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佚名 > 第680章

第680章


在扫盲运动这一块,赵源主要要求各地地方官府予以支持,提供相关的场地开办夜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将先生请起来,而这一块所需要消耗的资金,将通过中枢地方各自一半的比例进行分摊。

对于这一部分政策,大部分人赞同写进宪法当中,但是对于赵源的另外一个政策,也就算三年义务教育,则反对的声音要多了许多。

第277章  财政和土地

对于三年义务教育,大部分人多少持着质疑的态度,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读书识字这种事情,本来就不应该变成强迫行为,况且让一个农夫或者牧民的儿子去读书,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尤其是对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孩子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劳动力,他们平日里往往也会承担大量繁重的家务,如果让孩子去读书,等于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还要承担抚养的成本。光是这一点,就会遭遇到大面积的反对。

除了这个方面不理解以外,还有许多人则是处于经济层面表示反对,原因也很简单,三年义务教育的成本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在龙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一种免费教育,即义塾。这些义塾起源于北宋,据说乃范仲淹创立,专门为民间孤寒子弟所设,而这种模式也流传到了后代,通常都是各地官绅地主出资在家乡开办,也有以祠堂地租或私人捐款而设,往往能够博得非常好的名声。

但是这种义学在规模上并不大,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学算等,并兼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常用的课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昔时贤文》等,大多都十分简陋,没有专门的教舍,教师束修微薄,仅能糊口,即便如此,它们所能容纳的学生数量依然极其有限,且经常处于资费不足导致停办的窘境。

原因无法,办义学没有任何收入,反过来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财进去。

而赵源所提出来的三年义务教育,则是将六省所有适龄儿童都囊括其中,由中枢来承担一应成本,倘若算一下当前六省的儿童数量,很显然是一笔天文数字。

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正是赵源的老丈人潘正炜,并非老人家心存不善,反而潘家长期支持承办义学,已经不知道往里面砸了多少银子,正因为如此,他才替汉王殿下担忧。

“殿下,臣以为此策或许当缓行,或许更符合当前情势。将来兵事停歇,财政收入有了足够的空间后,或许可全面实行。”

说到底,复汉军还处于扩张的状态,将来想要一统天下,兵力至少还需要翻一倍到两倍,否则根本不足以支撑全天下的稳定,光是这一笔军费就不是一笔小数字,况且赵源还要进行工商业建设,还要做大量的事情,根本不是当前财政所能支撑。

赵源仔细思索了一段时间,他沉声道:“宪法的实行并不是马上,实际上我打算制定三个阶段来完成立宪,即宪法草案向全天下公布之后,将会进入军政时期,待涤荡了伪清之后,大规模战事结束后会进入训政时期,等到训政时机成熟以后,才会进入宪政时期,而到了那个时候宪法才会全方位实行。”


  (https://www.02sw.net/4419_4419903/145140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