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小说名字 > 第90章 起兵之路

第90章 起兵之路


要说此刻对于李家父子晋阳起兵感到最震惊的,还得是杨坚和杨广两父子。

  隋朝。开皇二十一年位面。

  大兴皇宫内。

  宽阔的广场上。

  杨坚夫妻此刻,正连同一众文武大臣及其皇亲国戚等人,都在不约而同的观看着天幕。

  不料当下,却突然得知,晋阳起兵的主角,居然是李渊之后。

  杨坚嘴里随即发出一声不可置信的长叹:“想不到啊,在未来的某一天,朕的好外侄,居然也起兵反了我大隋天下。当真是想不到啊!”

  说完,这位苍老的皇帝脸上,顿时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阴狠。随即目光一瞥,便落在了人群中年轻的唐国公李渊的身上。

  “渊儿,关于晋阳起兵一事,你可有什么要解释的没有?”

  杨坚一向视外侄李渊为己出,所以即便是知道李渊将来会反隋之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将李渊给处死,而是语气淡淡的询问这位好外侄。

  只不过,皇帝话音虽轻,却是任谁都能听得出,那话中暗藏着的浓浓杀意。

  李渊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份杀意,此刻尚且年轻的他  ,哪里承受得住这股来自帝王的死亡威压。忙下跪朝姨父杨坚请罪道:“陛下明鉴,所谓谋反之举,那都是天幕中所显现的李渊所为的,与现在的臣无关啊!”

  “臣对大隋向忠心耿耿,又蒙陛下教诲多年,故而即便是万死,臣也不敢作出有违陛下的举动。”

  “哈哈!”看到年轻的李渊趴在地上求饶的样子,杨坚忽然笑了,看向他说道:“渊儿你不必害怕,你之所言,朕心里明白。”

  呼,陛下心里明白就好。

  李渊闻言松了一口气,不料杨坚却话锋一转道:“说回现实,渊儿你家里,最近是否真的出生了一个叫名李世民的孩子?”

  杨坚此话一出,李渊刚刚放松下去的心情,顿时又变得慌乱起来。

  他如实道:“回陛下,臣家里,贱内窦氏确实是生了一个儿子。今年已经三岁了。”

  “果然如此!”

  杨坚忽然笑道:“那就劳烦渊儿你跑一趟,过两天把夫人和公子接进宫里来,住一段日子。”

  “刚好,朕也想见见这个从未谋面的外侄孙。”

  “父皇!”

  就在此时,已经被改立为太子的杨广却是忽然开口道:“儿臣请求父皇,立即将唐国公李渊,及其家眷全都处死!”

  此一言,可谓石破天惊,令在场众文武大臣,全都脸色一变。

  李渊更是只觉得遍体生寒!

  杨广则是趁热打铁道:“今父皇既已知道,唐国公李渊将来会造反夺了我大隋天下,此言不正合了之前民间传言的一首童谣中的一句谶言:桃李子,王天下吗?”

  “这桃李子,依儿臣所见,说的不正是这李渊吗?”

  “太子殿下说的不错。”就在此时,作为太子的党羽,许国公宇文述和尚书右仆射越国公杨素也跟着开口道。

  他们都赞同太子杨广的提议,建议立即处死李渊和其家族,绝不可留后患在此世上。

  对此,杨坚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跟着说道:“卿等所言,虽有道理,然而此刻,朕不是还在位吗?”

  “朕既在位,谅这唐国公李渊,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所以卿等所言,尚为时过早也。”

  “陛下三思,切不可养虎遗患啊!”这时  ,开国重臣,纳言苏威也站出来说道,提醒杨坚不要因为一时心软,就放过了李渊。

  而与此同时  ,李渊哀求之音更甚了,他自知今日多半不能活,遂把心一横,向杨坚哀求道:“陛下,臣李渊为自证清白,甘愿一死,只求陛下念在臣对陛下一片忠心耿耿的份上,饶恕臣的家眷一命,臣虽九死犹未悔也!”

