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程明远传奇免费 > 第十六章 皖北中心县委转移皖中

第十六章 皖北中心县委转移皖中


  姜家仓,现在叫姜仓村,属安徽省合肥巢湖市槐林镇武山居委会管辖。七十年代更改村的名字,责任制归上店大队管辖,1961年属曙光大队,它的周边村庄有上店村、大黄村、小黄村、幸福村(原十八担租)。槐林镇过去叫槐林嘴,又叫焦湖南,也属于巢南山区一部分,从高林(高林桥)到坝镇(魏家坝)、沐集(沐家集),都属于槐林区范围。从兆河(马尾河,也叫马运河)往北,银屏区往南,无为往西至巢湖边都是属于槐林区。槐林区在当时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也是革命老区。

                  1937年1月,程明远到延安抗大14队学习,重新加入共产党。在中央党校13班任队长。“七七”事变后,程明远奉党指示,返回合肥西乡开展抗日活动,和桂俊亭一起,在肥西烧脉岗组建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直属大队,有队员近百人,在肥西严店附近与地主武装王庚年部激战后撤离肥西。

                  1938年5月后,先后在六安、定凤、合巢庐、合巢等县委和中心县委任书记,兼游击大队长、挺进团主任、支队政委等职。

                  程明远1932年任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书记,1938年任中共六安县委书记,组建六安游击大队从事抗日战争。程广星回忆:“父亲1926年至1972年始终在安徽工作,他对我挺严厉的,让我好好学文化,努力为祖国做事情。受他的影响,我的大哥成为了一名海军。”

                  1931年  3月东乡党支部改为东特支部,书记孙子模,组织委员郑默奇,宣传委员陆志远,有党员十五六人,属合肥中心县委领导。

                  1932年  4月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造甲店的双河集组建了200余人的赤卫队,举行了农民暴动,开展扒粮斗争。有数千农民群众参加了扒粮活动。先后扒了郑庄、巷沟、罗小庄、崔祠堂、崔瓦房和下塘集附近的荣家岗、松树岗等土豪劣绅粮仓的粮食,夺取了部分枪支,斗争前后持续了七八天。后遭到国民党合肥县政府调集大批正规军队和地方民团的镇压。许多村庄被烧,一批革命群众被捕,崔筱斋被捕后在下塘集被杀害。

                  1932年  8月由于合肥中心县委遭破坏,东特支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部分人员离开了家乡,支部工作停止。

                  1935年  2月石塘桥东北一带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暴动,从石狮黄、长岗崔、施集、张集、黄疃、李九三、龙山等许多村庄都有农民参加,为首人靳守先、黄文清、傅家法、施荣祖、刘国凡、张光江等,龙山大袁坝一战,消灭县保安队及胡载之部几十人,并包围了栏杆集胡载之圩子。因天下大雨,圩子未打开,后国民党派两个团来“清剿”,参加暴动人员才撤散。整个暴动历时半个月。

                  1938年  春进步青年张帜、许用思、丁植民、王仲一、张学功等人,在周冲小学召开会议,成立了合肥东乡抗日救亡协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1938年  5月日军集结了2000多人,由巢县分两路向西推进。11日,日军一部占领了龙泉山、方山、双山口、白马山高地一线。12日,日军一部六七百人从巢湖北岸越过巢合边界,占领了六家畈、长临河、撮镇。13日,日军又占领了店埠等地。14日,合肥沦陷。

                  1938年  6月东北抗日官兵组织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到肥东马集,消灭了一股川军的叛军部队。7月,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改为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

                  1938年  9月淮南抗日义勇军大队在马集成立,大队长阚伯衡,大队副许用思,政治部主任张帜。大队成立后,上级派茅堃任大队教导员。大队下辖3个中队,第一中队(马集中队),中队长阚伯衡(兼);第二中队(阚集中队),中队长阚毓秀,指导员罗东汉;第三中队(王铁中队),中队长王毅夫,指导员李秉初。该大队成立后,主要在石塘、马集、阚集、王铁地、桑园、龙城一带活动。

                  1938年  9月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奉命向皖东地区挺进抗日,由庐江东汤池出发,经寿县地区,越过淮南铁路进入肥东梁园一带,在石塘桥与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会合。会合后即在肥东、巢县、全椒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  9月新四军四支队八团民运股长周利人和罗东汉介绍张帜、许用思两人入党,同时成立了党小组,组长罗东汉。小组成立后,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建党工作,相继建立了磐石学校、阚集、石塘、马士龙、王铁地等7个党小组,随后建立了党支部。

