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妙锦传 > 第30章 勇夺北平九门

第30章 勇夺北平九门


朱允炆刚登基一年,废削五王,各地藩王人人自危,对他的信任度已经降到最低,朱棣起兵的时机到了。

  在先帝的设计中,藩王是拱卫皇室而存在的。

  在朱允炆不顾一切凌厉削藩的过程中,藩王对他的拱卫之心已越来越淡。

  兵部逮捕燕王的密令和张昺请旨的密疏,被一位普通的吏员看见,并偷藏起来。

  这位吏员名为李友直,在北平布政使司当差。

  李友直之所以能接触到这样的机密文件,是因为能力出众,

  沉稳干练,不仅擅长公文写作,而且能说会道,颇受张昺看重。

  李友直是一个有志向的聪明人,并不满足于当一个资深老吏。

  为谋求发迹,李友直有意投靠燕王,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现在,他已经找到了最好的投名状,于是大胆去燕王府告密。

  李友直是张昺的部属,朱棣不敢轻信,谁知道他在耍什么花招。

  为表明忠心,李友直把张昺的密疏献上。

  朱棣收下密疏,便让李友直回去。

  开玩笑,李友直哪敢回去?

  他拼命求饶,死活不肯离开王府。

  看来,李友直的话是真的。

  事不宜迟,得先下手为强。

  他让张玉、朱能等人把所有可用的兵力全部调入王府,准备拼死一搏。

  僧兵六百,暗卫五百,王府护卫和丁壮加在一起八百。

  总共不到两千人。

  各店铺均有一些身手不错的伙计,加在一起近千人,但是不能轻率调集,以免打草惊蛇。

  朝廷在北平及周围的兵力多达三万,数量相差悬殊,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朱能建议擒贼先擒王,先设法擒获张昺、谢贵。

  道衍所献的突袭之计是这样的:既然朝廷派人来王府缉拿犯事官属,咱们可以根据所列罪名先将他们“抓”到一起,然后派人去告知张昺、谢贵,请他们过来缉拿。张昺、谢贵听后必定会来王府,咱们提前安排壮士埋伏在端礼门,等二人一到,立马将他们绑起来。

  朱棣决定依计行事。

  接到朱棣的邀请,张昺、谢贵起初疑虑重重,不愿前去。

  但是见到抓捕官员的名单后,他们放松了警惕,决定带领部众去王府拘拿钦犯。

  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没觉得燕王有能力与朝廷对抗。

  可能他们认为:燕王装疯只是为了逃脱罪责,保住爵位;燕王献上名单是为了表忠心,而非设陷阱。

  无论如何,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错的。

  由于建文帝朱允炆此时尚未下旨削去燕王爵位,按照规定,张昺、谢贵的随从部众未经燕王许可不得进入王府。

  身为朝廷官员,张昺、谢贵得按规矩办事,让部众在王府大门外面等。

  朱棣正拄着拐杖坐在王府内,迎接张昺、谢贵的到来。

  张昺、谢贵提示朱棣,尽快交接有罪官属。

  朱棣神态悠闲,招呼他们坐下,并且吩咐下去,设宴款待。

  二人着急办差,一再催促。

  朱棣热情地拍着他们的肩膀,“急什么?本王病体初愈,感谢两位大人的关心,这酒非喝不可,不喝就是不给本王面子,张大人,你说你是不是得给个面子?谢大人,你呢?”

  张昺、谢贵只得客气地解释几句。

  “不是不给王爷面子,实在是因为有公务在身,不敢耽搁”。

  “是啊,王爷,喝酒有的是机会,先交接吧”。

  朱棣哈哈一笑,“你们俩净跟我客气,喝顿酒能破费什么?本王跟两位大人投缘,来,喝酒!”

  朱棣说着,拿起两个酒杯,一人一杯塞到他们手里。

  燕王妃徐妙云也走过来劝道:“两位大人,请同饮此杯,这是我夫妇二人的一点儿心意”。

  实在推辞不过,二人只能举杯,意思意思。

  张昺、谢贵的随从在王府外面等了又等,一直没见两位大人出来,听说王府内正大摆宴席,款待两位大人。

  众人以为没事了,纷纷自行散去,回衙门等候。

  暗卫及时把这些情况禀报给燕王。

  得知张、谢二人的部众已经撤走,朱棣吩咐侍从把切好的西瓜端上来。

  朱棣拿起一片瓜,说道:“适有新进瓜者,与卿等尝之。”

  他欲言又止,缓缓起身,语气突然变得严厉,“今编户齐民,兄弟宗族尚相恤,身为天子亲属,旦夕莫必其命。县官待我如此,天下何事不可为乎!”

  说完,他把手里的瓜片狠狠地扔到地上。

  摔瓜为号,这是事先商定的计策。

  左右埋伏的王府护卫蜂拥而上,把张昺、谢贵绑了个严严实实。

  朱棣把拐杖扔到一旁,慨然长叹:“我何病?迫若奸臣耳!”

  张昺、谢贵、葛诚、卢振均被被处死。

  张、谢二人的部众对此毫不知情,还以为两位大人跟燕王饮酒正酣。

  对方群龙无首,正是动手的大好时机,张玉、朱能趁机带王府护卫杀出。

  察觉异常的指挥彭二调集千余将士,急匆匆直奔王府而来,与张玉、朱能撞了个正着。

  交战没多久,彭二身首异处,燕兵首战告捷。

  夜黑风高,燕兵先发制人,乘机攻夺北平九门。

  城内顿时陷入混乱。

  都指挥马宣率众抵抗,激烈的巷战开始。

  狭路相逢勇者胜,燕兵人数虽少,但准备充足,士气正盛,锐不可挡。

  马宣节节败退,被迫出城,往东逃往蓟州。

  主帅缺失,北平城内的朝廷守军各自为战,被动防御,渐落下风。

  燕兵作战勇猛,接连攻克八座城门。

  截至第二天黎明,只剩西直门的争夺战仍在继续。

  朱棣让指挥唐云解下盔甲,单人独马前去劝降。

  北平周围尽是朝廷兵马,西直门之争需速战速决。

  朱棣思来想去,决定派指挥唐云前去劝降。

  在北平城内的各位指挥当中,唐云最为年长,他行事稳重,诚实无欺,一向很有威信。

  对西直门的守军而言,唐云的话最有说服力。

  为了表示招降诚意,朱棣让唐云解下盔甲,单人独马前往。

  行至西直门,唐云面对昔日同袍,动情落泪,高声喊道:“汝毋自苦!今朝廷已听王自制一方矣。汝等亟下,后者诛。”

  唐云的素日品行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唐云从没骗过人,守门将士已经习惯对他的信任。

  有人在片刻犹豫后放下了兵器。

  紧接着,第二个人扔掉手中兵器。

  兵器落地的声音,此起彼伏,重重地砸在将士们的心上。

  他们和燕王有着深厚的战友情,他们本不想打。

  越来越多的兵器掉落在地。

  守军尽皆散去,西直门落入燕兵手中。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12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