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朱标揍朱棣
朱雄英的脑袋在快速思索,如果说自己从后世穿越而来,似乎有点惊世骇俗,那我就换一个说法。
“四叔,稍安勿躁,侄儿是真是假,皇爷爷和父亲一清二楚,你觉得这个天下有谁瞒得过皇爷爷吗?”
这句话倒是不假,朱棣也不敢否认,也对朱雄英的身份不敢再怀疑。
“但你信口雌黄,还诅咒大哥,是何道理?”
朱雄英已经想好了说辞,笑道:
“四叔,实话告诉你,师傅带我去了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那里,从大明开国到后世六百多年的所有事情,我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和朱标一听,也好奇地看着朱雄英胡说八道。
朱棣冷笑一声:
“胡说八道,你怎么不说你上天当了神仙?”
朱雄英决定震慑一下这个四叔,不然后面的戏就没法唱下去了。
“洪武十五年,皇奶奶驾崩,皇爷爷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朱棣一听,顿时面色一变。
到现在为止,他没有任何不臣的举动,但唯有这事儿,他不敢拿到台面上。
“你身边的那个和尚法名道衍,后来你给他赐名姚广孝。”
“他第一次见你,就对你说了一句话: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
众人一听,全都面色大变。
“王”上加“白”,不就是“皇”吗?
朱元璋怒道:
“好啊,老四,原来你十年前就有不臣之心啊。”
朱棣绝望了,他万万想不到,如此隐秘之事,自己这个大侄子怎么会知道。
他赶紧一边砰砰磕头,一边大声说:
“父皇恕罪!”
“那个妖道胡言乱语,儿臣怕父皇误会,既不敢禀报父皇,又不敢随意将他杀了,只能将他看管起来。”
朱雄英笑道:
“看管?四叔,你让他当北平大庆寿寺住持,经常出入燕王府与你密谋,这叫看管?”
朱标冷冷地说:
“老四,我把皇太子的位子让给你,你留我们全家一条活路如何?”
朱棣百口莫辩,只能不停磕头,砸得地板都砰砰作响,鲜血从额头往下流。
“大哥,臣弟万万不敢有非分之想,请大哥明察!”
朱雄英听得地板一声一声咚咚作响,也有些不忍。
他知道这个四叔,想肯定是想过,哪个皇子没有想过呢?但只要父亲和自己在,四叔绝对不敢动。
他还想要四叔当他的征北大将军呢,可不能把脑子砸成脑震荡了。
“四叔,现在可以认真听我说话了吗?”
朱棣一听,立即抬起头,额头上的鲜血顺着脸颊往下流,赶紧拱手道:
“雄英,你说,我在听。”
朱雄英接着缓缓地说:
“洪武三十一年,皇爷爷驾崩,允炆登基称帝,不久开始削藩。”
“建文元年,你在北平誓师抗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
“因为允炆一连串愚蠢的错误,你于建文四年推翻允炆,登基称帝,年号永乐。”
“建文四年底,你废去允炆为父亲上的孝康皇帝尊号,复称懿文太子。”
“将允熥和允熞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将允熙和吕氏贬到东陵为父亲守陵。”
“永乐四年,允熙府邸莫名其妙发生火灾,允熙被活活烧死,吕氏下落不明。”
“永乐十五年,允熥暴卒。”
“至此,父亲所有儿子全部死于非命,只有两个孙子及其后代被囚禁终生。”
朱棣呆呆地听完,此时,他想死的心都有,如果这些都是真的,父皇和大哥肯定会将他大卸八块。
他又继续砰砰磕头,大声说:
“父皇,大哥,这些都是没有发生的事儿,儿臣万万不敢啊,儿臣冤枉啊。”
朱标死死盯着朱棣,眼中似乎要冒出火,站起身来,走到他的面前,怒喝一声:
“抬起头来。”
朱棣抬头,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大哥,哭道:
“大哥,这些都是没有发生的事儿,请你相信臣弟,绝对不会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
“啪。”
“啪。”
朱标左右开弓,狠狠地抽了朱棣两个大逼斗。
朱棣直着身子,不敢动弹,任由大哥发泄心中的怒气。
“我打你两耳光,是因为你丧尽天良,不顾兄弟之情,残害了我的子孙。”
“我只打你两耳光,是因为这些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因为雄英的归来,也永远不会发生。”
“现在,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把那个道衍和尚完好无损地送回来,少半根毫毛,别怪我不顾兄弟之情。”
朱雄英赶紧补充:
“还有那个叫袁珙的术士,就是他和道衍一起蛊惑四叔的。”
朱标怒喝一声:
“听明白了没有?”
朱棣再次砰砰磕头。
“谢大哥不杀之恩!我一定听大哥的命令,将道衍和袁珙完好无损地送回来。”
“父皇,儿臣虽然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雄英所说,儿臣也不敢辩驳。”
“儿臣罪孽深重,请求父皇废除儿臣的王爵,全家回京,任凭父皇和大哥发落。”
朱元璋看自己的儿子此时满脸是血,也于心不忍,摆摆手。
“先回王府,闭门思过,等候旨意。”
朱棣再次磕头谢恩,摇摇晃晃地退出御书房。
朱棣走后,御书房内的祖孙三人全都长叹一声,相互看看,不知道该说什么。
沉默半晌,朱元璋看看朱雄英,问道:
“雄英,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你的四叔?”
朱雄英站起身,给皇爷爷和父亲添了茶。
“皇爷爷,父亲,这些毕竟是还没有发生的事儿,你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喝口茶,消消气。”
两人点点头,又长叹一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平息了一下愤怒的心情。
“皇爷爷,父亲,我说句公道话,任何一个皇子,对皇位私下里肯定是想过的,四叔也不例外。”
“四叔留下道衍,未必是真的想造反,最多只是想自保。”
“如果父亲身体无恙,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有任何行动。”
“如果不是允炆逼迫太甚,他也未必敢铤而走险,因为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就从来没有藩王造反成功的先例。”
“四叔登基之后,也很清楚自己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必然会引起天下不服,对任何有可能威胁皇位的人都严加防范。”
“站在皇帝的角度,也可以理解。杀允熥和允熙,也未必就是他下的令。”
“而且,最重要的是,四叔当皇帝二十二年,缔造了辉煌的永乐盛世,史称永乐大帝,是一代杰出的帝王。”
(https://www.02sw.net/4435_4435074/142456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