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在现代留过学大结局 > 第110章 对李宪的安排

第110章 对李宪的安排


第110章  对李宪的安排

        李宪抬起头,看着福宁殿前的御阶。

        这是他无比熟悉的地方。

        熙宁元年开始,他每隔两年,都在这里陛辞。

        大行皇帝会站在福宁殿的高台上,目送他离开。

        李宪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虎口满是老茧,厚实的大腿内侧,也都是茧子。

        自熙宁元年王韶献平戎策,主持河湟拓边,他被大行皇帝挑中,去古渭辅佐王韶以来,已经过去了差不多整整十九年。

        十九年间,南征北战,戎马西北。

        让他从当初的小黄门,成为了如今威震四方的大宋熙河经略。

        老实说这一路上,李宪无数次想过,自己是否还能回到熙河。

        但,当他看到汴京城的那一瞬间。

        李宪知道,他回不去了。

        为什么?

        他是上个月的辛酉日(二十八)在熙州接到的要求他回京面圣述职的旨意。

        四月甲子(初一),在安排了兰州、河州、会州以及定西城的防御守备后,他率部启程从熙州出发。

        当夜,他率部夜宿古狄道旁的一座废弃的山神庙。

        是夜他睁着眼睛,看了一整夜的狄道星星。

        却并没有等到来自汴京的天子旨意。

        这让李宪如梦初醒!

        大行皇帝已经驾崩了!

        他再也等不到大行皇帝的旨意了!

        四月丙寅(初三),他率部进入秦州境内,还是没有朝廷的旨意。

        他似乎被遗忘了一样,没有人来催促他,也没有人来告诉他应该走什么道路,从那个方向入京。

        而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过去,每有战事或者当他要入京时。

        每隔三天,只要道路没有阻断,天子的旨意就会准时到他手中。

        虽然这些旨意都是七八天前甚至十几天前,从汴京降下的,用急脚马递送到了他手中的时候,常常局势已经完全不同。

        可李宪已经习惯了!

        习惯按着汴京在七八天前甚至是十几天前的旨意做事。

        所以,当他在四月乙巳,因为山洪阻路不得不绕行一百里的时候,他忽然就和左右说道:“此番回京,我当上表为大行皇帝山陵按行使!”

        其后虽然有过动摇,有过犹豫。

        但等到他看到汴京城,却依然还是没有任何旨意。

        甚至都没有使者来问他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未到京城。

        李宪就已经知道,他该退了。

        哪怕他今年才四十三岁,也该退了。

        朝廷已经漠不关心!!

        他是内臣,一旦没有庙堂上的天子支持,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李都知……”一个年轻的内臣,出现在他面前。

        李宪抬起头,看着对方。

        他认得这个人,元丰二年,他回京述职,在大内遇到李舜举,彼时李舜举身边似乎就跟着这个小黄门。

        如今,当年稚嫩的小黄门,已经是新君身边的近臣。

        “大家有旨意,请李都知坤宁殿面圣!”

        李宪恭恭敬敬的对着福宁殿一拜:“臣,谨遵旨意!”

        然后跟着这个年轻的内臣,向前走去。

        穿过福宁殿旁的回廊时,李宪听到了那个年轻的内臣,压低了的细微声音:“都知,大家昨夜曾叮嘱我,务必嘱托都知:娘娘面前切记切记,谦卑恭顺,不可提及任何与熙河有关的武备、征讨之事……”

        李宪低着头,静静的听着。

        他一路上,已经听过无数少主的传说。

        纯孝、仁圣、聪俊。

        据说才八岁,就已经能读通春秋,阐发圣人之教,恭以孝子之行,奉两宫为至亲。

        就连太师文彦博,也和人说:少主年虽幼冲,却已颇具人君法度,圣王之姿,宋室中兴可期矣!

        昨日紫宸殿便殿上,少主无意间一句,看似无的放矢的话。

        让他麾下大将王文郁,变成了朝野上下称颂的:忠勇之将。

        韩琦韩忠献举荐的大将,还能不忠不勇吗?

        于是,已经有人在提议,是不是可以让王文郁留在汴京,出任三衙管军?

        等那个年轻的内臣说完,李宪就回答道:“大家教训,老臣铭记在心!”

        “都知心中知道就好!”对方道:“娘娘慈圣,见不得打打杀杀……”

        李宪继续低头,但他已经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陛下喜欢打打杀杀?

        嗯!?

        于是,内心的火焰,再次燃起。

        他才四十三岁。

        等得起!

        ……

        坤宁殿,帷幕落下。

        李宪亦步亦趋,到了帷幕前,见着那帷幕内影影绰绰的身影,当即跪下来拜道:“臣宪,恭祝皇太后殿下、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都知请起!”帷幕中的太后声音平缓。

        “石得一,给都知赐座!”

        于是,昔日的大行皇帝身边的大貂铛,出现在李宪身侧。

        他将一张木墩放到了李宪身后,两人视线交错,李宪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些对他的赞赏。

        李宪读懂了石得一的意思。

        太后对他的急流勇退很欣赏?

