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中共沿江支队
1943 年 3 月,在白湖以东的区域,包括无为、庐江、舒城、桐城、怀宁、岳西、潜山边区,以及江南的贵池、青阳、东流、至德、彭泽地区,被统一划为沿江行政区。在此期间,成立了中共沿江地方委员会,其机关驻扎在无为县的商里港一带。与此同时,沿江军分区也宣告成立。
中共沿江地委成立之后,分别于巢县、无为、庐江设立了中共白湖县委,在桐城、怀宁、潜山边区组建了中共桐怀潜县委。原本由中共皖中区党委直接领导的桐庐 无县委,变更为桐庐县委,转归沿江地委领导,并且将工作区域转移至桐城东上义金桥一带,后来更名为中共胡斌县委。其原下无为 五 区的党组织,则单独成立中共无为 五区工委,直接受沿江地委的领导。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和全国抗日战争接连取得胜利,1943 年,皖中地区的抗日斗争局势有了显著的发展。日军逐渐陷入兵力匮乏的困境,自春季针对巢无中心区发起的大扫荡被粉碎之后,为了缩短战线,他们调遣国民党军队向新四军第七师的区域发动进攻。日军先后舍弃了在巢无庐地区的黄姑闸、盛家桥等据点。至此,国民党军队得以从皖西地区经庐江城长驱直入,对皖中抗日根据地的巢无庐中心区发起攻击。
为最大程度减少与国民党军队的摩擦,依照皖中区党委的指示,沿江地委军分区从桐庐县委与桐怀潜县委抽调了一批干部,并率领武装力量,以桐东地区作为支撑点,着手开辟贵池东西两侧的沿江敌后地区。
1943 年七八月间,先后成立了中共舒庐县委与庐桐县委。同时,原白湖县委改为中心县委,负责领导舒庐县委、庐桐县委以及无五区工委。
1944 年初,地委书副书记黄先奉命率地委机关及沿江团进入贵池,加强领导开辟和创建沿江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地委书记林维先则以指挥沿江军分区所属部队对国民党军队实行防御自卫斗争为主要工作。因此沿江地委及主要通过白湖中心县委实行,对所辖的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党政军领导的组织领导。
中共沿江地委书记林维先,任期1943 年 3 月~1945 年 6 月。副书记黄先,任期1943 年 3 月~1945 年 9 月。委员方琦德,任期1943 年 4 月~1943 年 9 月。19455 年 6 月~1945 年 9 桂林栖,任期1945 年 2 月~1945 年 6 月。地委工作机构,组织部部长,桂林栖,任期1945 年 2 月~1945 年 6 月。方琦德,任期1945 年 6 月~1945 年 9 月。宣传部部长,方琦德,任期1943 年 4 月~1943 年 9 月。
1943 年春天,以新四军第 7 师第 58 团作为基础,连同桐城、庐江、无为地区的地方武装,编为沿江支队。第 7 师副参谋长林维先兼任支队长与政委。同时成立了沿江军分区,由沿江支队兼任,机关驻在无为县尚礼岗。其下辖独立大队、桐东大队、桐西大队、白湖大队、舒庐大队,以及指挥巢南大队,巢南大队属巢无游击支队建制。
1943 年夏秋时节,白湖,巢南大队合编成为白湖团。同年 12 月,独立大队、桐东大队、桐西大队合编为沿江团,皖中军区直属独立团也被划入沿江军分区的建制,依旧称为独立团。1945 年 1 月,新增辖湖东子弟兵团。1945 年 6 月,白湖独立团与军区巢大团合编,重新改编为新四军第 7 师第 19 旅沿江团,并划归军区领导,沿江支队军分区的建制随之撤销。
司令员由林维先兼任,任期为 1943 年 3 月至 1945 年 6 月。政委同样由林维先兼任,时间为 1943 年 3 月至 1943 年 9 月;王集成兼任的时间是 1943 年 9 月至 1945 年 6 月。副司令员为傅绍甫,任期为 1943 年 3 月至 1945 年 6 月。副政委彭胜彪,任职时间是 1943 年 3 月至 1943 年 9 月。参谋长方面,王培臣在 1943 年 3 月至 1943 年 9 月任职;胡继亭于 1943 年 9 月至 1944 年 2 月任职;熊应堂在 1944 年 2 月至 1945 年 6 月任职。政治部主任是何志远,任期为 1943 年 3 月至 1945 年 6 月。副主任为张元培,任职时间为 1943 年 3 月至 1945 年 6 月。
新四军皖江军区沿江军分区下属组织中,中共白湖中心县委会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它宛如一座坚实的灯塔,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为区域的发展指明方向。
县委会成员们齐心协力,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抗日活动和生产建设。他们深入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白湖地区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群众基础日益坚实,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和推动地区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3 年 3 月,中共白湖县委正式成立,其机关驻于无为县西乡的花桥一带,管辖着巢县、无为、庐区的尚礼、关河、槐林、临泉、桥西等五个区委以及湖西工委。1943 年秋,中共白湖县委改为中心县委,机关驻在无为县的尚礼岗一带。
