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救一杀,合乎天数
仇书说起此人兴致高昂。
“后来我们问他,他说在剑庄天天练剑都快练吐了,好不容易出来放风,要松快松快,但又怕被其他师弟追上,于是每天还是坚持练三个时辰。”
“大师兄人挺好相处的,爱吃爱喝爱玩,对了,他还提到尉迟阙和夜风,这两口子被带上山庄后尉迟庄主亲自盯着他们练武,累的快没个人样了。他们屡屡向庄主挑战,屡败屡战,在他下山前,已经被打败二十多次了。”
孔灵之:...
可怜的孩子们。
“夜风还让他给你带个话,让你救他们,给钱,他虽然没钱,但他师兄有钱。”
孔灵之:“我岂是见钱眼开之人?他师兄有多少钱?”
“那没说,就说可以把他师兄的全部身家都给你,只要你救他们出来。”
孔灵之:真是个好师弟啊。
“在大师兄来书院没几天,回春谷也来了两个弟子,说是交流学习,还说你之前邀请过他们,只是他们一直忙着钻研医术,如今终于抽出空来...”他一顿,“我觉得他们是冲着俞前辈来的,天天跟在俞前辈身后,端茶送水,那叫一个‘孝顺’,真的,我对我爹都没他们尽心。”
书院不管是老师还是山长,吃饭都要自己去打饭,这两人每天都去排队给俞前辈打饭,还能记住俞前辈爱吃的菜,经常自己借用厨房做饭给俞前辈吃,时不时就炖点汤,炖个补品,尤其是现在天气热,他们炖的那个什么莲子汤,喝着清爽解渴,特别舒坦。
问他为什么知道?当然是因为他厚着脸皮在俞前辈那蹭的。
孔灵之笑了笑,“只要俞前辈不赶他们走,就随他们去吧。”
“如今书院特别热闹,山长,你什么时候回去?”仇书说着还给了她一个暗示。
“既然书院有人坐镇,过几日我回去一趟,安排好事务,下半年我就在第二小学了。”
仇书点点头,“那我先去歇会儿,您有事叫我。”
“这几日给你放假,月底考完试咱们启程回许郡。”
“好嘞!”
...
仇书和另外两个护院四处玩去了,在书院待久了,他们也沾染了学生的习惯,特别喜欢放假,一到放假不出去溜达溜达,就好像亏了似的。
...
此时许郡第一小学确实热闹极了。
学生们多了三位新老师,不过这三位老师一般只在三四年级出现,他们跟孔老师教的方式不一样,但也很有趣,尤其是俞老师,他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来看病的病人几乎都是诊完脉就开出方子。
甚至护院们的小毛病,他也一眼就能看出。他还长着白胡子,看着就觉得厉害。
俞百草其实早就听说孔灵之办书院的事了,但他一开始根本没放在心上,他以前也考虑过教一些弟子,只是他那时候名气还不大,招的弟子天分也不怎么好,后来弟子觉得学这本事没什么前途,就走了。
等他在江湖中有了名气之后,上门拜师的人他又不想收了。
孔灵之虽然治好了明胜天,但普通百姓却不知她的本事,再加上她女子之身,只怕更招不到什么好苗子。
他四处游历等着看她的笑话,然后就发现,她扩招了...
第一年还只是十几个弟子,第二年二十个,第三第四年四十个...
这加起来有百多人了啊!
她怎么教的过来?弟子这玩意可不是给他一本书让他自己学就完事的。
尤其是医术一道,很多经验都是书上没有的,许多方子也都是只传自家绝不外传的,她爹才给她留下几个方子,她就敢收这么多弟子?
这些人可都是她承认的入门弟子,将来治不好病不说,万一惹出事,人家要找她算账的!
俞百草怀着满心的担忧过来提醒他看好的学生,正好跟学生交流一下心得。
然后就发现这什么许郡医科大学跟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不对,这是附属小学...
这些学生主要的课程是文学、数学、种植、药材、以及武学,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选修课。
俞百草满脑的都是问号。
“孔灵之收弟子,是要教医术让他们将来做医者的对吧?”
“对啊。”周老秀才回答。
“那学武...”干什么?
“哦,山长说了,万一碰到难缠的病人,治不好可以打死。”
俞百草:??
“山长还说,正是因为学医,才要学武,学医救命,学武杀生,一救一杀,合乎天数。”
俞百草:??
他没忍住问,“她是答应了阎王爷什么要求吗?救一个就得杀一个?不然阎王爷不干?”
周老秀才笑出声,“这是山长开玩笑的,她说,如果将来有哪个病人被救了之后非逼着医者给他做妾,医者可以把救活的人再打死,就当没救过。总之,山长是为了让学生有自保之力,就算不打人,也可以强身健体。”
俞百草:都是王家小子的错!行吧,强身健体也很好。
...
他在书院待了几日,手痒开始代课。
原本只能自习的课程有了一位行业内大手子的指导,学生们的医术突飞猛进。
俞百草也发现了,这些学生做事太麻利了,而且一般的药材都会炮制,经常在医院实习,普通的小病都会治,甚至还能结合病人的身体情况斟酌药方。
有这样的本事,出去也能被称呼一声某郎中了。
然后他再次发现,这些学生除了开方子,还能算账!
一个药方每种药价格重量都不一样,拨几下算盘,就算出了药钱。
接着他又发现,学生们除了开方子算账,还能写文章!
他亲眼看到课上,学生们根据老师留的题目写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盛夏,某学生写夏天天气热,容易中暑,有的孩子让爹娘留在家里,自己去田里干活,有的孩子给爹娘带上祛暑气的草药泡的水,这难道就不是孝顺吗?家里田地等不得,关乎一家生计口粮,孩子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中尽孝,这也是一种孝顺,不应因此苛求每个孩子都能如书里写的方式去尽孝,这就是君子论迹不论心。
俞百草:!!
(https://www.02sw.net/4157_4157596/111107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