  说完,李渊将头往地上重重一磕,一副求死的模样。

  杨坚依旧默不作声。

  对于李渊的求死,说真的,他心里并不在意。

  而真正让他感到在意,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他想看看,这位被仙人排列第二名的皇帝,究竟是有何能耐。

  所以便是看在李世民的份上,他也不急于将李渊处死。

  反正如今的他得了仙人赐下仙药,寿命少说还有几十年可活,对于将来所发生的事,他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将其予以改变。

  于是杨坚淡淡道:“唐国公先起来吧,朕暂时还不会杀你,所以你不用担心。”

  “微臣叩谢陛下!”

  听到此话李渊赶紧出言拜谢,生怕太子杨广等人再次谏言。

  而另一边,同样是大隋。

  却是大业元年位面。

  杨广此刻也很懵。

  听天幕中仙人这意思,难道说他将来会变得荒淫无道?

  还会因为两次征伐高句丽的失败,因而导致天下民众怨声载道,最终弄得好好一个大隋天下,烽烟四起?

  直至最后  ,被唐国公李渊和其子李世民给摘了桃子?

  “不……这一定不是真的,朕的大隋江山,不可能就这样二世而亡!”

  杨广不住的自言自语,实在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会成为大隋的亡国之君。

  蓝星,系统直播间内。

  秦明道:“想想晋阳起兵那年,太宗李世民不过才十八岁。”

  “十八岁,有的人在无视风险安装。而有的人,则已经开始踏上了逐鹿天下的征程。”

  “只能说同样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同。”

  他继续道:“而要说到晋阳起兵至大唐建国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则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大唐帝国的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李渊,和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一样,他和他的家族,同样也是出身于西魏时期八柱国之一的陇西李氏。”

  “李渊七岁时,便因父亲去世的缘故,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并因为其母和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是连襟的关系,因而小小年纪,便受到了隋文帝杨坚夫妻的喜爱,一直被养在皇宫里,与隋文帝太子杨勇等人从小读书为伴。”

  “至李渊十七岁时,他便因受宠,被杨坚封为千牛备身,负责执掌皇宫禁卫。此后更是一路高升,历任谯岐陇三州刺史,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大业初年,李渊又先后做了荥阳,楼烦,两个郡的太守。直至后来,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继而又征召李渊入朝担任殿内少监,负责各地宫殿监造事宜。”

  “至大业九年时,炀帝又任命李渊调任卫尉少卿,掌管宫廷禁卫事,至此,李渊也由此开始了他掌握军事的政治生涯。”

  汉朝。

  刘邦听着秦明的话,尤其是当他秦明讲述起李渊的人生经历后,不禁让他又一次感慨道:“要朕说,这李渊和杨坚不愧是亲戚关系,两人这人生经历,简直不要太像。都是贵族出身,都是小小年纪,便身居高位,仕途更是一帆风顺。”

  “哪里像咱们这些底层出身的皇帝,还要靠自己一步步的去奋斗,才能积累资本,最终历经千难万险,方才能取得天下。”

  “不错,观李渊和杨坚二人,此二人都是靠贵族出身,祖上蒙荫之故,才能年纪轻轻,就能获得常人所不及的资源与平台。虽是有些令人感到不齿,但不得不说,能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这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萧何说这话时,眼里充满了深深的羡慕与不屑。

  他想,好在他萧何也不差,所以出身底层文吏,但终究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了大汉丞相的位置。

  这何尝不是一种荣耀?

