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TXT > 第一百零七节 后乾隆时代局势

第一百零七节 后乾隆时代局势


  周琅已经进入了福州城,就像魏连理说的,这里人心惶惶,打下福州没费多少力气。

  当然相比漳州和泉州来说,福州之战耗时多了一些,几乎用了五个小时才占领全城。

  可对福州这样一座城市来说,五个小时,基本上相当于行军速度。

  相比漳州和泉州,福州作为总督驻锡地,守军还是很多的。其中驻防八旗不算不堪一击的水师,也有2200人的兵额,另外福州是有满城的,八旗驻防一百多人,人口滋长比汉人尤甚,正兵之外,还有军饷微薄的养育兵和余丁等,都是发武器的,必要时候可以作为軍队参战。福州将军直属的绿旗营有左、右两营,共有官36人,兵1575人。

  数量更多的是绿营兵,分别是督标、抚标和福州城守协三只軍队,分数闽浙总督、福建巡抚和福建福建陆路提督军务总兵官(俗称总兵)管辖。

  其中督标分中、左、右三营和水师营,水师营在城外水战中已经溃逃,督标中营由副将统领,有官兵958人;左、右营均由参将统领,各有官兵971人。巡抚标兵营分左、右两营,左营由参将统领,有官兵803人;右营由游击统领,有官兵708人。总兵协营同样分左右两营,左营由都司统领,有官兵1247人,右营由都司统领,有官兵1401人。

  福州总兵力总计下来,兵力超过一万。

  但问题很多,一来驻防分散,二来统属不一,最大的问题是指挥体系发生了混乱。

  按照满清军制,理论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由福州将军统辖的,也就是驻防八旗和将军绿旗营,总兵力三千多人,绿营被总督、巡抚和总兵分别管辖,这种军事设计,有内外兼防的考量。

  福州驻防八旗虽然主要是汉军旗,可除了三藩之乱和康熙时期还有汉军旗人担任将军,后来都开始以满洲权贵担任将军,之前的将军就是魁伦。满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满洲人制汉八旗,用汉八旗制绿营兵,联合蒙古统治汉人。

  小族治大国的背景下,满清统治者始终最担心的是内部的叛乱。因此让八旗将军统领理论上最强的战斗力,这样足以压制总督、巡抚等文官手里的軍队,不至出现地方叛乱。

  可整个体系运作良好的情况下,确实能达到效果,可一旦整个体系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防内不防外的尴尬局面,将军的軍队反而成了镇压地方的依仗,这本来是警察该干的活。将军可以威慑总督、巡抚,却无法威慑外敌。

  绿营就更不堪了,为了不让地方官掌握太多的军权,一个绿营被分为三块,归总督、巡抚和总兵三人统领,如果是一场准备有序的战争还可以从容的联合管理,可碰到被周琅偷袭这种遭遇战,那就会显得过于散乱,无法形成统一的战斗力。

  最严重的,其实并不是制度上的缺陷,而是魁伦的自杀。

  魁伦之前是福州将军,总督伍拉那和巡抚浦霖被查之后,长麟来接替了总督职务,魁伦兼任了巡抚,后来长麟被调回,魁伦被擢升为总督,他的福州将军职务被取消,乾隆任命了一个叫做福昌的将领来接任,可对方还在路上,预计时间得十二月多才能到,按照程序以及乾隆的旨意,在福昌到任钱,将军印继续由魁伦保管。

  也就是说魁伦之前还继续履行者福州将军的职务,他的自杀立刻让驻防八旗群龙无首。

  绿营方面,魁伦已经接替了长麟作为总督,绿营中最强大的督抚标兵归他管辖,他自杀后,这些标兵也无人管理了。府标方面,巡抚浦霖被问罪,新任巡抚跟福昌一样,还没有就任,此时处于空缺状态,之前由魁伦兼任,魁伦的自杀也让府标失去了统帅。

  这就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由于福建贪腐案发,乾隆或者出于让位前的立威,选择支持魁伦在福建兴大狱,结果导致福建官僚体系的巨大破坏,高级官僚都严重缺位,魁伦一人就身兼了总督、巡抚和将军三大要职,权力高度统一,让他可以抽调数万大军出征凤山县,可当他自杀后,却也让大部分军事力量失去了控制。

  这些情况造成的混乱如何结合軍队的腐朽,就会产生令人发指的情况。

  周琅攻入城后发现,自己打死的清军连一千都没有,可清军却战死了两千多人,他们竟然是死于内斗,在大军压境的压力之下,福州清军竟然出现了火并的情况。

  火并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不是为了上前线打仗的意见分歧而火并,而是为了争夺逃路发生的火并,而且火并的双方竟然是八旗和绿营,后来经过审讯发现,火并是八旗挑起的。

