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而且天津卫是储粮之地,运粮的板车和牲口都不缺,码头上还有无数卖力气的搬工。

把粮食搬到码头好办,怎么运到淮南?

现在走运河的漕船,一般制式是每船核载400石。

大魏不是造不出更大的船,是京杭大运河有些河道宽,有些河道窄,核载400石的漕船几乎适应任何河道,经过多年检验,付出了许多代价才将此制式确定下来。

如果朝廷一次性拨够四十万石赈灾粮让五皇子带去淮南,一艘漕船只载400石,五皇子就需要筹够一千艘漕船才能出发。

哪有那么多漕船闲着?

京杭大运河上,除了冬天被冻的时候,漕船由南往北航行不休,每艘漕船都带着任务,一下征调上千艘船,会打乱今年漕粮的运输节奏。

漕粮是万万不能出事的,漕粮有三大用途:官员的俸禄,军队的军饷和宫廷的花销。

不管哪一样不够,大魏可能就乱了。

拖欠军饷,军队的士兵要哗变。

拖欠俸禄,更是要逼朝廷官员去贪墨。

至于宫廷的花销就更不能省了,宫里的贵人们吃的是上等精米,这些米不走运河,全由“苏、松、常、嘉、湖”五府的农民运送上京。可宫里的贵人数量是少数,真正耗粮多的是数万宫人,这些人要是饿着肚子,整个宫廷的运转都会陷入瘫痪。

大运河沿岸,像通州和天津卫这般建有粮仓的还有不少地方,这些粮仓都是储放漕粮的。

在赈灾淮南和保证整个大魏不出乱子之间,皇帝肯定选后者。

程卿觉得皇帝这个选择倒无可厚非,皇帝可能在其他事上比较狗,在此事上却没有错。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他折腾谁也不会拿天下安稳开玩笑,自要从大局出发。

如果大魏都不能正常运转了,又拿什么去赈灾淮南?

今年是淮南地区大干旱,明年又指不定是哪里闹洪灾,皇帝肯定要长远考虑。

皇帝让五皇子去淮南赈灾,分批运走四十万赈灾粮,就是要等北上运粮的漕船空出来一些,或者让离淮南近的粮仓直接拨运赈灾粮过去。

程卿建议一次性从天津卫带走三万石粮食,仅仅是漕船,程知绪就要准备七八十艘,这还不算他们从通州带走的那五千石粮食。

程知绪厉害就厉害在,他反对一次性带走三万石粮食,却不会故意拖延粮食搬运和漕船征用,那会显得程知绪自己没能力——

程知绪先准备好了船,这是比搬运粮食更困难的事,有了船一切都好办,程卿和崔彦确认了大运仓和广备仓的粮食没问题,程知绪立刻带人从两个粮仓搬运粮食去码头。

大盈仓抢救下来那两万五千石粮食根本不能用,救火时沾了水,如果直接装船运走,到淮南时粮食恐怕都捂发芽了。

也不是说那两万五千石湿粮就要丢掉,晒一晒还是能归仓的。

程知绪把份内之事完成的很漂亮,程卿和崔彦盘库大运仓和广备仓却并无异样,俞三带着几个锦衣卫的校尉,不眠不休守着田主事,没让田主事被害,也没让田主事自杀,听见程卿和崔彦盘库的结果,难免失望。

“真有六万石?”

“的确有六万石。”

俞三失望。

那自己岂不是白白打了鸡血。

哼,也是太乐观了,崔彦这死胖子是干啥啥不行,只会厚着脸皮跟在程卿后面蹭功劳。


  (https://www.02sw.net/4125_4125815/216308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