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乘风破浪
第六百一十五章乘风破浪
既然崇祯皇帝无动于衷,何震便也只得自认倒霉了事,此番他又见赵无忌大军前来,有过经验教训的何震急忙找来城中有头有脸的缙绅们陈说利害,向他们募捐劳军的粮草物资,这些缙绅大半在城外也都有产业,担心赵无忌也像吴三桂那样再抢劫一番,是以纷纷慷慨解囊,这次的募捐尚算十分顺利。
只是禹城县毕竟不大,这些缙绅募捐的劳军财物其实也不是很多,何震原本心中惴惴不安,担心赵无忌会嫌少,没想到见面之后,赵无忌一脸的和颜悦色,再三感谢何震前来劳军,并且表示黑旗军的粮草自会从青州府送到,并不需要禹城县助粮助饷。
何震在营寨中一路前行,到赵无忌所部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吴三桂手下的兵痞们截然不同,心中感激之余,便把赵无忌大大地夸赞了一番,赵无忌只是含笑谦让,并不说话,眼看赵无忌急于行军,何震便知趣地早早向赵无忌告退,返回了禹城县。
何震前脚刚走,后脚来自朝中的八百里加急快马再度来到,送来了崇祯的旨意和杨嗣昌的文书,赵无忌叹了一口气,只得出去接旨。
崇祯这次的旨意一反前两次的褒扬和赞许,语气颇有些严厉,只是不断催促赵无忌,令他尽快率主力大军前去追击多尔衮部,营救德王,不得有误。
赵无忌接了旨意,又将信使送走,回到帅帐之后,这才坐在书案之前,打开杨嗣昌的文书,皱着眉头看了起来。
相比崇祯旨意的简单几句话,杨嗣昌文书中的内容可就丰富多了。
赵无忌当初救过杨嗣昌的命,这个恩情杨嗣昌一直都记着,所以这虽然是一封官方文书,杨嗣昌却以春秋笔法在里面暗中点醒赵无忌,而赵无忌也读出了杨嗣昌字里行间的暗示之意。
当今皇上对你的行为非常生气,你必须尽快调集主力大军,前去追击多尔衮,哪怕是做个姿态也好,哪怕是不能取胜,也好让皇上有个台阶可下,就算最终没有救出德王,朝廷也不会责怪与你。
你不要再追皇太极了,尽快去追击多尔衮,不要再违背皇上的旨意了,皇上如今对你意见非常大,已经动了撤换你的心思了。
这就是杨嗣昌在文书中隐藏的暗示之意,赵无忌何等聪明,自然是一看便知。
放下杨嗣昌的文书,赵无忌有些苦恼地摇了摇头,他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借助手下强大的枪骑兵,以及高空中的热气球,再加上杜红儿恐怖的情报网络以及飞虎队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自己对清军的兵力和动向非常清楚,但是赵无忌忘记了一点,腐败无能的大明情报机构,至今依旧对清军的真实实力和作战目的毫无所知,以至于崇祯皇帝对当前的战局,依旧是云里雾里看不清楚。
实际上,历史上的大明朝廷就是这样,一直到清军撤退出关外以后,大明朝廷都没有弄明白清军的具体兵力和作战目的,其腐朽无能,一至于此。
都怪自己没有事先和皇帝讲明清军分兵的目的,以及清军兵力的具体构成,以至于不知前方真实情况的崇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并向自己下达了错误的旨意。
必须尽快把清军的情报,以及自己的想法禀报给皇上,免得崇祯对自己的误解越来越深,想到这里,赵无忌随手取来一张信笺,在书案上摊平,一旁的春桃看他要动笔写信,急忙上前给他磨墨,赵无忌略一沉吟,便持着手中狼毫,沾了沾墨水,便写了下去……旅顺口,这座再度重返大明怀抱中的辽东重镇,如今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处巨大的工地,这里到处都是喧嚣的人群,热闹程度相比以往,几乎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
李定国率军在满清腹地绕了一个大圈子,沿途的满清府县被他逐一攻陷,明军解救了大量的汉人和朝鲜百姓,也焚烧破坏了大批满清的粮草物资以及防御设施。
阿巴泰,代善两人相继败于李定国之手,留守的清军已再无勇气去追击这支明军,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军在满清的腹地大肆破坏,就好像皇太极的主力如今正在大明内地四处破坏一样。