  福州驻防八旗是康熙年间设立的,共驻扎了四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都是汉军旗。驻地在城东,四旗营负责各城门之启闭与防守。乾隆十九年添设正黄、正白、镶红、镶蓝四旗,是满洲八旗。

  历史发展到了乾隆末年,尽管八旗内部依然尊卑有分,满蒙八旗自认高汉八旗一等,可融合程度已经很高,旗人作为一个族群已经有了归属意识,区分个人身份的变成了旗人和民人,所以满汉八旗内部在对绿营的时候,是有统一意识的。平时他们瞧不起绿营兵,欺压之类的事情没少发生。

  高高在上惯了的八旗兵,负责防守城门,本意是让他们负责重要位置的守卫,可最后反而为他们逃跑提供了的便利。

  当周琅大军压境,魁伦自杀身亡的时候,八旗内部经过简单的讨论后,决定“撤退”,认为“贼势大”不可力敌,打算撤往福州附近位于福清县的福州长福营坚守待援,联合朝廷援军反攻。

  有了这些理由和借口,八旗在没有将军主持的情况下,决定逃跑。但八旗跟绿营不同,他们拖家带口的驻防福州,已经繁衍了几代人,在城里上有老下有小,没人愿意放弃家眷。所以他们的逃跑近乎逃难一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绿营兵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也决定逃跑,但这时候发现城门被八旗堵住了,不许他们出城,而是优先让八旗家眷通行。绿营顿时感觉八旗是想把他们留在城里送死,贼寇连五万闽浙大军都歼灭了,他们这点人怎么可能守得住,所以就强行要撤退。

  绿营军官们跟八旗军官沟通不果之后,终于发生了夺门事件,此时绿营也不是有意要杀人,但混乱发生后,必然要死人,而且死的多是八旗家眷。八旗兵们高高在上惯了,马上就怒了。围住了绿营,此时周琅在城外已经开始炮击,让城内清军神经高度紧张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谁先动的刀子,围绕逃跑必经之地西门,开始了血腥的厮杀。

  城里的軍队光顾着火并了,谁还会抵抗周琅大军的进攻,进城后遇到的最激烈的抵抗,竟然来自于几个文官带领的家丁,至于打死的清军,大多数都是没来得及逃跑或者慌乱之下撞枪口的,另外还误伤了一些趁乱抢掠的暴徒。

  当然这些暴徒并没有勇气报复,反而在周琅稳定了城内秩序之后,许多找上门来,自称天地会兄弟,来跟周琅攀起了关系。

  入城不久之后,周琅内部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分歧并不在部下之间,反而是周琅和部下之间产生了分歧。

  以王辅茞为代表,集体向周琅进言,要求向福建各地发动全面进攻。

  周琅之前甚至连打福州的计划都没有,他的计划还停留在打通武夷山商道的阶段,跟部下们的观念严重脱节。

  王辅茞是随哈拉尔一起来到福建的,赶上了进逼福州之战。

  王辅茞知道周琅开始进攻漳泉二州之后,异常的兴奋,这意味着周琅开始向陆地发展,意义跟占领凤山县截然不同,在中国文人眼中,陆地的份量始终比岛屿高的多,不管台湾是多大的岛屿,那种孤悬海外的地利形态,就无法让农耕文化民族感到踏实,所以始终有种陆地才是根基,大陆始终代表了正统,岛屿向来都只是海盗的巢穴,不过是穷途末路后的临时避难所而已!

  王辅茞心里的这种偏见,让他对周琅进攻漳泉十分关心,将凤山县政务暂时移交,跟着哈拉尔就来到了厦门。

  不过在周琅夺取了福州之后,王辅茞也并没有直接提出占领全闽的主张,而是提出稳定福州、漳州和泉州三府,然后再图进取。

  让他心思突然改变的是,三天后乾隆明发天下的让位旨意,这未必不是乾隆对天下人心的一次试探,他想试探全国官僚对他退位的态度,如果天下没有任何争议,恐怕乾隆自己都会害怕退位后没有好结果了。结果全国各地,凡是有权力直接上书的官员,纷纷上书请求乾隆留任,满蒙王公也向乾隆表示效忠。

  全天下的官员都很聪明,王辅茞也很聪明,乾隆这么一折腾,王辅茞马上认为,这是一次跟满清争天下的良机,他向周琅提出自己的判断,十分肯定的认为,皇权交替,清廷必然发生政令混乱,且福建刚刚兴了大狱,正是人心不稳之时,此时全力图取福建,进而与满清争天下!

  王辅茞的主张得到了多有部下的支持,因为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谁不想建功立业。

  这让周琅不由得感叹,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千古谜团中,真的未必是赵匡胤本人的策划,大半恐怕都是部下急于立功,赵匡胤半推半就而已。

  只是周琅就不明白了,乾隆为什么非得这时候宣布让位的消息?


  (https://www.02sw.net/415_415636/39095894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