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142章 杜甫3

第142章 杜甫3


始皇这边正和李斯扶苏几人大眼瞪小眼地商议怎么改秦法,俞悦那边继续讲述杜甫的后半生。

  俞悦:“这次科考的再次失利,对于杜甫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毕竟眼看就要四十岁了。

  然而他在长安还是要房没房,要工作没工作,要存款没存款,还背井离乡,关键他还扛着老杜家复兴的希望。

  这要是搁李白身上,早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了。可他是杜甫啊,那么倔个人,他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四十岁怎么了,纵然寒热百日相交战。敝衣何啻联百结,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鸿鹄之志,赤子之心。

  杜甫在长安待了十年,才在公元755年四十三岁被绶了个河西尉的小官,主要就是负责拜迎长官,盘剥百姓。

  杜甫自然是不肯干,就算再潦倒,也‘不做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杜甫推辞了河西尉之后,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就是个有编制的兵械仓库保安,倒是不用盘剥百姓,杜甫为了生计接受了。

  在上任前,杜甫先回了趟奉先,看望自己的夫人和孩子,刚到家就得知自己一岁不到的幼子竟然活活饿死了。

  自己再穷困好歹也是官宦世家,家里都混成这个样子了,更不要说黎民百姓了,他们怕是更绝望吧。

  再看看玄宗皇帝和皇亲贵胄,还沉浸在盛唐的美梦中,声色犬马,花天酒地,杜甫以诗写史的道路就此开启。

  他写下了千古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而杜甫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杜审言咧着的嘴闭上了,他怎么就忘了,自古以来的成圣之路,哪一条不是荆棘丛生,他的乖孙真的太苦了。

  还有他一岁不到的小曾孙,竟是被活活饿死的!想到悦娘子说的子美小时候如此顽皮跳脱,人到中年却要穷困潦倒,还要承受丧子之痛,杜审言想哭了。

  杜闲看老父亲要哭不哭的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虽然他现在还没儿子,没变成像他的老父亲那样的老父亲。

  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儿子以后会这么辛苦,他也觉得心里堵得慌,父子俩于是相对垂泪。

  在一边当了半天背景板的管家实在忍不住了,他小心翼翼地开口:“那个,老爷,公子,天幕好像有个群聊功能来着。”

  所以你俩到底要在这愣着到什么时候啊,能不能先和小公子拉个群啊,管家都快急死了。

  管家觉得自家老爷公子好像都不太聪明的样子,管家很惆怅,管家觉得这个家没有自己迟早得散。

  杜审言/杜闲:!!!

  对啊,不是可以拉群吗!

  杜闲火速拉了个群,因为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杜甫都id都是一样的,他甚至还拉了两个杜甫。

  青年杜甫得知这个群主老爹还没结婚生娃以后,果断把现在的老爹也拉进群,然后杜家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就有五个人。

  一个杜审言,两个杜闲和两个杜甫。

  杜审言还好,但杜闲和杜闲,杜甫和杜甫之间,稍微有些小尴尬,不过两位杜甫还是礼貌喊人。

  [群聊]杜甫:子美见过阿翁,阿耶。

  [群聊]杜甫:子美见过阿翁,阿耶。

  然后杜审言就绷不住了,他老泪纵横。

  [群聊]杜审言:好好好,好孩子,阿翁的乖孙,不过阿翁要怎么区分你们啊?

  杜家人齐齐挠头,对哦,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每次都要说我是青年杜甫,我是老年杜甫也太奇怪了吧。

  最后还是青年杜甫鼓捣半天,在群设置里找到个修改群备注,他把自己的备注改成了杜子美。

  青年杜闲有样学样,也跟着把群备注改成了自己的字。

  这下总算分得清谁是谁了,青年杜甫干脆又把自己的姑姑拉进来,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整整齐齐的杜家人排排坐看天幕。

  俞悦:“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北,洛阳,长安相继陷落,唐玄宗与杨贵妃仓皇出逃。

  在陕西羌村避难的杜甫后来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于是跑去投奔,结果半路上让叛军截了胡。押到了长安。

  同样被叛军抓住的还有王维。王维因为官大名气大,被叛军严加看管,而杜甫被押到长安就没人管了。

  长安城烽烟四起,叛军作乱,杜甫进退维谷,只能看着长安城的繁华盛景灰飞烟灭。

  于是他写下了《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最终在长安城的刀光剑影中瞅准机会,逃了出去,一路朝凤翔奔去,终于跟新皇唐肃宗见了面。

  杜甫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李亨看在眼里大为感动,于是给杜甫授官左拾遗。

  官虽然不大,但天天跟在皇帝身边,迟早有出头之日,但很快杜甫为了救房琯,直言上谏触怒了肃宗皇帝。

  要不是因为不杀言官的政治传统,杜甫的脑袋估计就搬家了,他被贬到华州不再受到肃宗的重用。

  杜甫期间回乡村探望妻儿,一家人团圆,相拥而泣,在烽火连天,兵荒马乱的年代书信隔绝,还能重逢,已经是万幸了。

  杜甫写下了《羌村》,‘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杜甫仕途断绝,他无力守住天下太平,于是他奋笔疾书,铁笔银钩,写下了史诗级大作——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字字泣血,杜甫用百姓的血泪融成烛蜡,点燃了千年不灭的烛火微光,惊醒盛世安逸下麻木的人们。

  杜甫辞去了官职,带着妻儿辗转千里。迁至属地避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杜甫在浣花溪畔搭起了草堂。

  虽然生活清苦,但好歹有了安身之所。

  蜀地多雨,草堂遇上大雨,就是场灾难。杜甫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他明明自己都湿透了,却还想着为天下人撑伞。”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101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