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欺骗意识的底层逻辑
顾然说完。
直播间里的弹幕和礼物,开始彻底爆发。
顾神依旧稳定发挥,
甚至相比较于昨天直播的抽象和晦涩,
今天很显然要直白很多,
也更加让他们感到诧异。
因为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如此深层次的考虑过这个问题。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曾经开展过一项“每天接受多少信息”的研究,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大约34G。
其中信息量相当于10.05万个英文单词。
而如果换算成有效信息,
那就意味着一个成年人每天处理的信息在三百三十个左右。
实际上有三百个信息,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完成了处理。
而剩下三十个,或许还会有一些印象。
但即便如此,直播间数百万人,没有一个人思考过“大概率会”和“基本不会”到底是随机还是肯定。
因为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定论。
如果不是顾然提起,他们恐怕永远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毕竟相比较于面前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工作,
面对生存和竞争带来的压力,
其他问题都显得无足轻重,
谁又会去思考这些问题呢?
因此,当顾然带领着他们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维风暴之后,
生锈的大脑,似乎又被涂抹上了润滑油,
也是开始转动了起来。
……
科工部会议室中。
那名杰青激动的叩打着桌子,脸上满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信息:“是的,就是这样!”
“他把我心里的想法完美的讲述了出来!”
“我就是这样想的!”
“我刚才说的是‘语言上的随机,是意识上的肯定’,和他说的如出一辙!”
“看,是不是不谋而合!”
这位杰青激动的心潮澎湃。
科工部的其他成员,都是纷纷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们敏捷的思维,很快从中察觉到了一些让人不由得深思的重点。
“意识量化?”
“意识只能输出确定和假随机?”
“元结果……”
“那岂不是意味着元结果和意识处理输出后的结果会有偏差?”
“就好像0.99999输出为1,这个偏差虽然看上去可以忽略,但有些特定的情况下影响可能会非常巨大啊。”
看着一众成员的热烈讨论,
在一旁稳坐钓鱼台的丁一,也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很显然,顾然的发挥依旧稳定,目前的效果,他颇为满意。
“顾然在之前的直播中,提出过一个欺骗意识的概念,这个算是对那个概念的延伸。”
丁一道:“不过之前或许是偏哲学了,这次算是用物理层面对那个哲学概念进行了解释。”
一众成员听着丁一的解释,纷纷倒吸了一口冷气:“我们这个小师弟……有点东西的啊。”
“关键是这个问题他是怎么想到的?”
“正经人很少会去反思自己的回答是真随机还是假随机的问题吧?”
虽然对于顾然的科研能力无法评判,但和昨天一样,他那天马行空和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思维角度,彻底折服了众人。
关键是这不是什么很惊天动地的猜想,
这就非常常见。
常见到基本上每天他们都会说无数次类似的词句。
“会”、“不会”、“大概率会”、“基本不会”……这样的话,恐怕一天就要被全球人说上千亿次。
可没有一次会引起注意。
顾然怎么就这么奇葩呢?
……
中科院,内部群中。
第一条消息还是直播间分享。
胡安和赵恒、赵航、王苏杭等人,此时一边看着直播,一边盯着群里的动静。
几乎都在纳闷。
难道院士们都睡了?
按理来说不应该不感叹一句吧?
还是顾然的表现不够好?
不应该啊……
在众人焦急等待的时候,
终于,第一条回复突然出现在了聊天界面上。
尹妍【材料院】:这个顾然……我觉得还真有点不简单。
看到尹妍院士的回复,胡安赶忙给赵恒私聊:“老赵,尹院士是你找的托吗?”
赵恒此时已经长长松了口气,因为尹妍还真不是他找的托,这是实打实的发自内心的感叹。
“当然不是。”
赵恒刚回复没多久,紧接着其他院士也陆陆续续开始发言。
他们并非不感叹,
而是担心大半夜只有自己不睡觉在傻乎乎的看直播,
这样会显得有点特殊,
有些呆,
因此,当看到尹妍率先发言之后,他们也就紧跟着接龙了起来。
没一会儿,原本安静的内部群,顿时成了中科院深夜打卡报道群。
几乎绝大部分院士,都在此刻表达着对顾然的意外。
以他们的科研年龄和教学生涯,在各大高校和研究所见识过无数天才。
但像顾然这样的,
是第一次见到,
而他们也一致认为,或许也不会再见到第二个了。
……
顾然此时看着反应极为热烈的直播间,缓缓拿起了牙刷杯,品了一口自制的牙膏茉莉奶茶:
“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哪个省状元当然能考上大专以上的高校,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他百分之百考到大专以上,毫无疑问是太绝对了。”
“因为在大脑对所有元素进行叠加的时候,哪怕有一亿个元素支持他能考上,也总会有一两个不稳定元素在对立面或者处在不左不右的叠加态,”
“所以它的元结果可能是无限趋近于1的一个不确定数,只是在意识的处理后,最终变成了1。”
“最后用语言表述,也就成了确定的答案。”
说着,顾然捧起了水杯: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回上次直播的时候,我们讨论过的那个问题——欺骗意识。”
“通过刚才我们的例子,趋近于1的不确定数,意识处理之后最终变成了确定数1。”
他目光突然凝重了起来:
“那么,能让意识误判为确定数1的极限数字是多少?”
“0.9999?”
“0.99?”
“还是0.9?”
“而能让意识误判为‘很可能会’的极限数字是多少?”
“0.6?”
“0.51?”
“还是0.8?”
“我们或许很难判断意识是怎么进行量化的,但不重要,因为这是哲学家要做的事,”
“而我们要做的是,该怎么让这个数字提升到足以让意识产生误判的区间。”
顾然缓缓把牙刷杯放在嘴边,
接下来的内容,
值得再饮一大白。
(https://www.02sw.net/4459_4459153/137140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