来啊,互相伤害啊。
不错,如今大明和满清正像是在互相伤害一般,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
但是大明毕竟人口众多,疆域辽阔,此番虽然山东一带几乎尽数遭受战火荼毒,看上去伤势颇重,但山东之外的地方依旧完好,恢复力较为强悍,只要假以时日,大明很快就能恢复过来,但满清的情况,可就是完全不同。
辽东苦寒之地,人口原本就不多,女真人口更是不超过十万,在这种互相伤害的情况下,明显是人口少,疆域小的满清,更为吃亏一些。
满清腹地,很多稍大一点的府县都被明军破坏,大量的汉人和朝鲜人奴隶得到解救,脱身而去,没了这些最底层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靠那些少量只会捕鱼打猎的女真人,这些地方恐怕今后数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那些被解救出来的百姓们,其中大部分的朝鲜人都直接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也有少部分朝鲜人,因为仰慕天朝上国的文明和繁华,于是便也跟随汉人百姓一起,来到了旅顺口。
如今的旅顺口,半月之间,人口骤然暴涨了四五万,增加的人口几乎都是来自于从满清腹地逃出的汉人和朝鲜百姓。旅顺城头之上,风尘仆仆的李定国在这里见到了一个熟人,那是自己的师弟归庄。
顾炎武派遣了一队施工队,携带了大量的钢筋和水泥,从乐安港出发,并在旅顺口登陆。
归庄与施工队一同来此,他此番的任务乃是建设旅顺口的城防工程,他要在这里建造堡垒,碉堡,加固城池。
一下子多了四五万百姓,这给旅顺口的明朝守军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不过好在归庄还记得他师父赵无忌在青州赈济百姓的故智,只要照猫画虎就行了。
在归庄的安排下,所有的百姓都可以得到赈济,无论是汉人还是朝鲜人,每天都会有明军士卒在上百个地点,设棚施粥,每人每日可以得到两碗粥,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人不至于饿死。
但是百姓们若是想要吃得更好一点,那就必须在这里打工干活,这样不但伙食更好,每顿都有白面馒头吃,还会有额外的工钱可拿。归庄给的工钱并不多,干一天活,也不过才给一文钱。
但这些百姓其实也不怎么缺钱,李定国每到一处都要打土豪分银钱,李定国很慷慨大方,每战缴获大部分都分给了这些可怜的百姓们,是以在旅顺口,无论哪个百姓,手头都有个几两银子。
但是百姓们虽然不缺钱,但他们缺粮食吃。
李定国分给他们的粮食,在路上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这么多人涌进旅顺口,顿时便把旅顺口的粮价给炒到了天上去,百姓们花很多钱,却吃不到什么好东西。
于是冲着打工可以吃到不限量的白面馒头这一点,无数百姓蜂拥而来,要求做工。
再说很多百姓都打算在这里定居,旅顺口的城防修建的越结实,越坚固,他们也就越安全,这一点,他们还是明白的。所以归庄此计一出,在百姓的踊跃报名下,顿时他手头便多出了上万名勤劳肯干的雇工,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旅顺口城防工程进展的非常顺利,一座座坚固的水泥碉堡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旅顺城外不断出现。
而旅顺口的城池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固,大量的民工去山中采来石块,运到城中,最后把石块草草打磨一下,便用水泥和沙子,将石块砌在了城头之上,整个城池顿时便加高加厚了不少。
此外,归庄还带来了四十门火炮,并且把它们都安置在了城头之上,这些火炮都是唐维主持的临淄火器工坊最新产品,射程既远,威力又大,把旅顺口守将沈志祥给喜得合不拢嘴。
