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称陛下最新 > 第172章 李嗣业

第172章 李嗣业


皇室不比百姓,兄弟之间竞争的是一个天下。

在李承乾登基称帝之前,他的这些兄弟全都是潜在竞争者。

兄友弟恭,弟先恭。

他这个兄长才能友善。

“看来我这个弟弟,明白了。”李承乾将权万纪送来的密奏丢进了一旁的火盆当中。

只有李恪先死心,他才有善心,不然的话...

那些遗老遗少,虽然在隋朝灭亡的时候不敢吱声,但是一旦在唐朝有一点不顺,就开始回忆往昔了。

要是李恪不做个表现出来,让那些遗老遗少对李恪死心。

他就算一心想要留李恪的性命,人家根本不领情,等到地方积蓄力量直接给你闹个大的出来,那不是喂狗了吗?

那还不如杀了算了,无外乎背上一点刻薄寡恩的骂名罢了。

只要大唐能够在他的手上走到更伟大的地步,刻薄寡恩又算得了什么呢?

后人自会给出评价。

就跟晋朝一样,司马家要是再篡位以后将晋朝搞得比肩汉唐,也不至于留下了千古骂名。

“荥阳郑氏吗?我还以为会是太原王氏呢。”

相比较啊荥阳郑氏这么一个不专业的家族,太原王氏都可以算得上是造反专业户了。

而且这家子造反失败一次便分一次家,导致到最后,天下王氏出太原...

“天皇贵胄啊,埋葬了多少的骨肉亲情。”李承乾看着密奏燃尽以后,便起身走出了帐篷。

在外边,神通大将李嗣业已经等候多时了。

“殿下。”

史书记载的七尺男儿李嗣业的身高虽然没有两米那么夸张,但是一米九还是可以的。

这样的身高加上标准的武将身材套上铁甲,宛如人形高达。

“嗣业,这身甲胄和兵器可以习惯?”李承乾指着他手中那个长柄两刃刀说道:“虽然一时半会我弄不出那么多的陌刀出来。”

“但是这种刀的锋利程度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

极薄的刀片换来的是极致的锋利度,代价就是这种兵器是一次性的,可能都撑不过一场战斗便已经报废了。

“而且相比较陌刀,长柄重斧更加实用一些,等到明年长柄重斧的产量便可以将你们的装备换下来了。”

李承乾并没有迷信陌刀的强大,在他看来,要是真的实用性特别高的话,这些东西是不会失传的。

既然到宋朝常见的破甲兵器是长柄大斧,这就说明这种造价昂贵的兵器在时代潮流的推进中被淘汰了。

“虽然使用的不甚顺手,但是只要是能够上场杀敌,都无碍。”李嗣业对这个武器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耐久度太过低下了。

在他测试的时候,常常砍对方一两杆长枪刀片便已经卷了。

“本就是为了应急特意调拨过来的。”李承乾摇摇头朝前走去:“现有的库存也就能支持一场战斗。”

“所以不顺手也就不顺手了吧,用过以后,这个玩意也就停产了。”

“我还以为他们能够掀起什么全国性质的叛乱呢。”

“结果,还没动手,自己内部就不统一。”

李承乾嗤笑一声带着李嗣业继续朝着前方走去。

“这两千人就交给你了。”一边走着李承乾一边说道:“这里面的骨干都是从我铁浮屠当中抽调过来的。”

“让这些精通马术的重装骑兵下马来填入你的重步兵队伍里面,确实有些太过浪费了。”

“也就是高宠现在不在而已,不然他肯定会对此抱有很大的怨言。”

“不过这种不成规模的重装骑兵,在战场上本就无法形成一锤定音的效果,还不如拆掉得了。”

金国的那种铁浮屠合札猛安,是在金国鲸吞辽国的那场战役结束后,从二十万南征北战的百战精锐中挑选出来的那么数千人组成的重骑兵。

不管是马还是人,都要精挑细选,否则根本经不起糟践。

李承乾这三百人的重骑兵除了摆设以外,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倒不如拆掉,用这三百人作为军官骨干组成李嗣业手中的重步兵了。

“末将,定不辜负殿下的期望。”

李嗣业对于那三百人的水平也是心知肚明的,这样的马术,结果却被调来做步兵。

足以可见时间紧迫和李承乾的厚望。

“期不期望的,也都要看这一战了。”

李承乾抬头看着晴朗的天空:“将这几家刺头解决了,我也就能将心思都用在外边了。”

“要是打不赢,所谓的新政,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宋代几个皇帝的改革失败就是因为手里的军权不足以让他完成改革。

以至于被几个文臣威胁就放弃了。

要是后面抽到了文彦博,他要是跟李承乾扯什么与士大夫共天下,李承乾就敢将他贬去烧石灰。

这不是扯淡吗?

要是士大夫阶级真的那么好,宋朝怎么能混到那个地步?

不过他们对内的统治倒是蛮厉害的,那么严重的农民起义愣是干不掉宋朝。

但是光顾着内斗了,大辽被金国吞并以后的残部,大宋朝廷都打不赢。

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李承乾走到大营外,坐上马车以后,对着身边的崔季舒说道:“就按照原本的计划来吧,参吴王赌博的奏章呈上去,看看陛下什么反应。”

虽然天气逐渐变暖了,但是这么远的路,坐马车还是比骑马暖和一些。

“权御史的意思是,他觉得陛下可能会首先谴责他,所以求殿下为他援护一下。”崔季舒说道。

“他倒是挺理解当朝陛下的。”李承乾笑道:“陛下对于这个儿子就,可不是一般的喜欢。”

“又或者说,在他看来,李恪才是最像他的儿子就,可惜因为血脉的原因,不管是大臣还是他自己,都没法过了这个槛。”

不然李承乾也不用被压抑到贞观十六年了。

早点被废说不定还不用遭受那么多的折磨。

...............

.................

“???: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https://www.02sw.net/4440_4440434/140729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