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214章 事已至此 先吃饭吧

第214章 事已至此 先吃饭吧


俞悦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早,她被闹钟叫醒,她麻溜地爬起来收拾完退房,然后直接赶车到重庆。

  站在解放碑前的那一刻,俞悦唯一的想法是:“我要热死了,现在还只是六月份,到底谁会在七八月份来重庆旅游啊。”

  多芒杨枝甘露:本重庆人现在在云南旅游,这边天气真的好爽,不过来的第一天直接感冒了。

  芝士葡萄:谢邀,人在重庆,已经要融化了,但这还不是最热的时候,珍惜现在的三十多度吧。

  想想传闻中的重庆路况,俞悦望而却步:“不行,我觉得这样逛一圈下来我真的会死,我没跟你们开玩笑。

  所以我决定我们先去吃一顿,然后回酒店摆烂,下午或者晚上我再出来,别问,问就是夜行生物。”

  俞悦按以往的惯例,边溜达边看看吃什么,反正回酒店也还得一会儿,她准备就在解放碑吃饭了。

  虽然是景区,但是被坑就被坑吧,俞悦安慰自己,只要东西好吃就行,她就抱着这样的摆烂心态找到一家来凤鱼。

  俞悦:“来凤鱼是什么鱼?没见过,走,我们吃鱼去!”

  点完菜以后,俞悦发现商家墙上有关于来凤鱼的介绍,但是她是个近视,她果断把镜头转过去当放大镜用。

  俞悦:“原来来凤驿原是成渝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齐名,是成渝古道上的‘四大名驿’之一;

  自古为鱼米之乡,《华阳国志·巴志》云:‘土植山兮,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皆纳贡之。’

  嘉庆《璧山志》载:‘鳞之属有江鲤、崖鲤、白鲢、鳟鲫、七星鱼、红梢鱼、子巾鱼等’,其有盛产在璧山来凤璧南河中的‘七星鱼’、‘红梢鱼’、‘青剥鱼’为历代贡品。

  70年代中期,以邓永全(人称邓胖子)唐治荣(人称唐聋子)为首的一帮厨师,在继承川菜传统烹制手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他们烧取出以‘麻、辣、烫、嫩’为主要特征的‘来凤鱼’,受到了过往食客的喜爱。着名书法家杨萱庭欣然题书‘鲜鱼美’,盛赞味在来凤。

  引来着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芬、游本昌,歌星李丹阳、蔡国庆,书法家范朴,政界要人等专程到来凤吃鱼。

  一时间,食客不分远近,身份不论贵贱,云集来凤,共品佳肴。”

  九州一色的霜:好家伙,听起来就好吃,话说感觉悦悦好久没有这样好好吃饭了吧,这两天都是带回酒店。

  俞悦:“没办法,实在是天气太热了,我感觉我要被热死在川渝了,还是我们贵州比较凉快。尤其我还在贵阳六盘水两地跑。

  不行,我逛完重庆要直奔昆明,想念春城了,虽然它紫外线很强,但是真的很凉快,而且也很好逛。

  官渡古镇啊,昆明老街啊,斗南花市啊我都很爱,而且这个季节,怎么能不去尝尝红伞伞,白杆杆呢。”

  明月松间照:看来悦悦经常去云南啊。

  俞悦:“因为我姨妈一家定居在昆明,所以有空就会过去玩,那边看山看水看花都很不错,实在不行还可以去滇池喂海鸥。”

  多芒杨枝甘露:所以你是身在重庆心在云南咯?渣女。

  俞悦:“毕竟小孩子才做选择嘛。”

  北宋—苏轼:所以这个来凤鱼到底是怎么做的,悦娘子可否再说一二。

  蓝莓芝士多:东坡大大真的是吃货人设不倒。

  俞悦:“好的东坡大大,让我看看,这个商家墙上就没有了,等我搜索一下万能的某度,它是这么说的:

  来凤鱼烹饪原料:草鱼1000-1500克(现用花鲢居多)

  配料:干辣椒节30克,干辣椒面30克,胡椒面5克,花椒面5克,花椒5克,大葱150克,大蒜10克,鲜汤100克,湿红薯淀粉50克,姜末10克,醋5克,泡姜10克,泡椒10克,白糖5克,味精5克,料酒30克,豆瓣50克,红酱油5克,混合油250克,葱花10克。

  烹饪方法:

  草鱼一条,治净切块,反复清洗干净后用料酒腌制;

  锅内下宽油,烧热后下入干辣椒段、花椒、葱姜蒜末、  泡姜泡海椒末、郫县豆瓣、辣椒面炒香至油色红亮;

  下入鱼块加料酒、大葱段翻炒至颜色发白,加入适量鲜汤,烧开后调入盐、白糖和胡椒粉;

  边烧鱼边晃动锅,待鱼到八分熟时,  调入酱油、香醋,用水淀粉勾芡,  盆内用香葱段打底,将鱼倒入盆中,  撒上花椒面、葱姜蒜末,烧滚油浇在其上;

  来凤鱼起锅八成熟即可,然后淋上热油刚刚好,鱼肉又鲜又嫩。

  呃,但是大大,这个东西你好像没有办法复刻诶,因为你们宋朝现在还没有辣椒,更别说二荆条了。”

  九州一色的霜:扎心了。

  就要芋泥波波:没关系,我可以交易给东坡大大,如果你下周有次数的话,我下周正好去重庆。

  北宋—苏轼:......你看半年后可以吗。

  就要芋泥波波:......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苏辙扶额,这大馋兄长,身边亲朋好友的交易次数都快被他薅光了,基本上每周一就用完了。

  苏轼叹气,又是辣椒,行吧,看来又是一道注定无法复刻的美食了,郑和到底能不能穿越到大宋去给他带辣椒还回来啊!

  不过虽然苏轼没有辣椒,但是Judy有啊!

  明—太宗—朱棣:悦姑娘,这个郫县豆瓣是怎么做的可否烦请告知一二?三宝已经给朕把辣椒带回大明了。

  俞悦:“好家伙,不愧是你太宗陛下,这执行力杠杠的,让我找找,郫县豆瓣酱在哪呢...

  找到了,不过挺麻烦的诶:

  首先要用二荆条海椒,去把后用扁锹切成一寸二分长,与盐混合放入槽桶中于太阳下暴晒,每天翻搅两次;

  然后是经冷水浸泡后的二流板干蚕豆放入开水锅中稍煮一下捞起冷却后用石磨碾压去皮;

  之后用黄豆磨成面后与糯米混合制成曲饼,与精面粉混合,和去皮的蚕豆瓣搅拌,放入扁筐中,送入曲房,使之自然发酵;

  再把发酵后的豆瓣入缸与海椒混合;

  最后就是每天早晨都需要翻、晒、露,一年左右后红豆瓣成熟,黑豆瓣一年半以上成熟。

  感觉不仅是个技术活还特别考验人的耐心,不过您肯定就没有这个烦恼了,等着吃就行。”

  朱棣:嘻嘻。

  其他没有辣椒的朝代皇帝们:不嘻嘻。

  俞悦:“军事大佬们没有给历朝历代的祖宗们规划海外优品进口路线吗,感觉好多朝代其实完全可以走出去的。”

  九州一色的霜:要时间的吧。

  俞悦:“也是,不管了,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09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