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节 我大清有的是钱
初彭龄的事情闹的很大,朝臣议论纷纷,皇帝都知道了。
此时和珅已经从大大小小数千文武官员手里榨出了上千万银子,外地官员也听闻风声,纷纷掀起了为朝廷募捐的活动,各地商人也被以各种慕名勒索报效。
嘉庆听到后,勒令停止募捐,乾隆更是大度,不但不要募捐了,还要求退银,表示朝臣公忠体国,让人感念,但国朝自有规制,岂能让臣子都破家。于是勒令和珅,京官按照品级,扣一年的“恩俸”,“饭银”,外省地方官,扣一年养廉银。
恩俸、饭银,是专门给京官设立的补贴,其实跟养廉银是一个道理,只是名目不同。
京官这笔钱虽然没有地方官的养廉银动辄十倍百倍于俸禄那么多,但也相当可观。
有一个叫做王际华的乾隆早年京官,官职做到了户部尚书,他喜欢写日记,后来成了重要史料。他在日记中详细记述自己的收入,户部尚书的饭银一年大概能拿到九千两。户部尚书是从一品大员,比他高的一品大员肯定超过一万。
扣一年饭银,其实也不少了,几千名官员,少的一二百两,多的也有上万两,最后退下来,也留下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外地官员募捐的更多,他们的养廉银更为丰厚,总督为13000至20000两,巡抚为10000至15000两,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俸禄为155两银,养廉银则达10,000两银。台湾总兵年俸67两银,军事加给144两银,养廉银则为1,500两银。至于那些小官,都司全年俸薪、马干、养廉银四百四十九两,千总俸薪、马干、养廉银一百九十二两。
这些地方官的养廉银最后折算起来,高达数千万。
对官员来说,一年的额外补贴,其实算不了什么,真正倒霉的是那些商人,一家家被勒令成千上万的缴纳,奉献的少了,那就是打地方官的脸,父母官一发怒,小商人抖三抖啊,于是全国商贾又贡献了几千万两。
其中十三行行商贡献了三百万两,盐商贡献了两百万两,丝商、瓷商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商人报效加起来,广东就拿出了一千万两;其他富庶地方,比如包括盐商在内的徽商拿出了一千两百万两,山西晋商拿出了一千五百万两,全天下商人在这一波政治压迫式的募捐中,竟然提供了两亿两银子。
当年明末李自成对北京官员动大刑拷掠,最后拷打出来的银子,有的说六千万两,有的说七千万两,也又说八千万两的,总之不足一亿。
对比之下,足见清朝之富庶,比明朝尤甚。
这没什么奇怪的,后世估计,到乾隆年间,日本、西方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从两亿两到十亿两都有,较为保守的数字是六亿两,其中明代流入两亿两,满清中前期流入四亿两,道光之后鴉片流入,反而开始白银外流了。
光是满清时代流入的这四亿两银子,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白银储备,中国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些钱绝大多数都在一个个官员、权贵和富商手中,小部分在地主豪族手中,普通老百姓手里往往没有白银,平时使用的都是铜钱,白银对于普通百姓生活来说,购买力太大了,买柴米油盐可能都找不开。
这些银子高度集中,也就方便搜刮。明代时候其实也一样,贫富分化严重,财富掌握在富裕阶层手中,可明朝皇帝就是榨不出来,这不是明朝文官不爱国,清朝官员也不爱国,关键是有一个和珅,关键是要找到正确把银钱榨出来的方法,不是皇帝去苦苦哀求募捐,而是应该像和珅这样,直接用威胁的方式。你哀求他,无法获得他的忠诚和支持,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才能让他们对你言听计从,李自成就是这么做的。
周琅并不知道和珅竟然这么能搜刮,也不知道我大清的银子竟然这么多,否则他绝对不会心软让价。
但他已经很满意了,从圆明园和颐和园中不断送来的财宝让他都迷失了双眼,那些珍珠宝玉,当装在一个个箱子里,摆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冲击力,真的很能让人产生幸福感。
你今天幸福吗?
我很幸福!
