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 第50章 老朱的创业之路

第50章 老朱的创业之路


“朱重八并非是看透了这个世界,而是他只想要活下去。在皇觉寺里当和尚,虽然每天干着最辛苦的活,但在这里至少还可以有饭可以吃,有屋可以睡。”

  “可以说,当时的朱重八,压根就没想过要造反,他心里想的,就是好好的当他的和尚,能在这个乱世安稳的活下去,就足够了。”

  明朝。承天门外。

  朱元璋听着秦明讲述着他的悲惨的青年时期,越听,他就越忍不住老泪纵横。

  想起昔年一个人孤苦无依时的悲惨境遇。

  朱元璋抹了抹眼角溢出的泪水,接着走下台阶,对群臣说道:“当年,要是元庭不残暴,官员不贪污腐败。咱一家人要是能安安稳稳的活下去。那这世上,只会多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朱重八,而不是咱朱元璋。”

  “想当初啊,咱埋了爹娘后,在皇觉寺当和尚的那段时间,真好啊!在那里,虽然每天干活累,但至少咱能吃得饱,睡得香。不用像后来一样,担惊受怕,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和敌人拼命。”

  朱元璋叨叨的说着,皇子百官默默的听在心里,众人的思绪都忍不住被朱元璋的话,带到了那个纷乱的岁月里。

  李善长率先叹道:“若不是遇到上位,想咱老李在元庭那个纷乱的世道里,顶天了也就是屡试不中,名落孙山的教书先生。只怕此生,到老也只会籍籍无名的死去。”

  “现在想想,若非元庭无道,真要那样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那也挺好的。”

  “是啊。”

  徐达叹道:“韩国公说的没错,若是世道清平,又有哪个人甘愿冒着杀头的风险,走上这条九死一生的路呢?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才不得不反!”

  “三弟说得对!”

  朱元璋接话道:“就是因为元末世道混乱,搞得连咱这样的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能起来造反,所以,才活该元庭灭亡!”

  “咱永远也忘不了,咱的大明新朝,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的。所以,咱在此当着众臣的面立誓,有生之年,咱定要让我大明天下,百姓人人都能吃得起饱饭!”

  朱元璋一番话说得霸气侧漏。

  众臣自是明白,陛下敢有底气这么说,自然是因为得上了仙榜,料定仙人一定会降下奖励。

  如此,由李善长牵头,大伙也跟着识趣的吹捧朱元璋道:“陛下恩威齐天,臣等相信,我大明定会在陛下的带领下,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我大明定会越来繁荣昌盛。”

  “臣等在此再次恭贺陛下,得登仙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说听惯拍马屁的人  ,永远不嫌拍马屁的人多,朱元璋也一样。

  当即,在听到群臣们的恭贺后,毫无疑问的,老朱又开始飘了。

  另一边,蓝星,系统直播间内。

  秦明则在继续讲述着朱元璋的故事。

  “然而好景不长,朱重八在皇觉寺里只待了一年,就因为庙里没粮了,被赶了出去。无奈的朱元璋只得化作行脚僧人,到处去流浪。”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三年。朱重八又回到了熟悉的皇觉寺。在这里,他依然还是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安静日子。”

  “然而与皇觉寺外不同的是,此时的元朝天下,早已经是烽烟四起。公元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率先颍州揭竿而起,反抗元朝。”

  “因为士兵们头裹红巾,故号称“红巾军”,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

  “与此同时,身处在皇觉寺的朱重八也紧跟着收到了来自好友汤和的书信。汤和在信中说自己已是义军千总。想邀请好兄弟朱重八一起去参加义军,反抗元庭。”

  “这对于当时一心只想安稳过日子的朱重八来说,造反是要杀头的事,因此很长时间内他都一直犹豫不定。”

  “不过很快,这封信就被寺庙里的人举报了,他们诬陷朱重八与反元义军有勾结,要派兵来捉拿他。无奈,走投无路的朱重八,最终只能走上了那条有进无退的造反之路。”

  大唐。

  贞观三年。

  李世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居然会有这么传奇的人生经历,不禁叹道:“想不到这个朱元璋除了当过和尚之外,竟还做过乞丐。最后竟是被好友一封书信,逼得走投无路,才被迫走上了参军造反的路程。”

  “如此行为,倒也符合他出身底层的思维。毕竟造反这种大事,可不是一般黔首敢做的。”

  秦明:“公元1352年,走投无路的朱重八决定来到定远县,投奔当时反元义军中的其中一路义军首领郭子兴。”

  “在郭子兴的麾下,朱重八因为作战勇敢,悍不畏死,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被其收为了义子,还给他改名叫朱元璋,并把义女马秀英嫁给了他。至此,朱元璋一代王者的发迹之路正式由此开始。”

  秦明说话间,天幕上也跟着显现出了朱元璋的人生历程。

  从皇觉寺的扫地僧人,到流落江湖的乞儿,再到参军后得遇贵人的崛起。

  朱元璋,这个昔日的放牛娃,正在一步步的书写着自己人生未来的辉煌篇章。

  秦明接着讲述朱元璋参军后的历程。

  “朱元璋在濠州城内参军后不久,眼见濠州城中义军主帅皆无远谋,便跟义父说决定出去单干。”

  “公元1353年六月,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士兵。在这里,他遇到了后来的大明战神徐达,以及众多淮西老乡。众人听到朱元璋的名号后,都纷纷来投奔他。”

  “到了公元1354年初,朱元璋从自己新招募的七百士卒中挑选出二十四人为亲信,开始了自己单干的路程。”

  “朱元璋先是南略定远。并在南略定远途中,先是使计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

  “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一路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攻取了滁州等地。”

  “此时的朱元璋手握精兵三万,俨然已经成了独立于义父郭子兴外的一股不容忽视的红巾军势力。”


  (https://www.02sw.net/3662_3662360/111111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