有了这些先进的火炮和水泥碉堡,便是皇太极亲率大军杀来,旅顺口也能守个一年半载,而不至于被清军攻破。
赵无忌取了旅顺口,就没再想被清军夺回去,历史上这里原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若非清军主力尽出,后方空虚,明军又占了偷袭的先手优势,否则李定国还真不能如此轻松就拿下此地。
赵无忌打算把这里打造成对满清前线的最坚固堡垒,这里会与皮岛一样,成为悬在满清后方的两把利剑,定会让皇太极领会到什么是痛不欲生,什么叫欲仙欲死。
李定国站在旅顺口城头之上,往下凝视着这数万正在忙碌的勤劳百姓,他的面色坚毅,目光锐利,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刘文秀,归庄,沈志祥等人以他为中心,拥在他的身侧。
“李将军连日在鞑子腹地奔袭作战,风尘仆仆,甚是辛苦,不妨在此歇息几日,由小弟略尽东道之谊,为李将军接风洗尘,不知李将军如何?”沈志祥在一旁小意说道。
驻守在这里的虽然是皮岛守军,沈志祥所部,但沈志祥心中清楚,自己等人基本等于躺赢,可以说几乎什么都没做,便得到了这座坚固的城池。
是赵无忌的黑旗军打下了这座坚城,而今前来建设旅顺口城防的,也是赵无忌派来归庄率领的施工队,可以说,这座坚城如今的每一处地方,都深深地烙印着青州府以及黑旗军的痕迹。
沈志祥能力平平,为人却极有眼色,他知道赵无忌才是自己的最大依仗,是以他虽然官居三品参将,官职比李定国高了好几级,他却以年龄为由,对李定国这个千总满口自称小弟,处处谦卑小意。
能在皮岛这个弹丸之地,敌军前线生存下来,沈志祥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赵无忌便是一条金光闪闪的粗大腿,自己只需紧抱这条大腿即可,赵无忌说什么,沈志祥便打算不折不扣地做什么。
李定国率军一路扫荡,直至今日上午才抵达旅顺口,他还没来得及吃饭,便匆匆走上城头,查看城池建设的进度。听到沈志祥的话语,李定国摇了摇头,“恩师正在山东与满清鞑子作战,急需援手,本将此地事情已了,今日便会启程,返回大明,相助恩师。”
“哦,李将军拳拳报国之心,小弟钦佩不已,不过如今已是午时,不妨由小弟做个东,吃顿便饭再登船也不迟。”
李定国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城下那些忙忙碌碌的人群看个不停,片刻之后,他侧身看向一旁的归庄,伸出手去,指着下面的两处地方,“师弟,我看这里,还有这里,位置俱是十分险要,似可再建两座碉堡,与城头火炮,形成掎角之势,拱卫城门,不知师弟以为如何。”
归庄睁大眼睛看了半晌,猛地一跺脚,眼中满是钦佩之意:“师兄果然目光如炬,却是师弟疏漏了,没有注意到这两处地方,师弟马上便安排人手,在这两处建设碉堡。”
李定国闻言点了点头,他又继续看了半晌,这才满意地嗯了一声,转身对一旁的刘文秀说道:“走罢,咱们现在就走,乘船返回青州府。”
“等等,李将军吃顿便饭再走,也不迟吧,吃顿便饭而已,不会耽误太久。”沈志祥急忙上前说道。
李定国看着沈志祥,脸上露出和蔼笑容,“沈将军的心意,宁宇领了,实在是军情紧急,不容得宁宇不急,改日有缘相见,你我兄弟二人再把酒言欢,一醉方休,可好?”
沈志祥又劝了几句,李定国只是摇头不允,他和归庄交代了几句之后,便在众人的相送中,与刘文秀以及麾下的黑旗军骑兵,登上了海上的兵船。
片刻之后,李定国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不断变小的旅顺港,迎着清爽的海风,和刘文秀两人站在镇海舰的甲板之上,心中暗道,“师父,徒儿这就回来了。”
辽阔无边的大海之上,波浪涌动,黑色的铁甲舰船帆高高悬起,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https://www.02sw.net/4075_4075744/7737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