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妙锦传 > 第93章 国子监

第93章 国子监


七月初一,朱棣下诏,今年自六月起仍以洪武纪年,即洪武三十五年,以明年为永乐元年。

  同时下诏,受靖难之役波及州县免役三年,京畿地区免田租一年,其余地区皆免半年。

  妙锦仔细琢磨着朱棣定下的年号,永乐,是不是取自长乐宫的“长乐”之意?

  他心里是想着母妃的,只要他心里有真情在,名分之事可以不争,能保全自身即可。

  听了朱权喋喋不休的剖析,又读了关于建文帝遗臣的卷宗,她的心疲倦不堪,真想寻觅一处世外桃源,每日安安稳稳,粗茶淡饭,一日三餐,读书种菜,恬淡悠闲,无需整日提防算计,何尝不是人间乐事?

  相识一场,有缘无分。

  朱权造成的困扰早已不复存在,妙锦渐渐对这个话痨生出些感激之心。

  从始至终,无论做了多少荒唐事,他的初衷并非恶意。

  这几年,朱权为朱棣运送粮草,进项有限,开支没减,他又是个不善理财的人,因此手头越来越紧,妙锦打算赠送些大明宝钞,聊表谢意。

  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六种面额各一千张。

  每贯宝钞的价值相当于一千文铜钱,或一两白银。

  一锭银子是五贯。

  摸着这些桑皮纸做成的纸钞,妙锦的心很疼很疼,她暗下决心,这种白送银子捞不回好处的事儿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朱权收到钱,眉开眼笑,乐不可支,立时收了那些酸言醋语,“这是四哥的意思?”

  钱,包治百病,包括相思病。

  妙锦此时感悟颇深。

  朱权拿着钱打道回府,朱有炖起身也要走,妙锦抬手让他坐下。

  “有事儿?”朱有炖问道。

  “书店那边怎么样了?几时开张?等着钱花呢?”

  “店铺之间打通,重新装修,都需要时间,急不得”,朱有炖随手折了枝玫瑰,“放心吧,工匠正在修补雕版,也在加紧造新的刻版,国子监那边已经谈妥,大概一千册,先刊印一部分文集,装帧定价后送过去,定期结账。”

  只要在国子监传开,销路自然不愁,书能卖出去,就有银子流入,妙锦的心总算安安稳稳地回到肚子里,“以后再出些话本子、诗集、游记、笔记”。

  朱有炖斜倚在栏杆上,懒洋洋地看向妙锦,一脸嘲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多多益善”,妙锦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凶巴巴地回击。

  如此貌美的女子却沾了那么浓的铜臭气,怎么想都是一件煞风景的事儿,朱有炖摇头叹息,摆摆手走了。

  妙锦清新脱俗的一面只展现给朱棣看,晚饭后拉着他去看御花园池塘里的荷花。

  月光如流水般温柔地泻在他们身上,落在地上两个紧紧相依的身影。

  微风吹拂,送来缕缕清香,如少女般亭亭玉立的叶子轻轻颤动着,露出叶子底下脉脉流淌的河水,活蹦乱跳的小鱼儿正在水中追逐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叶子上点缀的白花,摇曳多姿,如刚出浴的仙子般干净轻盈,不惹尘埃。

  他的手不自觉搂紧了柔软的腰肢,在她耳畔暧昧低语道:“回吧,春宵一刻值千金”。

  寂寞嫦娥舒广袖,银子就是妙锦善舞的长袖。

  不过,她比嫦娥幸运,有人在乎,有人陪。

  由于国子监是目前云英书店的最大客户,作为股东,妙锦觉得有必要亲自去趟国子监。

  股东这个词比较新鲜,不知道朱有炖是如何想出的。

  负责去国子监联络业务的是熊宁杉,妙锦是以熊宁杉跟班的身份去的。

  熊宁杉收买了典籍厅的一个头目,以成本价帮忙印制学生试卷,其中的油水全都归这个小头目所有。

  作为交换,他需要及时把国子监对于书籍、试卷等印刷资料的需求及时告知云英书店。

  小头目很机灵,见妙锦衣着不俗,对她态度十分恭敬,连连称呼“贵人”。

  里面在读的学生,比妙锦年龄大的比比皆是,让妙锦的好学之心蠢蠢欲动,想效法祝英台,女扮男装来这里上课。

  熊宁杉听说后,狠狠白了她一眼,打趣道:“你们家梁山伯会同意?”

  妙锦理直气壮,“他总不能阻挡我进步吧?”

  熊宁杉神情笃定地说,“别做梦了,不可能让你来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她主要是想找个借口出来玩,对读书并没多大的兴趣。

  不让来国子监上学,给点儿别的自由也行。

  熊宁杉谈妥教材的印刷业务,二人径直回了梅园。

  皇庄的经营,主要是宁杉在带着人跟进。

  妙锦想了解一下具体进展,主要是流动资金情况,总体的账目资料,女卫已经汇报过了。

  由于业务繁多,只能分门别类地进行介绍,今天主要介绍布庄的经营情况。

  布料的缩水性、色牢度等方面的技术都有待改进,布庄的生意拿不出存银。

  熊宁杉忧心忡忡,关于技术革新这一块,投入大、见效慢,研究出的技术成果极易被同行模仿,投入产出比例严重失调,许多布店掌柜叫苦连天。

  这的确是个难题。

  技术进步对于整个行业有利,如果激励不够,没人愿意冒这个风险,不仅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还可能把自身拖垮,直至关张大吉。

  “要不要跟今上说一下,争取朝廷的支持?”熊宁杉试探着问道。

  “今上会同意吗?”妙锦拿不准。

  “皇庄的收益虽然名义上归陛下个人支配,但实际上都是用于朝廷的事务,再者说,技术改造,是整个行业的事儿,由单个店铺承担,不仅负担重,风险也大。开门做生意的,谁愿意冒这个险?”

  妙锦突然想起一件事,“我记得先帝在世时,曾下旨在京师建造专门货栈,便于来京师的做生意的商贩存放货物,这两件事有相通之处,你把所有皇庄的经营情况都摸清了,写份更详细的资料给我,今上即使有心支持,也会先交给户部讨论。给户部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熊宁杉点头应下,“我尽快把这事儿安排下去”。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0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