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免费 > 第272章 曹叡的最后抵抗

第272章 曹叡的最后抵抗


如今天下格局与史书大相径庭,但整体实力差异不大,只是有些人提前在这乱世中崭露头角。

  如荆州的司马懿,他派遣麾下大将卫瓘与爱子司马师直奔樊城外,与邓范的樊城部队及石苞的襄阳军队面对面布防。

  双方如此接近,曹军营地的任何风吹草动,樊城都能立即察觉。

  同样,樊城的任何动向也无法逃过曹军侦查者的耳目......

  这种战术将曹魏的族群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夏侯儒等人先前不敢尝试,皆因他们的胆识并未达到所需的境界。

  毕竟,在这严密的防御下,每一刻都如同绷紧的弦,稍有不慎,哪怕是微小的误解,也可能演变成激烈的冲突。

  因此,这需要无比的勇气,以及货真价实的军事才能。夏侯儒或许具备丰富的经验,但缺乏承担风险的胆识。而司马师和卫瓘,却毫无惧色。

  他们对领袖司马懿有着深深的信赖,根本不担忧自身会被敌军围困。与此同时,司马懿也未让他们失望,他并未把大军集结在宛城,而是巧妙地封锁了上庸的出口。

  在牛金的威压下,他们连夜毁坏了通向上庸的要道,使得原本三国鼎立的荆州防线土崩瓦解。虽然上庸还能与襄樊保持联系,但失去了奇袭宛城的威胁,最终只能让汉军与曹军进行残酷的阵地战。

  这种情况对汉军来说绝非佳音。毕竟,汉军主力仍以蜀人为主,虽勇猛,但相较于曹军的雄壮,略逊一筹,这是地域差异,无可改变。

  此时,除了兵员问题和司马懿的步步紧逼,江夏和新野的局势也日益紧张。田豫离去后,满宠感到了孤立无援,于是曹叡派遣孙礼加入满宠的队伍,担任汝南太守,兼征南将军。

  二人不再着眼于江东,而是将矛头转向新野和江夏,步步进逼。不久前,寿春也进行了军事调动。王凌继续领军驻守寿春,诸葛诞晋升为副将,接替文钦,而文钦则前往豫州,协助满宠与孙礼共同攻打新野和江夏,意图重新夺回这两座战略要地。

  镇守新野的姜维和坐镇江夏的吴班都不是徒有虚名之辈,他们严密封锁四周,清理战场。江夏更是设立众多明哨暗卡,构建了鹿角木堡,几乎复刻了当年魏延的汉中防御体系。

  尽管这样的部署消耗巨大,但在李严和刘禅的支持下,诸葛亮亲自下令益州调集粮草送往荆州前线,坚定了全面抗战的决心。大汉的坚韧,使得曹魏开始犹豫不决,文钦在新野与姜维短暂交锋后,发现双方均无法压制对方,最终只能暂时休战。

