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妙锦传 > 第59章 济南之战1

第59章 济南之战1


五月初十,稍作休整后,燕兵继续南下,沿途城池的守军,望风而逃,燕兵势如破竹,于五月十六进抵济南。

  这时李景隆尚残存十余万兵力,本可据城坚守,却打开城门,列阵迎战。李景隆心有余悸,斗志全无,慌忙列阵。

  燕兵趁其立足未稳发动猛攻,李景隆指挥混乱,一战即溃,丢下部众,在亲兵的护卫下落荒而逃。

  朱棣于是下令围城。

  济南城被燕兵围得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

  当李景隆从白沟河撒丫子逃跑的时候,一位山东官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在撤退途中,不断收拢溃兵。

  此人便是山东参政铁铉,他负责为李景隆北征押运粮饷。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衙署设在济南,铁铉在济南办公,他要组织这些溃兵去济南,他要守住一座城。

  铁铉是一位干练的官员,供给军需,尽职尽责,从无延误。

  他是一位文官,由国子生被选授礼科给事中,后来调任都督府断事。

  因为处事果决深,先帝对他十分器重,赐字曰鼎石,建文帝登基后提升他为山东参政。

  他从未带兵打仗,但他心中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他的道德观念使他无法认同朱棣。

  他要以满腔爱国热情和不屈的信念对抗朱棣。

  在燕兵追击李景隆途中,沿途各地守军望风而降,纷纷归附燕王朱棣。

  大厦将倾,江山可能易主,不少人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打算。

  而铁铉选择尽忠职守。

  铁铉在临邑遇到高巍,两人说起李景隆兵败之事,抱头痛哭。

  他们要为心中的信念而奋斗,以身许国,誓死守护济南。

  两人带领一群溃兵疾速奔赴济南。

  铁铉、高巍进入济南城时,李景隆刚刚逃走。

  二人在济南城内遇到一个与他们志同道合的人——盛庸。

  盛庸在洪武年间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北征,朝廷换将后,又隶属于李景隆麾下。

  李景隆败逃后,铁铉、盛庸守城的决心更加坚定。

  他们悟性极高,在残酷的战争中参透了攻守的规律。

  孙子兵法云:“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实力不足,不具备战胜对手的条件时,应该采取防守的战术。发现敌人有可乘之机时,要果断采取进攻的战术。善于防守的人,能把兵力隐藏起来,使敌人无法发现;善于进攻的人,能产生从天而降的效果,突然出现,有效打击敌人。

  铁铉、盛庸带领济南军民拼死守城,一次又一次,打退了燕兵的进攻。

  燕兵遇到猛烈抵抗,令朱棣始料未及,他本以为城中没有精兵良将,济南城唾手可得。

  朱棣找人写了封劝降信,用箭射入城内。

  在劝降信中,燕王一再强调,他只是借道济南去京师,为朝廷祛蠹除奸。

  不久,城里射出一封回信。

  朱棣打开一看,是一篇《周公辅成王论》,借古讽今,希望燕王朱棣退兵,像周公辅成王一样来辅佐建文帝。

  文章盛赞燕王的才华,言辞恳切地劝其退兵,令朱棣印象深刻。

  强攻不下,又没能劝降成功,朱棣难免有些急躁。

  济南城外,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流至山东,成为悬河,河岸高于四周平地。济南城外,更是如此。

  有人向朱棣献计,把河岸挖开几道口子,让河水从高处流下,以水淹城。

  朱棣听后不置可否,下令在济南城周围挖出七条明渠,与黄河堤坝之间空出一段距离,摆出决堤引水、放水淹城的架势。

  五月十七,朱棣下令挑选出大嗓门的士卒,让他们站在望楼上高声喊话,内容大致如下:铁铉狡诈,裹挟百姓,阻挡燕王正义之师,燕王心地仁慈,不忍伤及无辜,给大家三天时间,绑了铁铉,开城投降。

  听到燕兵的威胁,城内显得十分慌乱,城墙上的守兵哭声连连,喊声不断。

  没过多久,城内出来千人,向燕王隆重请降。

  降辞十分动听,甚至有些肉麻,透着一股谄媚之意。

  “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谁非高皇帝子?谁非高皇帝臣民?其降也。然东海之民,不习兵革,见大军压境,不识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意,或谓聚而歼之。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人城,臣等具壶浆而迎。”

  城内守兵如此大张旗鼓地表示愿意投降,所有燕兵将士很快都知道了此事,顿时群情鼓舞。

  德州城内,朱棣走后,妙锦留下来帮朱权运送物资,同时接收处理熊宁杉发来的情报。

  在白沟河之战砍断李景隆帅旗的暗卫已经归队,他的确是在郭铭的帮助下才有机会接近帅旗。

  成就感爆棚,妙锦悠悠然拆开了朱有炖的回信。

  她没想到朱有炖会回信。

  对于身处逆境的人而言,再贵重的物品都没有性命重要。

  好好活下去才是正理。

  信的内容很简短,铁铉诈降,四伯在济南有性命之忧。

  同样的内容重复了三遍。

  铁铉是谁?妙锦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

  朱有炖远在云南,怎会知道朱棣有生命危险?

  但是,妙锦不敢掉以轻心,哪怕只是一句戏言,哪怕前方有刀山火海,她都不可能让朱棣只身犯险。

  她必须去济南,立刻,马上,连夜出发。

  朱权本想拦着,采琪一扬鞭子,他就放弃了。

  好男不跟女斗,更何况还是个侍女。

  为确保妙锦的安全,朱权抽调了五百名运粮兵护送。

  妙锦昼夜兼程,马不停蹄,终于在五月十八清晨赶到济南城外。

  整个人都要散架了,头发被吹散,嘴巴干裂有血迹。

  采琪策马疾驰,在前面举着燕王令牌开路,无人敢拦,妙锦以最快的速度冲进朱棣大营。

  朱棣此刻正要入城受降,忽见妙锦蓬头垢面纵马横冲直撞而来,不由得吓了一跳。

  “出什么了事?”他伸手扶妙锦下马,担忧地问。

  除非十万火急,否则妙锦不可能这样。

  妙锦浑身打颤,说不出话来,从袖中掏出朱有炖的信。

  他匆匆看了一眼,没有说话,径直抱起妙锦进了营帐。

  约定的受降时间将至,有将领在帐外提醒。

  朱棣不慌不忙,给妙锦倒了杯温水,搂着她喝下。

  “几时收到的信?有炖怎么会知道铁铉诈降?”朱棣柔声问道。

  妙锦摇摇头,她也不知道,但是她必须确保朱棣无性命之虞。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09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