跟和珅达成协议之后,周琅没着急,反倒是和珅催着交钱。
和珅急切的希望周琅撤兵,可圆明园里那些宝贝实在是太多了。
圆明园里到底有多少宝贝,谁都说不清楚,但大致可以估计的来。
道光十五年的时候,曾经清查过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记录有一两重银锞,共存了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
基本上圆明园里存放的清宫珍宝,跟紫禁城里储存的差不多,为什么把这么多好东西放在圆明园,那是因为皇帝经常在圆明园居住和办公。从康熙时代,这个传统就开始了,清宫《起居注》记载,皇帝每年住在圆明园的时间有时竟然比住在紫禁城的时间多,乾隆曾经有一年在紫禁城住了153天,而在圆明园住了168天,近乎半年的时间都在圆明园里度过,剩下的时间去下江南。
因为皇帝喜欢住在皇家园林胜过住在压抑的紫禁城,所以皇帝日常起居、处理朝政需要的所有用品,都必须跟紫禁城里一样,额外备上一份,所以圆明园里的皇家珍宝几乎跟紫禁城里是一样多的。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时候,带走了160万件清宫珍藏。有人据此推断,圆明园失落文物应该不下于150万件。
实际上可能更多,因为溥仪被冯玉祥赶走之前,清宫遭受数次浩劫,八国联军进城,即便约束部队,也不可能秋毫无犯,士兵带走一两件纪念品是有传统的,而当时八国士兵加起来十几万人,随便摸一摸就是数不清的宝贝。另外清朝晚期,从慈禧光绪时代起,宫里的太监宫女就开始盗卖宫中宝物,有些缺钱的妃子也参与其中。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甚至堂而皇之的与人合作在城里开设古董店,专门出售清宫珍品。
经过这些内贼盗卖的珍宝有多少,同样无法计数。清朝灭亡后,溥仪兄弟俩年幼,又是废帝,失去了权威,这种倒卖就更加的肆无忌惮起来。溥仪后来回忆说,宫内太监们的盗窃几乎从没间断。他大婚的时候,刚刚行过大婚礼,皇后凤冠上镶嵌的珍珠、宝石、玉翠竟然整个换成了赝品。他认为应该整肃内宫,清点库房,查禁偷盗。然而,计划还未实施,藏有无数珍宝的建福宫就突然起火,无数珍宝秘籍也都灰飞烟灭。
最后溥仪兄弟俩干脆自己盗窃了起来,因为一些民国官员声称,皇宫里的宝贝,应该属于国家所有。溥仪于是通过大量将珍宝赏赐给他兄弟的方式,将其带出宫。留下的证据则是“赏溥杰单”和“收到单”等单据,后来被清室善后委员会发现。
故宫在经过如此疯狂的破坏、盗窃和破坏之后,还能留下160万件珍宝,可想而知原先的盛况,跟故宫珍宝在一个等级上的圆明园有多少,那是可以想象的。
反正根据财务官的初步统计,他们在圆明园中发现了180万件珍藏。比后世专家估计的还要多,而且绝大多数珍宝,都所在库房中,而不是陈设在外面。后世有专家还反对过一百多万的估计数字,因为他们按照圆明园中房屋面积计算发现,150万件陈设摆开来,每平米会平均有近十件珍宝。这就是纯粹的穷人见识了,有钱人家用的玩意儿,那都是经常换的,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陈设都是不同的,红楼梦中就经常有这样的描述。
有个好玩意,整天摆在显眼的位置,恨不能天天让人看见,这是小门小户的作风。
和珅家的东西被抄家的时候,大多数都在库房,更何况更讲究的皇家了。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的珍宝都收藏在宝库中,而且管理的井井有条,一项项记录在册,乾隆时代的太监宫女们还没发展到敢盗窃的地步,所以这些东西竟然一件件都能对得上号。
就这180万件,还是周琅軍队中的财务官没见过世面,漏掉了很多不会登记,但也能算成珍宝的物品。
比如喷泉里的十二生肖兽首,觉得那就是个建筑,在周琅不得破坏建筑的命令下,他们懒得去拆,还有皇宫宫门上的门环,黑乎乎的,其实那是银铺首(银铸兽面活门环),他们以为是铁的。
另外一些石头雕像那是最顶尖的能工巧匠雕刻的,他们也不知道是珍宝,那白石塔,是汉白玉的,他们也以为是普通石头,结果错失了太多好东西,否则他们能带走的珍宝,直奔两百万去了。
可就这180多万件,也愁死了人了,来来回回得拉几百趟,放着让他们拉,一年都拉不完。幸亏四十多天后,从福建赶来的援助到了,运输进度大大加快。
(https://www.02sw.net/415_415621/39058449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