  秦明:“也就是从大业九年开始,伴随着杨广屡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又兼调运民天下夫修建大运河,致使民众苦不堪言的缘故,最终,隋朝将领杨玄感,第一个掀起了反抗隋朝暴政的大旗。”

  “此后,天下盗贼烽起,硝烟一日胜过一日。而就在此时,李渊因为是皇亲国戚的缘故,故而备受杨广信任,被派往山西负责平叛事宜。”

  “也就在山西,李渊继天下各地起义军不断蚕食着大隋江山之际,终于在大业十三年,他也跟着加入进了起义军的队伍之中。”

  之后,便是大唐晋阳起兵后的故事。

  秦明:“自晋阳起兵以后,为了以防图突厥趁机南下,李渊起兵的第一时间,便派出使者刘文静,给突厥送去了许多金银财宝。假意臣服于突厥,只为了得到突厥的帮助。”

  “很快,果如李渊所料,突厥为了扶持新的中原割据势力,遂派人给李渊送来了一千匹战马相助。”

  “有了突厥的支持后,李渊凭借自己在太原周围积攒的名望,起兵之初,便派遣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太原及其周边众多城镇。并攻占了南下关中的必经重镇之一的西河。”

  “随后,李渊自称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郡公,左领军大都督。次子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兄弟二人统兵三万,南下向关中进发。”

  “时值隋大业十三年,当时的隋炀帝杨广,为了躲避中原祸乱,早早的就先一步前往南方江都去避乱了。因而此时留在关中的主持大局的,则是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

  “杨侑听闻李渊起兵,并直奔关中而来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派出隋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两万余人屯住霍邑,不求宋老生能够平叛,只求能够守住重镇,不使起义军南下即可。”

  唐朝。

  李渊此刻却在聚精会神的听着,虽然看天幕标题,仙人表面上说的是他家的老二的故事。但当下这话中的内容,说的却也是他大唐开国之君李渊的故事。

  是以他此刻,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听到动情之处,更是不禁颇为自得的说道:“说起晋阳起兵,除了朕一番谋划之外,这首功嘛,当是二郎为第一。”

  “当初,若非二郎,极力劝谏朕起兵,又一路过关斩将,连夺关隘,又焉能有我李唐今日之天下?”

  下方,秦王李世民在听到父皇的夸赞后也很激动,因为晋阳起兵,就是他伙同刘文静,裴寂,以及姐夫柴绍等人,向李渊谏言的结果。

  这时,太子李建成见状,却是忍不住说道:“父皇夸赞二郎,未免过矣,晋阳起兵,儿臣当初也有所谏言的。更何况,当初攻占西河,儿臣是也有功劳的。”

  言语中,对李渊偏袒李世民的做法,显然充满了不忿。

  秦明接着讲述道:“李渊南下第一仗,便是率领起义军攻打重镇霍邑,不料时值秋雨绵绵,起义军粮食即将耗尽,也未能将其给攻打下来。时间一久,李渊又恐后方刘武周勾结突厥起兵偷袭大本营太原,渐渐的,便萌生出了退兵回太原的想法。”

  “诚然,李渊的想法是为了求稳。但是,对于一个统帅而言,他的这番想法,无疑是极其懦弱的。好在这时,又是太宗兄弟站了出来,用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坚定了众人继续作战的决心。”

  “李建成李世民对众人道:‘今我等举义兵,本意是为了挽救天下百姓免于水火,应当先攻下咸阳,方能号令天下。怎能因遇到小小敌军,就临阵退缩呢?’李渊听罢,仍然心有疑虑,并不予以采纳。于是至半夜,太宗兄弟俩又劝,方才止住了李渊想退军的念头。”

  “至八月一日,雨停以后,李渊即率大军奔赴霍邑,并施展计谋,以自己亲率数百骑兵为诱饵,引诱宋老生出城作战,并同时派遣李世民兄弟及女婿柴绍等人,各自带领数十骑兵,假意作出围城之势,并辱骂宋老生。”

  “宋老生于城头之上,见李渊统下人数极少,且后军主力尚未赶来,便想着趁其立足未稳,一举将李渊及其麾下骑兵一举歼灭。”

  “于是宋老生率领大军字东南两路出城与李渊军交战,战端一开,李渊便故意作出不敌之势,假装撤退。宋老生以为是李渊畏惧了他,随后引军直追,果然中计。”


  (https://www.02sw.net/3663_3663431/111110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