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免费阅读 > 第981章 奋进的讲武堂,未来战争趋势

第981章 奋进的讲武堂,未来战争趋势


戚继光?

群臣被皇帝的一个简短的问题给问懵了。

戚继光是谁?

那可是将为祸大明沿海数十年、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让大明朝廷与军方脸面皆无的倭寇横扫了,结束了百余年的倭寇侵袭的困境的名将。

而后初镇蓟州,修筑长城,整顿边军,打的蒙古诸部抱头鼠窜,只要戚家军在,绝对不敢犯边。

发明了空心敌台、创制车营、戚氏军刀、狼筅、虎蹲炮等等,沿用至今,更是发挥巨大作用。

历史上十大兵书,有两本都是戚继光留下的。

此等名将,在整个历史上都能排的上号。

现在是在谈武将世袭之事,提戚继光做什么?

看着群臣疑惑的脸色,崇祯沉声道:“朕若是没有记错,戚继光是在嘉靖二十三年承袭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的吧。

那一年戚继光十六岁。

十六岁就是正四品的武将,你们十六岁都在干啥?还在考童生吧,他已经超越了九成九的同龄人。

好在戚继光在军事上有杰出的天赋,成为了一代名将。

但你们扪心自问一下,像戚继光这种天才军事将领能有几个?”

“但现在不一样了,朕成立了讲武堂,给了最底层军士一次机会,只要他们敢拼,就有机会进入讲武堂进修,

讲武堂有什么?那里有大明最全、最集中的历朝战争和总结出来的经验的卷宗,有名臣讲解兵法,有名将传授战场经验,有最为专业的训练。

相对成一家之言的世袭武将,你们认为他们能比的上集大明之力培养出来的武将吗?

进修完成后,就会在军中学以致用,再立战功,如此循环往复,慢慢提升自己。

综上所示,相比较世袭和进修的武将,朕更愿意相信进修武将的能力。

能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哪个人不是人精?哪个人的能力都绝对差不了,他们差的是一个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从大明各地找到了有军事天赋的孩子,他们系统的学习,且在各自兵科领域深入的研究。

等他们学成历练完成,不说他们比所有世袭武将强,但至少超过九成的世袭武将。

这一点你们认同吗?”

认同吗?

群臣皆是不由自主的点头了。

讲武堂成立快一年时间了,他们这些人中不少是里面的兼职博士,负责讲授兵法、分析战争案例、教授经史子集等等。

不得不说这些从大明各地找到的孩子们在学习能力、努力、坚持等等方面,绝对比国子监的学生强的多。

头悬梁锥刺股这可能是书中的记载,但在讲武堂却是真实存在,且极为常见。

你们可曾见过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在校场中顶着烈日一圈又一圈的奔跑着?

你们可曾见过寅时、卯时,各个宿舍中都有读书声传出?

你们可曾见过孩子们围着博士们问出心中疑惑、拉着博士们不让他们离去的?

你们可曾见过孩子们主动找博士们布置任务、主动找博士们背诵兵法、主动对战争分析课程作出深入思考。

为了更好的理解兵法和行军布阵,这些孩子竟然自主的组织、分成敌我双方模拟真实的对战过程,更是打的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但却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叫苦喊疼,第二天依旧上着文化课。

……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只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机会来之不易。

既是要珍惜这种机会,也是想报效国家,更是感谢皇帝的知遇之恩。

如果自家孩子能有讲武堂的学生这么用功,他们做梦都能笑醒。

他们很期待,如此努力的孩子们,进入军中之后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

未来的事情不好说,但从目前的趋势看,几乎可以肯定绝对比九成九的世袭武将、蒙荫武将强太多太多。

“臣同意陛下的看法!”

在群臣安静中,袁可立出声了。

他先是朝着皇帝拱了拱手,而后转身看着群臣,朗声道:“诸位大人,通过草原和北讨两次战争,本阁思索良久,有些心得说与诸位听一听。

第一,诸位要抛弃原有的对军队和战法的认知,本阁可以很负责的告诉诸位,未来的战争是步兵、骑兵、炮兵、水师等多兵种的协同战争,

除了统帅要求博、广外,各兵种需要的是专、精;

第二,诸位更不要以为我大明火器种类繁多,战力无双,遇见外敌可以横推过去,武将只要调度得当就行了,

如果诸位有这种想法,那大明危矣。

火器种类越多、威力越大,对军士和武将的要求就越高,

以飞雷炮为例,炮管仰角、天气原因、风力等等因素影响,弹落点就不同,威力就不同,造成的效果就不同。

一旦打响,飞雷炮就需要根据敌人进攻的速度、距离等等调整,这都需要快速的计算。

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威力,用有限的军饷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以后的趋势和必然。

这就要求军士、武将更加的专业,这是讲武堂可以做到,而世袭武将做不到的。

所以,陛下说讲武堂培养出来的武将比世袭武将强,这是肯定的,不再增加世袭武将、甚至说废除世袭武将是有必要的。”

“袁阁老的心得,本阁也是认同的。”

孙承宗也站了出来:“这几天我们在推演跨海征战扶桑的事情,这就需要水师、水师陆战军、炮兵、等诸多兵种的配合,

单以水师为例,风速、风向、暗流、战船转向等等都会影响船速和进攻效率,这些都需要基层的武将来指挥,且需要极为专业的学习。”

……

崇祯听着两人的话,眼中满是赞许。

不愧是名臣,看得足够准,也足够远。

群臣脸色变幻着,虽然几次大捷,但众人真没有怎么参与,更是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道道。


  (https://www.02sw.net/3999_3999158/33199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