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妙锦传 > 第145章 应对情敌

第145章 应对情敌


“你去陪陪她好不好?”朱棣亲了亲妙锦的秀发。

  “那你呢?”妙锦真恨不得扇自己两大耳刮子,怎能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

  “我带孩子”,朱棣心如止水地说道。

  妙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夫君何时修炼到坐怀不乱的境界了?

  咳咳,这个问题无需细究,“我马上去”。

  妙锦跑到外面,让采琪为自己梳妆。

  新娘子,新婚之夜是最漂亮的,她也不能被比下去。

  永和宫灯火通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宫人见到妙锦纷纷下跪,脸部表情并无惊讶之色,想必早已知道。

  妙锦径直来到新房。

  两名小宫女陪在身边,垂手侍立。

  张灵菲的盖头掀了,正暗自流泪。

  跳跃的烛火映照到美艳惊人的脸上,忽明忽暗。

  “灵菲”,妙锦站了片刻,开口打破了屋内的寂静。

  灵菲掩饰不住内心的失望和受伤,屈身行礼,“皇贵妃”。

  “灵菲,无需多礼”,妙锦扶她起来。

  “皇上记挂着你,让我过来看看”,妙锦谨慎措辞道。

  张灵菲今天晚上最不想见到的人就是妙锦,而妙锦偏偏出现了。

  这情形相当尴尬。

  张灵菲若是不喜欢朱棣还好说,偏偏情深意浓。

  提起朱棣,张灵菲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地流。

  对于这种的伤心,妙锦也没有灵丹妙药,何况二人处于竞争关系,名副其实的情敌。

  细想想,真是引狼入室,这样天天防着,何时是个头?!

  妙锦也有一肚子委屈无处诉说。

  不知道朱棣怎么和她说的。

  如果朱棣一直洁身自好,不碰张灵菲,妙锦倒也不排斥把张灵菲当朋友。

  只是,他的欲望那么浓,谁知道哪天会出事?!

  两女就这样各自想着伤心事,枯坐着,过了子时,妙锦想着差不多够意思了,于是起身告辞,临行前,又轻声细语地好生安慰了一番,但是绝对不会给她一点儿希望,只盼着她早点儿对朱棣死心。

  早晚是心腹大患,妙锦看着张灵菲那梨花带雨的样儿,不由得脊背发凉。

  回到长乐宫的时候,妙锦已经很累了,没想到朱棣还在灯下看书。

  她知道,他是在等她。

  她在他身边坐下来,很疲惫,她不想整天生活在对丈夫的防备中,更不想和丈夫同床异梦。

  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紧握着她的手,缓缓道来:“灵菲是我就藩的那年冬天出生的,我记得当天下着大雪,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我跟张玉在喝酒,他家里的仆人突然跑过来说,他夫人生了位千金,当时把张玉高兴得啊,他一直盼着有个女儿,到了三十七岁终于如愿以偿,那年我二十岁,第一次离开家那么远,我不能在护卫面前表现出孤独、伤感,我是他们的头儿,我得给他们头儿,可是我需要一个朋友,一个交心的、能时刻陪在身边的朋友,张玉就是这样的朋友。”

  朱棣说着说着,不知不觉泪水浸湿了双眼,“张玉是为我而死的,他的女儿,我不能不管,我一直把灵菲当女儿一样看待,怎会和她产生男女私情”,朱棣擦去泪水,“男女有别,我不能总去永和宫,以后你能多陪陪她,带她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肯定能找到一位如意郎君,不用在深宫中困住一辈子。”

  他坦诚布公地说了这么多,倒显得妙锦小人之心了。

  也是,自己过于紧张了,他若是那种见色忘义的好色之徒,自己怎会为之倾心?

  在他心中,有比美色更重要的东西,更值得他迷恋、忘情。

  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理想和江山被女色所误。

  是我看轻了他,妙锦自责不已。

  她紧紧贴在他怀里,沉沉睡去。

  第二天,妙锦又带着孩子搬到梅园,朱棣每天晚上也回梅园。

  妙锦派了一队女卫给张灵菲,朱棣给了她一块可以随时出宫的腰牌,如果她愿意,可以随时插手云英书店的经营,妙锦已经跟宁杉打好招呼。

  宁杉愿意手把手地教她各种技能,只要她想学。

  妙锦不想随时把张灵菲带在身边,她得照顾孩子,陪伴丈夫,还得管理店铺,分身乏术,也不想用自己与朱棣的甜蜜互动刺激张灵菲。

  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无论别人知道与否,自己能感受到就行了。

  她没有秀幸福的癖好,既不羡慕别人,也没想让别人羡慕自己。

  自顾自地生活,自顾自地忙碌。

  关于皇长孙的教育,妙锦自从怀孕后,再也没时间和精力,现在能腾出时间,没理由再全推给有炖。

  看见皇长孙背诵《黄帝内经》,妙锦倍觉突兀,有炖这是在培养医生,还是在培养皇位继承人?

  备选储君不是应该学习屠龙之术、帝王之道吗?

  “何为帝王之道?”有炖反问道。

  “比如《商君书》,比如《左传》,比如《盐铁论》,比如《资治通鉴》,比如《史记》,比如《孙子兵法》……”妙锦举例说明。

  “教授这些,用得着我吗?”有炖再次反问。

  “那你打算教些什么?”妙锦跟不上有炖的思路。

  “教些生存的本事”,有炖答得很笼统,妙锦仍未听懂。

  “比如呢?”妙锦想让他也举例说明。

  “比如《黄帝内经》”,有炖懒洋洋地回答。

  “再比如呢?”妙锦觉得和他说话很费劲。

  “再比如《国富论》”,有炖道。

  “《国富论》?什么时候的书?春秋战国时时期的?汉唐时期的?”妙锦从未听过这个书名。

  “我也记不清了”,有炖挠挠头,“你认为,国家的财富是什么?”

  “是铜钱,是金子和银子”,妙锦信心满满地回答。

  “那只是货币”,有炖断然否决妙锦的答案,“应该是粮食、布匹、盐、铁、马、茶、书本……还有服务,比如医生、理发匠、澡堂子……,还有道路、桥梁、水利设施……还有各种专业知识,是生产的能力和生产出的各种物资”。

  妙锦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觉得有炖说得有道理。

  “这跟帝王之道有什么关系?”妙锦不解的问道。

  有炖摸摸鼻子,“帝王之道就是想办法让国家财富最大化,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

  好像是那么回事儿,比如书店的财富主要是各种书籍和雕版。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0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