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妙锦传 > 第121章 朱权徙封南昌

第121章 朱权徙封南昌


“你支持老大?”朱棣轻声问道。

  “老二也很好”,妙锦答得很认真。

  造物主是公平的,老大能文不能武,老二能武不能文,老三虽然能文能武,可是这两个方面都稍逊于两个哥哥。

  也许,这就是上天的平衡之道,不能让一个人独占所有优势,那岂不是太偏心了?

  像朱有炖那样的人,肯定是上天打盹时一不小心造出来的。

  绝大部分时间,上天对平衡之术都拿捏得极准。

  话说回来,他若不是太扎眼,也不至于回不了家。

  建文帝登基后,第一个收拾的是他,今上即位后,第一个防备的人也是他。

  可见,过于有才,也不是一件好事。

  就跟美女被当成红颜祸水一样。

  一听妙锦夸老二,朱棣一下子来了兴致,双眼贼亮,“那是当然,靖难四年,要不是老二,恐怕胜负都难说”。

  妙锦顿时了然,当爹的心,果然还没正过来,还一直偏着呢。

  藩王、百官接连上表,请立太子,朱棣有意拖延,全都将他们猛夸一顿,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大臣见没有回音,继续催促,朱棣不得已拿出些很空泛但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搪塞。

  比如,“智识未广、德业未进”。

  反正都是一些推诿的套话,大意是说:世子目前能力学识都很欠缺,需要多加培养和教育。

  肚子里揣着个娃,行动越来越不便,妙锦最近十分贪睡。

  妙锦怀孕期间,一般人不敢打扰,然则总有胆大之人,比如朱有炖。

  吃一堑,长一智,虽然他比以前锋芒收敛了不少。

  但是,和别人相比,他还是胆子大得出奇。

  他竟然敢让妙锦帮忙,在今上面前提削藩之事。

  这封信,是委托秋心捎进来的。

  采琪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死活不肯帮忙。

  朱有炖百般无奈,只得转而求助秋心。

  秋心比采琪胆子大,她不怕朱有炖,对妙锦的惧意,也比别人少,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但忠诚度无可置疑。

  在信中,朱有炖摆事实,讲道理,企图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妙锦看得哈欠连天。

  对孕妇讲这些,他确信脑子没坏掉?

  说来说去,无非归结为两句话,其二,今上仍会继续削藩,其二,今上的削藩方式比较温和,不会激烈到有藩王起兵的程度。

  为了皇权的稳固,削藩势在必行,这是朱有炖的核心论点。

  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朱有炖这个鬼机灵的人,怎么可能办糊涂事?

  妙锦知道,他这封信其实是写给今上看的,无非是想表明为朝廷、为四伯殚精竭虑之心。

  这副谄媚的嘴脸,妙锦深感鄙夷。

  他不仅舍了自己,连自己的父母和兄弟都算计进去了。

  他还提议削减藩王俸禄,并提出一个激励模型,说什么表现好的藩王有奖励,表现不好的只能得到基本生活费。

  他还真不担心树敌无数,真是脑子坏掉了。

  若是其他藩王看了他这封信,吃了他的心都有。

  各地藩王,一大家子人,都等着朝廷俸禄吃饭,他建议削减俸禄,这岂不是要夺人的口粮?!

  他脑子出故障了,妙锦的脑袋可是正常运转着呢,虽然运转得有点儿慢,但是不影响准确判断。

  她才不会缺根筋似地在今上面前提削藩之事,她只是悄无声息地把信转交,就万事大吉了。

  今上如获至宝,感动地差点儿涕泗交流,连连称赞有炖忠心可嘉。

  这叔侄二人可真是知音啊。

  妙锦没达到他们那个境界。

  妙锦对生活的追求近来仅停留在吃饭睡觉、时而散步上。

  有时,也会对着肚子读几首简短的诗句,美其名曰胎教。

  真地有效吗?妙锦表示怀疑。

  反正,闲来无事,全当打发时间了。

  二月阳光明媚,虽然正午时分,空气仍旧凉意满满,但是对于刚度过了漫长冬季的妙锦而言,这样的天气简直好得无以复加。

  天气好,心情好,脑子就清醒,她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朱有炖为什么卡在这个时点写这样一封信呢?

  莫非有所求?

  他眼下跟朱权走得最近,两人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名为叔侄,实为师徒。

  听说,朱有炖的音乐水平最近有了突飞猛进,这全得益于朱权老师的用心教授。

  不会是朱权有所求,不好说出口,想借朱有炖一用吧?

  朱权的封地在大宁,今上还会让他回封地吗?

  那可是军事重镇啊。

  换做妙锦,她宁肯把朱权养在京师一辈子,也不可能放虎归山。

  论谋略才智,今上的两个儿子老大、老二都不是朱权的对手,今上不可能养虎为患。

  因此,朱权回大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云英书店一事过后,今上终于决定迁都。

  永乐元年正月,今上正式下旨,以北平为北京,以北平府为顺天府。

  北平是今上的龙兴之地。

  今上在北平经营多年,根基稳固。

  在他心中,北平才是他的家。

  这里地形险峻,交通便利,是抗击蒙古各部落的前沿阵地。

  因此,今上万万不可能让朱权回大宁。

  朱权只能另选封地。

  不得不说,朱权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先后挑选了苏州和杭州作为自己的封地,向皇兄提要求。

  苏州属于京畿地区,不能封王,朱棣没有答应。

  第一个选项被废掉了,接着提出第二个,杭州。

  苏杭熟,天下足。

  朱权很会选地方啊。

  父皇曾把杭州赐予五弟,因为钱唐赋税重地,而未能成行。

  建文帝又把杭州封给了自己的弟弟,没来得及就藩。

  朱棣说到这儿,深看了朱权一眼。

  其中的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要想一生平安无事,还是选别的地方吧。

  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几处风水宝地,你随意挑选吧。

  朱权请封到重镇南昌。

  今上经过了一番思索,同意了。

  他现在有点儿体会到有炖那份奏书的用心。

  他是在造势,提出整体的削藩思路,然后为朱权谋私利。

  只要定下削藩的基本策略,今上就需要整体权衡利弊,因而也就不会过于为难朱权。

  这个有炖,还真是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今上笑骂道。

  无论如何,他对这个侄子是赞赏有加的,虽然有时耍些心计,但最根本的忠诚度还是有的。

  大才子,有点儿个性,在所难免。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0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