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105章 来自郭站长的科普

第105章 来自郭站长的科普


吃完饭后,又到了愉快的刷视频时间,还是熟悉的小破站,给她推了央视农业,标题是如何借着请战这个事科普,一起商量下!

  俞悦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最近《歌手》的热度太高,有网友调侃说央视农业不是什么热点都能引申到农业科普吗,于是给郭站长下“战书”。

  郭站长表示确实有点难,不过也不是不行,他以和网友一起开选题策划会的方式来插入科普。

  借此科普了其实植物也是有声音的,我们听不到植物发声是因为频率,成年人能听到的声音一般在赫兹以下,而植物发出的是超过赫兹的声音。

  比如说,有科学家拿番茄做实验,切断茎杆的时候,番茄一个小时会发出25次的大叫,榨干水分的时候它的反应更大,一个小时叫了35次。

  现在还有博主把植物释放出来的声音的频率通过转化加工,就做出来了植物的歌声。

  站长科普完问网友这个选题怎么样,然后又自己把自己否定了:“这个选题其实也一般,空洞的趣味科普,不够有价值,而且结尾没有办法拔高。”

  摊开这么长的燕国地图,郭站长终于图穷匕见,开始科普起“直播”。

  郭站长:“我觉得还是要回归到热搜关注的本质,请战热梗咋来的?源头不就是因为直播吗?

  那农业有没有直播?有啊!

  水稻如果阿不育秧,直接把种子播到田里头,这就叫水稻直播。”

  俞悦:“好家伙,央视也玩谐音梗吗。”

  明月松间照:但是真的还挺有意思的,小破站的央视农业每次我刷到都会点进去看一下。

  九州一色的霜:毕竟是真的能学到东西的,我觉得央视农业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郭站长还在继续科普:“那么我国有多少水稻是直播的呢?不到一成。

  育秧再插秧的这个场景,是大家都熟悉的。欧美国家直播反倒是主流,比如说阿美莉卡,八成的水稻种植采用的都是机械旱地直播的方式。

  澳大利亚八成水稻采用的是飞机直接播撒种子的方式,欧洲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国意大利,几乎所有的水稻都是机械直播。

  那为什么中外会产生这么大的技术差异?”

  汉朝赵过与周围农人笑道:“想必是为了与天争时吧。”

  一个老农咂吧着旱烟:“是呢,先育秧水稻会成熟得快些。”

  郭站长:“其实,水稻种植全种植流程当中最辛苦的环节应该就是插秧了。

  有个词叫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咱们华夏现在小麦的机械化率是97%,水稻只有85%。

  低到哪了呢?就是插秧这个环节。

  咱们水稻的机械化收割率早就到98%以上了,但是种植的机械化率,目标是到明年才能到65%。

  也就是说,我国现在还有小一半的水稻依然是人工极其辛苦地去插秧。”

  西瓜火龙果:我小时候真的下地插过秧的。应该是叫水田。

  草莓奶糖:我家也是农村的,每次最讨厌的就是插秧了,日头又热又晒,还很容易被各种茅草割到。

  草莓奶糖:还要穿那种特别长的皮质连体裤,不然踩在淤泥里拔都拔不出来。一天下来感觉人都要废了。

  俞悦:“我是没插过秧,不过见我外婆插过,真的很辛苦,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坚持了几十年的。”

  唐—白居易: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视频里郭站长还在继续:“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改成像国外那样省事地水稻种子直播呢?就像小麦一样,直接就机械化了,这样不好吗?

  还真不行。

  中国历史上种植水稻其实最早也都是直播的,育秧移栽的技术是在汉代以后才逐渐普及的。

  直播大面积改为育秧插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季水稻的推广。育秧这个环节,其实就是为了两季水稻或者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争取个几十天的场外生长时间。

  包括像东北这嘎达的种一季水稻的地区,会在大棚里育秧,这也是为了和漫长的冬季抢出来点时间。

  现在在东北,每年春耕期间,都有‘插秧专列’,比如今年,预计要有4万名农民乘坐火车到三江平原进行水稻的插秧和备耕。

  直播和插秧这两种方式没有谁对谁错,但是我国的水稻产量全球第一,以时间来换取极致的产量追求,这就是很华夏的方式了。

  马上小麦就要收割了,歌手的事咱毕竟不懂,‘割手’,到时候咱可以好好聊聊。”

  说完他还问屏幕前的网友们这个选题怎么样。

  嬴政看完若有所思地开口:“这央视农业,不像是百姓自己所发,倒更像是朝廷运营。”

  扶苏补充道:“央:中心之意,视:或可为视频,中央的视频,像是后世的农官所发布。”

  父子二人心中都在想,后世朝廷竟然连这个都要告诉百姓吗。

  俞悦:“原来是要与天争时啊,今天也被郭站长成功科普了,吃苦耐劳真的是刻在了华夏人的DNA里。”

  明月松间照:毕竟我国地理条件其实算不上优越,华夏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

  九州一色的霜:想到非洲人手握那么优越的土地资源,但是一个个连果子成熟了都懒得去摘。

  就要芋泥波波:毕竟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也没几个人会珍惜吧,这条件给我们不得乐疯了啊。

  古代的百姓们听得心疼地连连抽气,那什么非洲人怎么连果子成熟也不收割,这不是糟践粮食吗!

  俞悦:“郭站长叫的饱饱用的是饱腹的饱,这也侧面反应了华夏百姓自古以来最朴实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嘛。

  比如古人说‘耕读持家’就是一边下地一边读书,可能我们现代人对古代的生活条件没什么概念。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古代的地主都跟电视剧里一样天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长大了才知道所谓小地主一周能吃上一回肉就不错了。

  可想而知更底层的百姓活得有多辛苦,挣扎在温饱线上不是说说的。”

  就要芋泥波波:其实现代人也一样,很多人还是只能勉强生存。不过比起古代那还是天堂地狱了。

  俞悦:“是呀,所以越长大越能感受到郭嘉的强大,即使是21世纪的现在,世界上也还有许多地方正在经历战乱和饥荒。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幸运地生活在和平的华夏。”

  朱棣听俞悦和现代观众们谈论若有所思,后世的华夏已经没有战乱了吗,那周边的异族也都老实了?

  Judy:真的吗,我不信。

  俞悦刚说完,退出去就刷到了叙利亚小哥在华夏过新年,听到华夏的鞭炮声第一反应是吓得缩在桌角。又心酸又好笑。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104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