白湖县委后中心县委成立之后,依据本地区所处的环境状况,将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确定为主要的工作任务,领导并组织党政军民协同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主力,于 1943 年 11 月在磨盘山、1944 年 7 月、1945 年 2 月在周家大山等地,持续开展了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自卫战斗,最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战斗进程中,中心县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与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驻军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拥军爱民、拥政爱民活动,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抗战觉悟,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在各区乡党组织的发动下,万余名群众踊跃参加了开挖赵河、修筑防御工程等工作,有效地阻挡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44 年 9 月,在根据地的参军运动里,中心县委及各区乡党组织深入动员群众,迅速掀起了参军热潮,输送了千余名优秀青年加入新四军,还动员了大批青壮年参加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组织。
兆河即现今的马尾河,亦称马运河。其位于槐林的南边、盛家桥的北边,在槐林和盛桥的边上。这条河源自巢湖口,是一条有着重要作用的河流,比如在当年的战斗中,为防御工程提供了关键的地理条件。
白湖中心县委在领导开展支前工作期间,还充分利用战斗的间隙,对所属党组织部署了整党整风工作。通过此项工作,广大党员的无产阶级觉悟得以进一步提高,抗战胜利的信心更加坚定。
同时,白湖中心县委大力强化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行民主建政,引领群众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组织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这一系列举措繁荣了根据地的经济,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让本地区成为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西部的重要屏障。
1942 年,在槐林嘴姜家仓村,现在的槐林镇武山居委会姜仓村,地下党老党员胡经忠同志于抗日战争时期,即 1942 年 8 月,投身新四军第七师的地下革命工作,从事地方武装相关事务。1943 年 6 月,经胡福如同志介绍,胡金忠加入党。入党后,他担任机动基干队班长,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正规部队作战,并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以及推动减租减息等各项政治运动。
1944 年,胡经忠同志响应新四军第七师的扩军参军政策。奉组织决定,胡经忠同志上级朱方友、郑重等同志表扬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当时不论年龄大小,纷纷登上光荣台参军,壮大了新四军第七师的军事力量。
在他的影响下,还有许多人登上了光荣台,例如黄日照、翟必才等十几位同志也加入了新四军。他参与的第一仗是攻打高林桥破庙附近的日本鬼子据点,胡经忠腿部受伤。第二次攻打高林桥的日伪军,后来驻守毛闸嘴碉堡。在部队三个月后,因地方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的需要,他被调回地方。当时跟随蒋天然同志回地方工作,此后一直与雷文、高杨等同志共事,直至 1945 年 8 月 24 日,当时的任务是带领机动基干队配合主力攻克敌人碉堡,抓捕地方的土豪劣绅。1945 年 8 月 25 日,新四军北撤,组织决定将他留在地方进行打埋伏和搞联络工作。
1943 年 6 月 7 月,日军撤离黄姑闸、盛家桥据点,这使得国民党统治区与中共皖中区党委领导的巢无庐地区直接相邻。驻皖西的国民党军队趁机对巢无庐地区频频发起武装进攻。针对此种形势,依照中共皖中区党委的指示,中共沿江地委决定,以中共巢合庐中心县委辖区内划出的庐北党组织,以及盛家桥以西地区的党组织为基础,成立中共舒庐县委,负责开辟和发展庐江东北、西北及舒城县部分地区党的工作,以利于巢无庐中心区和巢湖北岸巢合庐中心县委领导的抗日游击区保持联系。
(未完待续)
(https://www.02sw.net/4435_4435776/5092782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