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164章 程夫人2

第164章 程夫人2


俞悦:“希望以后能少一些苏八娘,多一些苏小妹吧。我们继续说回程夫人。

  虽然苏洵想读书了,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摆在眼前,那就是如果专心读书,就不能赚钱养家了。

  程夫人则是告诉他不要考虑家中的事,一切有我呢,你安心读书就好。如此这般说辞并非只是安慰丈夫。

  而是程夫人确实已经有了治家良策,程夫人变卖了嫁妆做,做开了小本生意。

  因为经营有方,苏家的家境慢慢地好了起来,几年之后居然还成了小富之家。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程夫人不但贤惠,而且既有智慧除此之外,他也是个极有爱心的人苏东坡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自己的母亲: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堂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彀可俯而窥也。

  他说,小时候在家读书包总能听见院子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苏家的院子里鸟巢很多。

  那是因为陈夫人很有爱心,禁止家人伤害小鸟,所以鸟儿们都愿意来苏家筑巢,苏轼和苏辙也就在一片鸟语花香中读书成长,和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更值得一提的是,程夫人不仅善于理财,让家境渐渐的殷实起来,而且她也同样乐善好施,极有同情心。

  程夫人同样不为金钱所束缚,经常周济穷人,乡亲们有困难,她也屡屡出资帮助,且不求偿还。

  程夫人还教育苏轼和苏辙说:一个家庭财产太多,并不是福气,把财产留给儿孙,会害了他们的。

  这种思想境界,不知道比那些满心功利,却满圣人之言的正人君子们要高出多少个段位。

  也难怪她能培养出苏轼和苏辙这样的天才来。

  其实在程夫人在还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高贵人格。

  程家父兄都在潮中为官,家中巨富,而且程家又是眉山望族,她是有飞扬跋扈的资本的。

  但程夫人从小就不喜奢华,不戴首饰珠宝,不穿绫罗绸缎,却极爱读书写文章与笔墨。琴棋书画为友。

  程夫人的父亲都感慨道:家资万贯,你却如此节俭,真是辜负了自己的富贵命。

  而程夫人却说,做个豪门贫小姐,岂不是更有乐趣吗?

  现在再结合苏八娘的悲惨境遇看来,不是程家有多么会教育孩子,而是程夫人本人就很出色。

  她才是那个例外。”

  九州一色的霜:这样的妈妈感觉真的温柔又坚定,待在她身边一定很安心。

  北宋—苏八娘:我母亲自然是极好的母亲。

  草莓奶糖:这辈子是没机会了,希望下辈子可以投胎到这样的家庭里。

  唐—韩愈:既然没有这种母亲,为何不是想自己成为这样的母亲?

  草莓奶糖:你骂谁会结婚生子呢!

  唐—韩愈:......是在下冒犯了。

  俞悦:“其实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个人选择,我们当然也衷心祝福每个有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幸福的童年。

  其实我个人的话,跟我不养宠物的逻辑是一样的,我没有信心生下来能照顾好他到长大成人。

  而且现在孩子一生下来你就不得不卷,我嫌累,快乐教育的话又怕孩子长大了反过来一句‘没钱别生’怼我脸上。

  所以还是看别人养娃吧,反正互联网上萌娃那么多,不愁当不了云姨姨,比如丘比特和团团圆圆我都挺喜欢的。

  亲子关系还挺难解的,主要我自己都是情绪不稳定的人,就干脆不解了。”

  老祖宗们依旧表示尊重祝福但不理解,毕竟每个时期每个朝代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无论在哪朝哪代,人口都是最重要的资源。

  秦皇汉武甚至在想要是俞悦继续说下去,他们得想办法把天幕关闭了,俞悦的思想太超前,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522:汗流浃背了老铁,要不我消音?

  好在俞悦没再继续说什么对古代统治者们来说就是诛心之言的话,她继续说回了程夫人:

  “爱心、智慧、格局、安贫乐道这些都是母亲留给孩子们的宝贵财富,比任何书本上的知识都重要。

  苏轼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放眼天下没有一个坏人,这都跟母亲的高贵品格抛不开关系。

  纵观苏轼的一生,屡遭陷害,仕途坎坷到了极点,但不管身处多么悲催的境地,他都坚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他豁达开朗,行善无数,从他的身上处处都可以看到程夫人的影子。

  然而,程夫人留给孩子们最伟大的财富还不是这些,而是正义感。

  苏轼小的时候,苏洵经常游历四方,母亲教他读书。有一日,他们读到《后汉书·范滂传》: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苏轼为范滂母子为了正义,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他问母亲,若长大后自己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愿不愿意。

  陈夫人肃然正色回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作为一个母亲,自然是最重视孩子们的平安,绝大多数的妈妈虽然心里也明白,应该坚守正义。

  可如果事情真发生在自家的头上,却又不希望孩子做那种视死如归的人。

  但程夫人却能鼓励孩子坚守正义,不畏强暴,足见她有多么的伟大。

  苏东坡的一生,能够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北宋官场里,无论受到了多么大的打击,遭受多么恶意的诬陷,依旧能够不忘初心,事事为了百姓坚守正义,这都是母亲赋予他的精神力量。”

  说到这里,俞悦停顿了一下,她想了想道:“换做我的话,我肯定会教育自己的孩子第一时间保护自己。

  但我也肯定不会说真的去见义勇为的人傻,因为真正高尚的品格不应该消弭于世间,我倾向于人间值得。”

  九州一色的霜: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得见天下大同吧。

  俞悦笑了:“对,希望我们有生之年都能够得见天下大同。

  有程夫人这么一个好妻子做后方,默默地支持苏洵,相夫教子,他自然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业中。

  然而他能够成为天才,却不是靠着科考之路一鸣惊人,而是真正的做到了为学而学,为了真知灼见,解决问题而学。”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098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