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晋末长剑全文免费阅读 > 有关晋室威望大义的事情

有关晋室威望大义的事情


有人连发十几条评论,铺天盖地。

  (一)

  请翻到本卷第89章,我以为已经讲清楚,已经能理解了。

  永嘉九年的时候,因为输京漕粮减少,王衍上奏司马炽,请贬琅琊王司马睿为县王,以示警告,没卵用。

  后面懒得多写了,因为根本没什么用,即便要写也是一笔带过,没想到有人还认为朝廷大义能让司马睿内部内耗……

  我就问一句:汉室威望大不大?

  比晋室大多了。

  曹操为何不让献帝下诏任免袁绍、刘备、孙权等人帐下的将官?人家内部一团和气吗?

  甚至更进一步,为何不直接下诏赐死袁绍、刘备、孙权?

  挟天子以令诸侯,哪比得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自裁”来得快啊?

  但曹操有脑子!

  他知道权力的本质是对你治权的认可,只有大家都承认的权力,才是真权力。

  汉室威望再大,对面就认定了献帝是曹操操控的傀儡。而且这也是事实,天下很多人(包括曹操手下)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

  诸侯们这时候有灵活的双标。

  对袁绍、刘备、孙权这类人来说,有利的诏书,无伤大雅,给点面子,接受了。

  有害的诏书,直接扔到一边。

  甚至遇到那脾气暴的,还要痛骂一番曹贼——不是骂献帝,是骂曹操。

  曹操心里很清楚,所以他不太愿意做这种事,因为这样有两个坏处。

  (1)汉室威望降低;

  (2)曹操汉贼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下面进入第二个问题。

  (二)

  历史上曹操有没有借献帝名义罢免过诸侯呢?

  有的,比如刘备。

  刘备曾经当过左将军、豫州牧,从曹操那里逃走后,老曹很不高兴。

  但他并没有立即罢免刘备,而是等讨平邺城之后,任命王思为豫州刺史。

  这也不是特意针对刘备,而是为了梳理自己的地盘。

  这个时候,刘备还是以左将军、豫州牧自居,甚至入益州之后,还是如此,大家也都认,虽然他已经被天子罢免了。

  直到称汉中王后,刘备才把这两個官印交给朝廷。

  (三)

  朝廷威望有没有用呢?

  答案是看时候,也看人。

  汉末即便到了董卓之乱的时候,仍然是有威望的,可以任免官员。

  但当李傕、郭汜一通乱搞之后,那会基本不行了。

  有些地方需要朝廷,可能会勉强承认,但搞不好只承认封官晋爵,不承认罢免官员。

  有些人因为价值观、阅历、家庭环境、教育等因素,也承认。

  曹操还是靠汉室捞了不少好处的,包括人才、地盘等等。

  但对形成割据势力的诸侯,在没有军事上重创他们的时候,别做梦了,纵有个别人能投靠过来,屁用没有,曹操都不愿意做,就你聪明?

  (四)

  由前面推出一个问题,汉室既然没卵用了,主要对手都不认,曹操为什么不直接篡位?

  很简单,那会惹得内部不稳。

  是,汉室已经威望很低了,天下大把人骂曹贼,都知道献帝是傀儡,但请注意,人们只是骂曹操,不会骂献帝。

  因为在时人的价值观里面,天子还是具有神圣性的,曹操直接篡位的话,可能让人无法接受——简单来说,曹操觉得时机不成熟,不敢赌。

  理论上来讲,曹操晚年强行篡位也不是不可以尝试一下,我觉得大概率还是能成功的,即便有动乱,也能平定,但曹操觉得没必要。

  已经所有权力都在手里了,更进一步或许更名正言顺,但好处不够大,何必呢?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曹操个人意愿的因素,没几年好活了,何必临死前过把皇帝的瘾呢?

  再者,人们知道汉室没用,也知道曹操明面上礼遇天子,暗地里欺负得非常狠,天子没任何脸面可言,威望已跌到泥地里。

  但这不代表你可以篡位。

  这是两件事情,程度有区别。

  二极管的可能无法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我举个例子。

  第一步:既然天子有用,那就可以任免官员,挑动对方内部不和;

  第二步:什么?不行?那还留天子干嘛,直接篡位好了。

  这就叫二极管思维,他们不懂这里面还有程度轻重。

  我以一个曹操治下官员的心态来描述一下:

  (1)主公其实是汉贼,我心里知道,但我不说,假装主公是忠心耿耿的丞相;