  曹魏凭借人多势众,兵强马壮;而汉军则利用地利之便,加之姜维等多位智勇将领的计谋,使得双方激战不断。

  荆泽大陆陷入了这样的胶着,羊氏父子被委以河澜与河心两地的重任,那正是马孟起即将搅动风云的区域。

  虽为父子,二人却公私分明,皆为贤能之臣,他们令河澜与河心两地在悄然间开始了从平民化向军事化的转变。

  依靠黄河与重重关隘构筑的防线,让寻常将领只能望其项背。这便是刘迈提议启用马孟起坐镇高陵的症结所在。

  不只是因为北境与幽州草原相接,更因如今的羊氏父子实至名归,值得这般倚重。

  夏侯玄与夏侯霸已驻守潼关之外,曹肇和曹篡兄弟则扼守清泥隘口。四人的背后,是日益稳健的曹宇,他的成熟让人信服。

  当然,此刻的曹宇虽已成熟稳重,顶多算一位经验丰富的好将领,与夏侯儒大致在同一层次。

  四大战场,四方布局,局势渐趋稳定,再持续下去,曹魏便会在适当时机发动举世瞩目的反攻。

  曹叡也是这样想的,因此这段时间他全力以赴地准备。教导两位养子,筹备充足的粮草,争取曹氏与夏侯氏的支持,最后整合各地兵马。

  曹叡甚至动用了多年潜藏的力量,校事府与各军营在他命令下悄然调动,准备随时为他献身。在家国大计上,曹叡这段时间同样一丝不苟,没有任何疏漏。

  尽管曹叡钟爱奢华,爱美姬,喜欢众多事物,但他的确是个明智的君主,这点无人能否认。近年来,曹叡的性格更加坚定冷静,智谋决断,朝廷平衡之道也日益精通。

  也因此,尽管曹叡与世家有些嫌隙,但曹魏的政令皆出自他一人,真正做到了独断专行。同时,他趁此机会,在杜恕整治朝纲之际,提拔了一批早已预备好的官员,而这些人并非出自曹氏或夏侯氏。

  曹叡颁布法令设立律博士,革新汉朝法律,制定新律,并借此吸引了大量人才归于麾下。更重要的是,这些调动都在司马懿等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近几年曹叡逐步将军权下放,除了早早交出兵权的陈群,其他三位辅政大臣几乎未曾松懈。

  他们常年在外征战,表面上赋予了他们权力,实则使他们远离了朝廷的核心。尤其是曹真和曹休两位曹氏支柱离世后,司马懿回洛阳中枢的日子屈指可数。即便这次世家势力抬头,也被曹叡迅速派出……

  当局势在众人努力下趋于平稳,曹叡毫不犹豫地擢升了尚书令陈矫、尚书仆射卫臻以及司隶校尉崔林等贵族。这些家族虽同样源自世家,但他们代表着与司马懿截然不同的力量,让司马懿一派一时之间无法评断曹叡的意图,究竟是过河拆桥,还是深思熟虑。

  在这两年间,曹叡在繁重政务中抽调司马懿重返洛阳,并率军平息了辽东屡次叛乱的动荡。司马懿率领的,是精锐的轻骑兵,去时十五日,归来十五日,战斗十五日,仅用四十五日便荡平辽东,令公孙渊直至城下诈降之时,仍困惑不解曹魏士兵如何能如此神速。

  待司马懿回到宛城,姜维等人的补给仍未备齐。值得一说的是,司马懿出征的同时,满宠正带领文钦对姜维和吴班发起攻击。

  曹叡的布局精准无误,司马懿则胆识过人,四十五天的奇袭,汉军尚未回过神,他已清除了最后一个隐患。回宛城后,司马懿才得知,曹叡在他离开辽东的当天,已秘密命令新任带方太守刘昕和乐浪太守鲜于嗣,渡海平定两郡,并给予韩国内各臣子邑君的印绶,其次则为邑长。

  他还寻得了孙权多年未找到的一片土地,尽管那里已有王国存在,曹叡深知无法越海争战,故在表达臣服之意后,尊封那国之主卑弥呼为魏国的亲王,同时赐予象征地位的金印。

  这些举动看似微不足道,不过是些附属国的例行事务。但经历过两次此类事件的司马懿明白,曹叡正在累积自己的功绩。曹丕曾这样做,随后自立为帝;曹魏的创始人曹孟德亦然,随后被封为王。如今身为曹魏皇帝的曹叡,其目的似乎昭然若揭。

  “曹叡渴望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稳固曹魏的江山基业!”

  理解虽易,破解却难。曹叡并未留给司马懿及其背后的世家任何反应的空间,利用汉军和江东的牵制,他大兴土木重建宫殿,接着假借救济灾民的理由巡视全国,树立亲民形象。最终,他豁免了受灾四州的赋税。

  一时之间,曹叡的声望如日中天。然而此时,曹叡的皇后毛氏离世,寄托厚望的养子曹询也步上了他亲生儿子的后尘。唯有另一位养子曹芳,在这场风暴中存活了下来...

  与此同时,仿佛回应着某种神秘预兆,曹叡也骤然陷入了病榻。

  他病倒的瞬间,便唤回了秦朗、曹宇等亲信返回魔法都市——洛都,而此刻,司马懿等人也开始悄然将视线投向那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

  那里,一股股无形的力量正在暗中涌动。


  (https://www.02sw.net/3666_3666058/1111088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