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32章 天幕后续2

第32章 天幕后续2


三国时期,刘备提着一壶酒,敲开了丞相府的门,诸葛亮见到他并不意外,起身行礼:“主公。”

  刘备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给自己和他都斟了一杯酒,诸葛亮但笑不语,刘备也不在意,自己干了一杯。

  这次换诸葛亮给他满上,丞相叹了口气,问道:“主公,可是在为阿斗之事介怀?”

  刘备凝视着在杯中的自己模糊不清的倒影,有些萎靡:“阿斗累你至此,孔明,何不自取这江山。”

  诸葛亮也顺着刘备的目光,盯着那一小团黑影,思绪却回到那年的隆中,一身游侠气息的青年三顾他的茅庐,不依不饶地咨他以当世之事。

  最后一次,他指着窗外,说先生,这大好的江山,如今却满目疮痍,岂不令人扼腕?备愿求先生帮我复汉。

  于是卧龙出山,一时成为美谈。

  诸葛亮也把自己杯中酒一饮而尽,却没就着刚才的话题继续,他转而道:“主公,如今天幕赐福,是我等大幸,亮有把握,可再兴炎汉。”

  诸葛亮话音刚落,还没等刘备说什么,室外就传来一声朗笑:“好啊,大哥,某就知道你在军师府上,喝酒不带我们。”

  来人正是关羽、张飞和赵云三位将军。

  张飞也跟着嚷嚷开了:“就是,大哥怎能喝酒不带我们,军师也是,再兴大汉可不能没有我张翼德。”

  赵云没说话,直接挑了个空位坐下,空酒杯往诸葛亮面前一杵,眼神里写着军师,倒酒。

  刘备哈哈大笑,他本也不是什么婆妈之人,他干脆直接让人换了大碗,给与他生死与共的兄弟们都倒满。

  一时间,屋子里满是欢声笑语,那万丈的豪情仿佛能冲破瓦片,冲上云霄。

  季汉本该如此。

  相比于秦皇汉武的忙碌,李二陛下就比较闲了,贞观群臣都不用他出手,各种议案下朝之前就大概提上来了,二凤陛下负责敲定大局就行,人才太多了,好烦。

  这话要让其他皇帝听到,可能高低得骂两句凡尔赛了。

  不过李世民也不是一点烦恼都没有,他处理国事确实是信手拈来,但家事就比较麻爪了。

  他下朝后就去了皇后寝殿,夫妻俩对坐半天,相顾无言,李世民泄气一般地身子往后一倒,有些沮丧道:“高明怎么就结局不好了呢,唉,这悦娘子也是,怎么就不说清楚。”

  长孙皇后给他拿了个软垫垫在腰后,也跟着叹气:“高明这孩子是个好的,我估摸着是我这身子不争气,早早去了,你们父子俩有话不好好说。”

  李世民一把抓住长孙皇后的手:“观音婢,朕不许你胡说,身子不好朕就给你宣太医治。”

  长孙皇后反握住他的手,眉宇间难掩忧思:“听天幕说,咱们这一家子竟都是体弱的,尤其是小九,说他当了皇帝后风疾就不时发作。二哥。我心里难受。”

  说着。长孙皇后像是想到什么。眼睛一下亮了起来:“对啊,二哥,咱们大唐不是有个药王孙思邈吗,不如派人请他进宫给我们都看看如何?”

  李世民一拍大腿,对啊,现成的药王可不就在他们大唐吗!他扬声吩咐宫人:“去,叫长孙大人进宫,就说朕有要事找他。”

  看来长孙无忌大人又得加班加出差了。

  赵匡胤最近很烦,自从天幕开启后,就没从后世子孙嘴里听到过一句好话,他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他大宋到底怎么了。

  赵光义看自家哥哥头疼不已,嘴角划过一丝笑意,只不过这笑很快被他敛起,谁也没有注意。

  赵光义装作沉吟的样子,劝道:“大哥莫要忧心,想必有了天幕的警示,侄儿必定会引以为戒,时刻谨慎。”绝口不提自己。

  赵匡胤心思一动,会是德昭德芳开了坏头吗。

  赵匡胤及时打住,不能再想了,脑瓜子疼。还是下旨召众卿议事吧,加班!

  鉴于大宋如今的经济水平,赵匡胤最终决定让工部的人研究船只的制造,发现新大陆,我华夏早他们几百年也不是不行。

  而且天幕说如今他们所谓的奇技淫巧在后世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赵大也多少上了点心,关注民间手工业发展。

  一时间竟使得宋朝工匠地位有些许提升。

  至于作物增产,那就更是重中之重了,赵大已经在幻想等他大宋攒够足够的粮食钱财赎回燕云十六州了。

  洪武朝的朝会又一次不负众望地开到午时后,朱元璋看这些老油条眉来眼去的样子就生气,抬手就给了朱棣一个大比斗。

  朱棣:?

  朱元璋冷哼一声,臭小子,还敢不接视频,打不着以后的你,现在的你咱还不能收拾收拾了吗。

  朱棣:“不是爹,诸位大人上疏的开通海禁,又不是我,你打我干啥?”

  朱标赶紧拉了一把倒霉弟弟,还能干啥,被当出气筒了呗,堂堂天子大殿上殴打朝廷命官说出去也不是个事,打儿子就合理多了,可长点心吧这傻弟弟。

  朱标给他爹顺毛:“爹,您消消气。听天幕所言,这海外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大千世界,就让人出去看看呗。”

  朱元璋舍不得打大儿子,于是又顺手给了老四一个大比斗,才道:“咱能不知道吗,但是如今海上流寇甚多,边境又有蛮夷环伺,咱也腾不出手啊。”

  朱棣:???

  不是,没有人为他发声吗?

  朱标忍笑把朱棣往自己身后拉,安抚好了弟弟又继续安抚老爹:“那咱们就先派人去探探路也未尝不可,若有人不长眼敢犯王师,直接就地正法就是。”

  父子二人一来二去的就把是否出海的事情说定,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劝课农桑之类的就不用太子出马了,文武百官立马办得妥妥帖帖。

  洪武群臣:还得是太子殿下啊,要是他们劝陛下解禁估计得掉几个脑袋才算完。

  永乐时期的Judy直接照着未来的自己抄作业,多给郑和拨了些预算,让他不要有后顾之忧,走到哪算哪。

  清朝时期,康熙看完天幕,虽不喜后世对他盛世的评价,却还算知晓利害,也是让工部的人去按天幕所说的研究去了。他的好大儿雍正也一样。

  乾隆则是想到他的笔友路易十六被一群贱民摘了脑袋,心底有些发寒,若是解了海禁出关带回什么来...

  乾隆打了个寒噤,绝对不能解封海禁!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11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