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抚治特区


随着李恩一声高吭的‘唱’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朝会正式开始了。

  官员在奏事的时候,需要跪于御前用官话大声朗读自己的奏疏。

  如果该官员口齿不佳或声音不够洪亮,鸿胪寺有专门的官员代读奏疏。

  皇帝在听完该官员的奏事后,给予旨意。

  随后该官员退回,下一个官员出班奏报,如此循环直至无人奏事(或主持朝会的鸿胪寺官员叫停),则朝会奏事结束。

  在这种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操作中,所谓的朝会辩论是不存在的。

  规则上就不允许,时间上也不允许。

  所以侯平前世电视里演的什么朝堂辩论都是假的,骗子,彻头彻尾的骗子。

  后世的人经朝以不上朝来攻讦明朝皇帝不管事,但事实上最先对朝会表现出懈怠的不是皇帝而是大臣。

  最初只是少数官员以各种理由请假、缺席,从宣德时期就开始出现大面积缺席的现象。

  宣德元年七月初四日早朝,公、侯、伯、尚书等三十人无故不到。

  宣德六年六月初八,文武官早朝一次不到者五百多人、二三次不到者三百多人。

  到了弘治朝,因为缺席的人员太多,导致午门没什么人,晨钟一响,却有千余乌鸦飞起,因此被戏称为“鸦朝”。

  朝会上其实也处理不了什么时政,因为大量的时间都花在高声朗读奏疏上了。

  虽然有皇帝给出批复的环节,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皇帝是无法给予明确旨意的。

  因为没有人能将整个大明朝的资料都装在脑子里,皇帝自然也没那个能力。

  像一些复杂的政务,例如某地出现灾厄,官员们请示皇帝如何处理。

  你让皇帝怎么回答?

  他可能连那个地方在哪儿都不知道,连意向性的意见都给不出来。

  所以说不是皇帝怠政,不参加朝会,是因为没谁能长时间的白耗在这种没什么实际作用的事情上。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朝会是在露天举行。

  京都冷的时候能有零下十几度,在这么刺骨的寒风中,谁能在露天环境下待着?

  就比如现在,都二月份了,已经立春。

  但是京都的早上依旧清冷的可怕。

  就这,站在三班的最后的侯平也依旧冻得直想彼其娘之,还偏偏不敢发抖,怕被纠察的御史看见。

  真要在大冬天的时候参加这玩意,那还不得冻死去?

  因此,这种变态的朝会制度还真不是一般人愿意玩的。

  难怪大明有那么多皇帝不愿意上朝,这朝还真不是那么好上的。

  朝会开始奏报的通常都是开谓小菜,是一些御史之类的小臣在奏报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重要的地位高的大臣都放在后面。

  朱由校身份最高,他所奏之事自然排在最后。

  终于,朱由校出班奏道:“启禀皇上,孙臣有本。”

  “奏——”

  “今闻山东大旱,饥民四起,山东周边各地饱受其苦,今太孙府督政通州抚治特区,百废待新,正是急需人手之机,特请准招十万灾民入通州归附。另附:招流民细则:一、建立流民北上通道,允许太孙府征调水军战船,以及民船护送灾民走运河入通州;二、请各地方衙门,全力配合通州派遣人员组织灾民北上的关事宜;三……”

  朱由校将奏章念完后,朝臣一片哗然。

  自古以来,流民都是各地最头痛的问题。

  地方官员对流民问题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被沾上后就甩脱不开了。

  像朱由校这样主动要求接收流民的,亘古未有也。

  特区这一概念最早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提出,提出的人叫原杰,特区名为郧阳抚治。

  成化年间,因土地兼并、赋税徭役,中原和华东等地一百五十多万流民进入荆襄山区。

  这些流民的反叛性强、凝聚性强、破坏性强,极易产生对抗情绪和聚众行为。

  朝廷任命山东巡抚原杰为左副都御史前往荆襄,处置流民。

  原杰遍历地方,深入流民住处,向朝廷写出《处置流民疏》。

  具体方案就是将流民多的地方一体划到新设立的郧阳府。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事特办”的郧阳抚治特区,而原杰就出任了第一任特首。

  通州也被设成抚治特区的时候,大家还以为万历皇帝只是想借个名,真实的目的是给新政最大的权限。

  但是现在皇太孙这封奏疏一上,通州可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抚治特区了。

  只是这次山东灾情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通州一个小小的州城能养的起么?

  而且通州毗邻京师,如果流民生变,恐威胁京师安全。

  因此万历皇帝应该不会通过这封奏疏。

  只是显然大家又想错了。

  万历皇帝听完奏疏之后,只说了两个简单的字:“准奏。”

  说完之后,便起身离去。

  此时,朝会的最后一项纠察的御史通报失仪人员都没完成。

  不过皇帝都走了,朝会自然也就散了。

  实际上如果只是通过奏折,根本没有必要在朝会上过一遍。

  之所以要在朝会上过一遍的好处。

  一来,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通告全国,给朱由校造势;

  二来,也是为了告诉所有官员,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减少别人在此事中使绊子的概率。

  不过敢在这种事上使绊子的人,估计脑子也不怎么好使。

  退朝后,侯平本以为万历皇帝会召见自己,结果并没有,甚至都没有派人过传个话,或是询问一下。

  这个态度就很古怪,有点像是……小姑娘受委屈,把事干了但是面子上还在生气。

  当然,万历皇帝有足够的理由生气,谁叫侯平把朱由校推出来挡枪呢。

  侯平想不推也不行啊,没有朱由校的太孙身份,这事他要是能干得成就见鬼了。

  而最叫人蛋疼的,还是皇帝同意了通州招募流民的计划,但是全然没有一点表示。

  万历皇帝自然不可能不懂招募流民是要花钱的,但是他偏偏没有说拨给通州资金。

  这就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忘记说了,这个可能性很小。

  就算皇帝忘记了,但是李恩这个随身秘书可是不会忘记的。

  这可是事关皇太孙声誉的大事。

  所以第二种可能性的概率就大得多,万历皇帝是故意的。

  他是打着让你们先做,等到你们不行的时候我再出来收拾残局,然后还可以趁机把侯平狠狠的羞辱一顿。

  看吧,你个吹牛逼还不上税的东西,最后还不是得靠老子给你解围?

  这恐怕也是他对侯平胆大包天的一个小小惩戒吧。

  不过万历皇帝这次的算盘恐怕要落空了。

  侯平其实从开始就压根就没打算找他要一分钱,他现在手中的资金已经足够解决这次灾情了。


  (https://www.02sw.net/3778_3778366/1111097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