                  1938年  11月王铁乡抗日自卫大队成立,王仲一任大队长,李秉初(八团派来的)任指导员,龚世群任副大队长,龚国霖任军事教官。

                  冬八团民运股长周利人等发动组织了梁园青年抗敌救亡协会,陈仰贤(苏军)为理事长。后又以梁园青抗协会为主成立了合肥第六区抗敌救亡工作团,团长刘泽民,指导员胡昌明,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  12月为了扫除抗日障碍和打开皖东抗战局面,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在团长周骏鸣和参谋长赵启民的指挥下,包围了盘踞在龙城数年的土顽葛传江据点,八团以两个营包围据点,1个营从侧面打击,阻其退路,1个营为预备队。4个营协同作战,紧密配合,给土顽狠狠打击。葛传江见势不妙,带着残兵向西逃窜。此战共俘敌46名,其中土顽队长1人,毙伤30余名,缴获步枪46支、手枪3支、马3匹。

                  1939年  1月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参谋长赵启民率领一营攻打了三十埠刘沟沿圩子刘孟乙据点。刘孟乙是三十埠地区一霸、维持会的总头子。刘孟乙在合肥沦陷后投降了日军,纠集帮会、土匪等乌合之众300余人,横行乡里,残害人民。八团一营连夜将刘沟沿圩子包围,并发起进攻,圩内敌人无一逃脱,除击毙外,生俘刘孟乙及其参谋长以下100余人,缴获步枪100余支、机枪1挺,战斗结束后,将刘孟乙押到梁园(八团团部驻地)经审讯后处决。

                  1939年  1月中共合二区委在大张祠堂成立,书记孙乐宜,委员罗东汉、李秉初、张帜、许用思。区委下设7个党支部:阚集支部,书记罗东汉;大张支部,书记张庚;石塘支部,书记张学功;马士龙支部,书记马敦金;王铁地支部,书记王仲一;老梁集支部,书记梁正权;大张学校支部,书记×××。

                  1939年  2月日伪军组织了七八百人,向驻在东山口附近的四支队八团进攻,企图一口吃掉八团。八团三营以长矛、大刀和手榴弹顽强阻击,连续打退了敌人3次冲锋。此时,二营从浮槎山插向东山口断敌后路,一营由军高、吕家塘插到庙子岗,进行侧击。激战一天,打退敌人进攻,毙伤日伪军150余人,打死战马6匹。此战极大地振奋了肥东人民的抗日斗志。

                  2月新四军四支队七团参谋长林英坚获悉驻合肥、店埠、撮镇的日伪军将于农历年三十“扫荡”梁园,即率所部100多人和八团七连连夜赶到梁园南25公里的邓岗村,埋伏在公路两侧伏击敌人。早饭后,日伪军200多人从店埠向梁园进犯,进入埋伏圈时,设伏部队迎头痛击,打得日伪军人喊马叫,乱作一团。当日伪军重整队伍企图反扑时,设伏部队已及时撤出战斗,无一伤亡。日伪军继续向梁园进犯。此时,驻守在梁园的国民党保三团一连和梁园商会的自卫队闻风而逃。正当日伪军冲入梁园街上挨家挨户搜抢时,七团部队和地方游击队密切配合,又向敌人发起了进攻,迫使日伪军在梁园不敢立足,向护城方向逃窜。

                  1939年  2月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来到四支队八团驻地梁园。对八团的作战、行动、发展和扩编问题作出了重要决定:一是将八团扩编为八团和挺进团;二是令八团、挺进团开赴淮南津浦路西两侧的凤阳、滁县、全椒、和县地区活动;三是协同皖东工委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培训干部,发展地方党组织和各种群众组织。

                  1939年  2月四支队七团、九团和手枪团先后从舒城、庐江、六安等地东进到肥东境内,部队分布在青龙厂、白龙厂、肖家圩、肖凤集等地,进行抗日斗争。(源于肥东党史方志网)

                  1931年程明远任中共合肥县职工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中共合肥县第二区区委书记,合肥县委组织部部长、书记,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书记兼中共中央与鄂豫皖间交通中心站站长。1932年4月,任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农民开展扒粮斗争,同年9月被捕,判刑5年,在狱中两次组织*食斗争,取得胜利。1936年2月28日,释放。1937年1月到延安,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重新加入共产党。1938年5月,回原籍从事抗日战争,任中共六安县委书记,组建了六安游击大队,兼任大队政治委员。1939年1月,率六安地方武装一大队东进定远藕塘,与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会师,任团政治处主任。2月,兼任中共定凤县委书记,1940年8月任中共合(肥)巢县委书记。

                  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庐北地方游击队成立,队长沈其德,皖西北中心县委派小赵(赵大有,亦称赵黑头)前来担任军事教练,帮助游击队队员进行军事训练,主要活动在庐北和巢湖南岸。

                  1932年春,皖西北中心县委决定将庐北特支和三河特支合并,在合庐交界的三河、白石山一带建立中共合肥南区区委,书记先后由赵海波、颜文斗、孙仲德担任。

                  1932年7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恢复,中央巡视员陈文在合肥召开党的负责人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秦全(程明远)任书记,中心县委直属中共中央,负责指导合肥、舒城、庐江等县党的工作。