  (2)主公做的很多事,明显是在防备天子,巩固自己权力,这不是忠臣的样子。

  但大家心知肚明,有些事只做不说,嘴上还要尊奉天子,但暗地里把天子最后一点夺权的可能也消灭掉。

  这是成年人的游戏,嘴上说的、心里想的、实际做的都不一样。

  我有自己的利益,我跟着天子没好处,跟着主公能发达,所以我帮着主公欺负天子。

  (3)但如果主公要废杀天子,我就不同意了,因为这挑战了我几十年来的三观,实在太过分了。

  即帮主公巩固权力——将来要做什么,其实隐约知道——这个程度可以接受。

  帮主公欺负天子,比如杀皇后之类,就不太能接受了,但为了家族利益、个人前程,勉强认了,不反对。

  但如果要废杀天子,这实在太过分了。我要看看有没有人站出来反对,甚至于,我也想劝阻主公。

  这就是程度轻重带来的区别。

  我发现很多人难以理解啊,这应该不复杂吧?

  成年人玩政治,学会双标、虚伪、脑臀分离、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等等,不应该是基操么?

  难道理解这些太困难了?

  有人说人的大脑是量子运算模式,很高级,怎么一个个像只会0和1一样非此即彼?

  人是复杂的,也是矛盾的,一个时代有一个的风气和价值观。

  曹操就看透了这些,所以他的操作完全有迹可循。

  如果按照二极管思维,麻痹刘大耳敢背叛我,草,给关羽、张飞升官,取大耳首级来降,公侯何足道哉?

  什么?关羽、张飞不奉诏?

  那之前封“汉寿亭侯”时怎么接受了?合着只接受奖励,不接受惩罚是吧?

  看来天子没啥用了,留着干啥?我还要向他行礼,恶心人吗?今天就废了!

  这是玩政治的样子吗?

  不,说好听点,这叫草莽之徒,快意恩仇,有些人认为有英雄气,爽,出心头一口恶气。

  说难听点,匹夫而已,成不了大事,不但坑死自己,还坑死手下。

  (五)

  再回到本书。

  主角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控制洛阳,反而要找人合作,就没人想过为什么?

  我书里写过几次原因,但没详细展开。

  最直接的原因,邵勋的出身比曹操还差,差很多。

  在士族社会攀上最高峰的前夜,你一个啥都不是的底层奴兵,也想直接控制朝廷?

  这挑战了很多人的认知,阻力很大。

  河南士族需要你抵御匈奴,为此愿意妥协,但妥协到什么程度呢?这要看形势的。

  很多二极管思维就只有0和1,脑子里只有妥协和不妥协两种,认识不到中间态,认识不到事物是动态发展的。

  主角也不是不可以强行直接控制洛阳,但就像曹操晚年一样,主角也是谨慎的人,觉得没必要。

  直到后来局势发展,主角才正式入朝,录尚书事。

  这就是事物动态发展。

  接着说第二件事。

  晋室的威望肯定是不如汉室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晋室威望没完全失去以前,还是可以正常任免官职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晋室威望日渐降低,已经渐渐不能了。

  主角没有过分圈住天子,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推迟晋室颜面扫地的时间,即都知道晋室不太行了,但你不能下坡路上踩油门啊。

  现在基本完全控制天子了,就像汉献帝到许昌的后期——汉献帝在许昌的前期,自由度比后期大,事物是动态发展的。

  这个时候,最后一点遮羞布都没了,士人也没法再自己骗自己,说朝政是王衍掌控着,而不是一个低贱的兵奴。

  这个时候晋室没有威望了,就只是一个招牌,天子已是彻彻底底的傀儡。

  各地士人、诸侯听了,都要骂一声“邵贼”,司马睿不再送粮就有这个背景。

  对洛阳朝官以及他们代表的世家大族而言,因为利益等关系,还勉强在朝为官,继续玩成年人的政治游戏,因为他们觉得到这一步还能勉强捏着鼻子认了。

  再加上王衍并录尚书事,又减少一点负面影响——书里让王老登和主角一同录尚书事,不是没原因的。

  但如果现在代晋自立,则不可行,因为这超过了官员、士人们的心理底线。

  伱必须要用更大的成绩、更大的威望,来强迫他们降低心理底线。

  这就是权臣们一点点加官进爵的原因,威望到哪一步,就搞到哪一步。

  晋室威望不如汉室,但主角出身也低,综合下来,现在就代晋自立,哪怕主角身边最亲密的人,都会反对,如庾琛、王衍等。

  就写这么多吧,累得不行。


  (https://www.02sw.net/3807_3807851/8080696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