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155章 青城山

第155章 青城山


感受完这样一座从战国时期修建到现在仍然在使用的都江堰后,俞悦就准备打道回府,回到市区以后草草解决了晚饭。

  她回了酒店对观众们道:“既然都来四川了,那我们肯定要感受一下这边的名山大川啦。

  我准备明天去爬青城山,其实青城山也在都江堰市,不过今天比较晚了,所以我就打算明天再去。

  爬完青城山再爬峨眉山挨下猴子的打,主要想看看峨眉山的猴哥和黔灵山的猴哥到底谁打人比较痛(不是)。

  不过如果有朋友准备来成都玩的话,建议不要跟着我的路线走,我是想到哪里去哪里,就说走就走。

  但大家还是建议要好好做攻略,主要是我现在不用担心预算问题。好啦好啦,我也差不多该睡了,我们明天见,晚安大家。”

  九州一色的霜:“主要是我现在不用担心预算问题。”

  明月松间照:扎心了。

  草莓奶糖:所以青城山真的有白素贞吗。

  始皇大大的狗:没有也得有!

  直播间观众们聊了一会儿也都渐渐下机了。

  第二天一大早,俞悦就开播了:“大家好,我是悦悦,我现在已经在从成都去青城山的路上了,成都市内坐二号线到青城山站再转公交就行,大概半小时左右。

  不过青城山是分前山和后山的,前山河和后山并不互通,不能从前山上后山下。

  前山门票的话呢,成人是90元,后山门票是20元,老人小孩学生残疾人都有相应的优惠。

  还有各种索道,索道也是分单程和往返的,但是像我体力这么好的人呢,我肯定是要爬山的,我不买索道票。”

  明月松间照:?

  九州一色的霜:爬华山爬哭了的不是你是吧?

  草莓奶糖:装起来了悦酱。

  俞悦:“我不是我没有,爬华山爬哭的是韩愈先生不是我,他连遗书都想好了,我下来还发了朋友圈小小华山拿下呢。”

  唐—韩愈:?

  俞悦:“咳,让我们去看看青城山吧,它的前缀听起来还挺多的,而且都很高大上的样子。

  什么全真教龙门派圣地,道家四大名山之一,十大洞天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我选的路线是从雨亭出发,路线大概是月城湖——步云廊——上清宫——老君阁——九倒拐——朝阳洞——掷笔槽天师洞——凝翠桥这样。”

  真上山的时候,俞悦偷偷松了口气,看来青城山还是没有华山那么高的强度,不然她今天估计要装逼失败真坐缆车去了。

  俞悦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开始跟观众们唠嗑:“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

  他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

  在古时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

  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九州一色的霜:那是真历史悠久了,都追溯到史前了。

  俞悦:“不过说到这个,也算是华夏神话体系起源之一吧,托《西游记》电视剧的福,我一直以为玉帝可菜了。”

  明月松间照:但现在普遍为玉帝翻案以后都觉得他还挺强的。

  俞悦:“主要是神话体系真的太多太杂了,以此衍生的同人作品更是多如牛毛,溯源太麻烦,我就没系统研究过。

  现在根植在我脑子里的就是玉帝有点菜菜的,还有点坏坏的,毕竟造反三巨头都是想推翻他。”

  宋—李清照:造反三巨头?

  俞悦:“二郎神杨戬,齐天大圣孙悟空和三太子哪吒,不过《封神榜》原着写哪吒本身更坏,李靖宝塔离手他就敢弑父那种。”

  唐—李靖:?

  唐—李靖:悦娘子说的这个李靖...

  俞悦:“自信点,原型就是你。”

  李靖:......

  不是他没像秦叔宝尉迟敬德那样变成后世受人供奉的门神也就算了,陛下没让他守门他也能理解。

  但是为什么要写他天天托塔,塔没了就会被儿子嘎了?谢邀,他儿子不叫哪吒,而且他们胆敢弑父??

  李靖自闭去了。

  俞悦:“哈哈哈,小时候也觉得李靖菜菜的,后来才知道自己有多年少无知,那可是李药师啊!

  有机会我们也盘一盘这些初唐名臣好了,现在说回青城山。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

  东汉顺帝初年,他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道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东汉汉安二年(143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时期,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技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中国武林四大门派之一。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隋唐时期道教兴盛,青城山宫观遍布,高道辈出。

  安史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

  唐僖宗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罗天大醮,设醮位2400个。

  唐末五代,道门的一些着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着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和撰写了大量道书。后人在白云溪畔建“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

  唐末,着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陆游来此,赋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清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是唐末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的绘画而着名。[4]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

  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

  清康熙八年(1669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现在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然后华夏成立后就一直五A景区到现在了。”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099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