        于是,李宪恭敬的坐下来,他尽量弯着腰,低着头,不去看帷幕内,只是用着低柔的声音说道:“臣在回京路上,已经多次听说,大家孝顺娘娘的种种事迹……”

        “臣听着,实在是为娘娘高兴,也为社稷庆幸……”

        他虽然是边帅,但也是内臣出身,对怎么哄宫里面的人开心,实在是太懂了。

        果然,帷幕内的太后,一听这个就笑了起来:“连都知在熙河都已经知道了吗?”

        李宪低着头,说道:“何止熙河……”

        “不瞒娘娘,臣这一路上,在秦州、凤州、京兆等地,都听到了当地的百姓在谈论呢!”

        “大家伙都言:圣君在位,两宫慈圣,今后天下百姓就有福了!”

        帷幕中的太后说道:“果然如此吗?”

        “臣怎敢欺瞒娘娘?”李宪立刻起身拜道:“臣若有一字虚言,乞娘娘斩臣宣德门外!”

        自从郑侠以后,内臣们就纷纷学会了这一招。

        尤其是在说这种好话的时候,先将自己的命押上去!

        这样一来,上面的人肯定很开心。

        果然,太后非常开心,在帷幕中笑了起来。

        接着,就听帷幕里,一个稚嫩的童声说道:“朕听说都知,已经自请为父皇山陵按行使?”

        “是!”李宪连忙弓身回答:“臣深受大行皇帝恩遇,实在无以为报……”

        “只恨不得随大行皇帝而去……”

        “都知真忠臣也!”大家在帷幕里说着:“母后,儿想赏点什么给都知……”

        李宪胸口喘息起来。

        就听着太后道:“我儿自己做主就可以了!”

        于是,李宪听到了帷幕中传来了一点轻微的金属响声。

        紧接着,一只小小的,用黄金镶嵌着的玉虎,就被人送帷幕里送到了李宪手中。

        “这是朕随身携带的一件小东西……”

        “都知收下吧!”

        李宪立刻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磕头:“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

        “都知是父皇忠臣!”大家道:“也当为朕的忠臣!”

        “往后记得,务必忠心社稷,忠心于朕!”

        “大家教诲,臣必铭记在心!”李宪颤抖着说着。

        一半是表演,一半是真心。

        因为李宪已经通过这短暂的帘前对话,至少确认了一点:少主虽然年幼,但谈吐清晰,思路正常。

        果然是国家圣君!

        有着这样的圣主在朝李宪相信,他必可起复!

        帷幕内的皇太后,对李宪的恭顺,似乎非常满意,也道:“官家既赏了玉虎,本宫也赏都知一件东西吧!”

        便吩咐着帘中的女官:“去将本宫在大相国寺请来的那尊药师王佛取来,赐给李都知……”

        “是……”

        于是,片刻后,一尊大约两尺高的惟妙惟肖,慈悲庄严的药师王佛玉像被送到了李宪面前。

        李宪立刻对着帷幕拜道:“娘娘慈圣,菩萨心肠,臣感激涕零!”

        帷幕中的太后道:“都知往后,记得用心侍佛……”

        李宪马上就拜道:“臣谨遵娘娘慈旨!”

        来前,少主就命人嘱托过他了。

        他如何还会犯错?

        ……

        送走李宪后,赵煦看着向太后的神色。

        他已经知道,向太后对李宪方才的表现,颇为满意。

        而李宪有他赐的玉虎,向太后赐的玉佛。

        想来,就不会有人敢随意的加害、陷害于他了。

        这样一来,李宪只要有恰当的医疗和合适的疗养。

        健康必然比上上辈子被贬黜后要好的多,说不定,将来还能给赵煦经略一方!

        即使不能,留在汴京,担当参谋出任西蕃、西夏问题顾问,也应该没有问题。

        “母后……”赵煦轻声问道:“李都知,既已要卸任熙河路的差遣,您和太母,可选好了接替者?”

        向太后闻言,摇摇头,道:“暂时还未有人选……”

        然后她就对赵煦笑着道:“此事六哥也不必忧心,自有都堂上的宰执们处置!”

        向太后已经问过邓润甫了。

        邓润甫告诉她,类似这样的边帅任命,都堂上过去都是要讨论半个月甚至更久的。

        “哦!”赵煦点点头。

        向太后顿时乐了:“六哥有想法?”

        对六哥尝试朝政,甚至尝试进行人事安排,她一直都是鼓励的。

        虽然六哥年纪小,未必能做好。

        可是,正因为如此,才要鼓励他!

        哪怕错了也没有关系,反正是在大内的母子谈话。

        赵煦却是摇摇头:“儿,哪里知道什么大将、大臣……”

        “这好办!”向太后顿时就吩咐着:“石得一,去将都堂前些时日造好的天下帅臣玉册取来……”


  (https://www.02sw.net/4170_4170668/11772887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