。

  “是。”

  “微臣没有考虑这么多,确实鲁莽了,请皇上见谅。”

  顾孟祯无奈一笑,余出一分宠信。

  “算了,以后注意就行。”

  “此事也怪朕多疑,被人几句话说动,便要试探于你。”

  宁云溪已经远离,侍卫们得了允准,点起了几盏灯。

  宁奉哲会意见状,双膝而跪。

  “皇上恕罪!”

  “如庄伯爷所言,微臣确有懒怠、不曾力劝,但绝对没有背节改志之意。”

  “望皇上明察。”

  顾孟祯轻轻拂袖,屏退了左右侍卫,只留心腹贴身保护。

  “朕了解你,似乎不是喜爱偷懒之人。”

  “莫不是以为有父子之情在,朕不会严惩你,所以肆意妄为,背弃谋算于朕?”

  宁奉哲薄唇微颤,黯淡出满腹的委屈。

  “儿臣不敢。”

  “经此一事,儿臣一定改正,从今以后,为父皇力劝宁云溪,决不懈怠。”

  “父皇若还有疑,儿臣谋得一计,或许可以证实忠心。”

  方之玄在心里一惊。

  这么快?

  他这是提前就想好了吧?

  顾孟祯来了兴趣,眉梢微微一挑。

  “说。”

  宁奉哲忌惮了方之玄一眼。

  “请父皇借一步说话。”

  方之玄深明其意,主动避嫌远离。

  宁奉哲这才娓娓道来,说出了全盘计划。

  “父皇可以传召宸王皇弟,密谋此事。”

  “由皇弟择人,伪装成平民百姓,闹到回春堂,指控他们医治之后、家人更是病重。”

  “赏花宫宴在即,父皇可以等到帝瑾王、宁云溪等人进宫之后,再让人禀报此事,便能攻其不备。”

  “百姓们义愤填膺,帝瑾王若敢强行保下宁云溪,则大失民心;若他置之不理,父皇便能下旨,将宁云溪关入铜事台候审。”

  “古人有云:‘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由此可见,百姓之重。”

  “回春堂草菅人命,宁云溪为罪魁祸首,理当从重处罚。”

  “父皇可以令其假死,关入密室。若愿出谋,则善待之;若是不愿,得到药方之后,便斩草除根。”

  顾孟祯仔细听着,深深思索。

  听罢之后,才有异议。

  “宁三女是郡主,怎能关入铜事台?医治百姓不力,并非谋逆,即便有罪,也是交由尹司台。”

  “尹司台都是帝瑾王的人,且宁三女待他们有恩,必定设法施救,不可能针锋相对。”

  “关入密室,更是不可能了。朕了解她,家人以外的人,想让她真心辅佐,唯有善待感化,她只吃这一套。”

  “不然,她倒是愿意出谋,但谋算之人究竟是谁,就不得而知了。说不定朕用了她的计策,反而落个惨败。”

  “药方之事,亦不能随意迫使。她医术高明,万一用了慢药,害人于无形,朕如何防范?”

  “只能由你真心感化,令她出谋、确认忠心无疑,朕才能放心任用。”

  宁奉哲暗中打算,只是为了反击对付宁云溪,自然没有考虑顾孟祯的旧疾。

  因此听完了这些话,无奈以对,悄悄给了一个没好气的眼神。

  “父皇所言极是。”

  “既如此,儿臣可以调整计策。”

  “待宁云溪被关入铜事台之后,由父皇彻查、为她平冤,儿臣负责求情。帝瑾王为了民心,自然不愿妄动,比较之下,宁云溪或许会回心转意。”

  “至于顶罪之人,帝瑾王置身事外,恐不容易谋算,所以非皇弟莫属,本来也是他派人闹事,证据易寻。”

  “皇弟一旦获罪,儿臣清白之志,父皇可愿不疑?”

  顾孟祯考虑局势,微有担忧。

  “朕本打算联合宸王,一起对付了帝瑾王,再行处置的。”

  “而且此计,只能证实你心向之人,不是宸王,如何证明亦非帝瑾王?”

  宁奉哲被疑得恼怒于心。

  “父皇明鉴,宁云溪回心转意之后,帝瑾王失其助力,如同伤筋动骨,难道这都不足以证明吗?”

  “另有,宸王皇弟去了,还有璃王皇兄。”

  “儿臣愚以为,比起皇弟,皇兄之才,更有助益吧?”

  顾孟祯又是狐疑。

  “所以,你心向璃王?”

  宁奉哲郁闷到心痛,后背心口一处,难受得一团乱麻。

  “皇兄离京多年,借口出游,其实算是获罪流放,儿臣为何要向着他?”

  “且依皇叔之言,儿臣忌惮他的才智,即便扶持了他,也不可能独揽大权。”

  “请父皇莫再生疑!”

  意识到自己确实疑心太多,顾孟祯假咳几声,搪塞过去。

  “那你说说,如何将她关入铜事台?”

  宁奉哲压着委屈和怒意,继续说正事。

  “让皇弟安排的人,写好请愿书,具体说明,他们不愿将此事交由尹司台,唯恐救母之恩、假公济私;廷合台亦是不行,因为廷合丞穆大人,是宁云溪的小舅舅。”

  “父皇顺势下旨,让铜事台接手此事。帝瑾王为了民心,不会有任何异议;皇弟有心合谋,更不会反对。”

  “另外,医治不力之事,最好是真的。万一帝瑾王暗中调查,抓到了把柄,则大事不妙。”

  “皇弟派去的人,可以选在晚上买药,买多一些,并让他们代为煎药,留话急用、明天一早便取。”

  “近日,为了充足回春堂的库房,宁云溪加了几倍工钱,让人适时留宿,煎药捣药,多挣一些。”

  “见了银子,药师自会留宿煎药。夜深人静,待药师煎好汤药,装入瓶中、封口之前,儿臣悄悄派人弄晕药师,趁机加重药量。”

  “药师醒后,只会以为自己困倦,所以不小心睡着了,反正没有耽误正事,继续封口药瓶也就行了。”

  “为防帝瑾王暗中阻挠,父皇可以托他研究药方、治愈百姓,事关民心,他不能推辞;未免皇弟疑心,父皇还可以指派他去杏林堂帮忙,既能分得民心,又可以盯紧帝瑾王,他必定乐见其成。”

  顾孟祯终于眉头舒展,快意一笑。

  “好,就这么办。”


  (https://www.02sw.net/3649_3649782/1111103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