                  1933年3月5日,拂晓,庐北游击队20余人化装成卖鱼的、卖草的、卖杂货的农民,巧夺巢南高林桥商团长枪15支。

                  1933年3月,桐庐县委遭到破坏,马哲聪到舒城县打游击,沙溪区委停止活动。舒城特区委员汪伯民派石文章到庐江东汤池、大马槽、白果树等地发展党员。7月,合肥南区解散,白石山支部直属合肥中心县委领导。同年8月1日,白石山支部划分为3个支部,成立庐江特区委。10月20日,庐北游击队在鲍家塘被县常备队和戴家桥、白石山、盛家桥商团等反动武装包围,由于小赵枪法准,指挥得当,队员勇猛,将敌击败,缴获长枪六只。

                  1934年9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派张家声回庐北做党的恢复工作,先后恢复了鲍家塘、詹嘴岗、戴庄、范家岗、晒死鸡、宋家围子、罗家埠以南等党支部工作。随后,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书记刘敏及曹云露、张如屏、陈郁发、杨银声、顾鸿、凤兆庐、皖西北游击大队,也先后来到庐北地区,帮助恢复,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广大农民开展扒粮斗争,打击反动势力。

                  1935年5月,巢南沐家集、庐江盛家桥和巢、无交界处一带的农民,为反抗地主的残酷掠夺,在红军庐江地方游击队负责人何泽洲的率领下,组成一支500余人的扒粮大军,冲向庐江大地主宛新如、季大功的家,捣毁粮仓10多处,扒出大米四五百担,分给贫苦农民。这次扒粮的斗争胜利,使巢南一带群众初步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生存,此后,扒粮斗争的不断出现。1937年4月,春荒严重,贫苦农民忍饥挨饿,地主却借机大放高利贷,卜庙、高林、槐林、坝镇等地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在进步人士郑其明、陈国胜、赵开国等人带领下,手拿大刀,红缨枪和扁担、布袋,先后捣毁大地主徐兴义、徐保初、徐兴广等家的粮仓,扒出大米200多担。反动的县政府组织民团和常备队前来镇压,郑其明等13名扒粮首领惨遭杀害。

                  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和国民党保安队及流亡在皖西北的东北军的围追,皖西北特委及游击师先后两次遭受重大损失,党的基层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特委在庐(江)北召开会议,改选并充实了特委领导机构,书记刘敏,副书记曹云露,组织部长张如屏,宣传部长曹云露(兼),军事部长孙仲德,农运部长张士发,妇女部长凤兆鲁,青年部长杨银声。另外,新增顾鸿、奚业胜、陈郁发等委员。会议还确定了特委今后的活动方针:保存革命力量,巩固原有组织,坚持武装斗争与职业掩护并举,暂时撤离舒城、六安、合肥一带,分散开展秘密活动,相机开辟新区。1936年3月,特委成员分成5个小组,分散到各地坚持。特委组织部长张如屏以米商身份来到巢城,在巢城北大街租民房,作为特委机关中心联络点,联系和领导分散在各地的特委成员及游击武装。特委书记刘敏,青年部长杨银声、委员奚业胜等在巢县黄麓师范和中庙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在学校及周围一带乡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特委委员、军事干事顾鸿带领游击武装在巢南、庐北一带活动,并在无为的瓜棚、巢县的沐集和坝镇等地发展队员,建立党的秘密交通联络点。1937年6月,特委成员根据中央指示,先后分两批赴延安学习。至此,皖西北特委不复存在,后来,中央组织部巡视员宋天觉到安徽,负责安徽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居巢地方史》)

                  1936年10月,特委军事部长孙仲德、军事干事顾鸿等一行15人化装成学生,在巢、无、庐三县接壤的六凤山,利用农村开赌唱大戏的机会,登台向数千名群众散发宣传抗日救国的传单。孙仲德代表党组织在台上公开发表抗日演讲,孙仲德指出,“九·一八”后,东北三千里河山易色,目前日本帝国主义正大举入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面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孙仲德强调,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愿与国民党、国内各阶层人士在挽救祖国危亡的基础上团结一致,筑成一道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愿洒热血,抛头颅,奔赴抗日最前线。孙仲德在演讲中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的阴谋,指出,同室操戈,只对日寇有利,对民族的敌人有利,亲者痛而仇者快。他大声呼吁:“自家人不打自家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他号召各阶级、阶层人士团结起来,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生存而奋斗。孙仲德在演讲激发起全场观众的强烈爱国情绪,在场群众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做亡国奴”等口号,当场有四五百名农民、青年学生报名要求参加共产***的抗日武装。

                  皖西北特委的这次抗日宣传活动,既激发起巢县、无为、庐江三县边界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又扩大了党在该地区的影响。

                  1939年1月16日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先后由周恩来、秦邦宪、王若飞、董必武等任书记或代理书记,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和港澳地区)及海外党组织,以及在此范围内设立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社等公开机构。在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南方局坚持贯彻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广泛开展统战、文化、军事、群众、外事、党建等各方面工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战时期****的发展,提高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威望,扩大了在世界的影响。

                  (未完待续)


  (https://www.02sw.net/4435_4435779/5354588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