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举棋不定
当日在周府宴上,穆栩除了与周侗几人谈笑风生之外,便与岳飞说话最多,尤其再听到他说,自小就在外公的指导下,苦读《孙子兵法》、《太公六韬》等兵书后大加赞赏,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穆栩心中也明白,岳飞日后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名声,的确有被神化的嫌疑,他其实就是个纯粹的军人,一个有着保家卫国理想的军人而已。
就拿岳飞民族英雄这个头衔来说,后世不认可这种观点的人,也大有人在。毕竟经过民族大融合,彼之英雄,便是我之仇寇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事不好再提。
同样的例子还有武悼天王冉闵,某种程度上讲,他比岳飞的待遇更惨一些,岳飞最起码还有人悼念,其名头算得上家喻户晓。
而冉闵呢,又有几人知道他的名头和功绩,这个几乎以一己之力,拯救江北汉人不被绝种的人物,始终只能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再说回岳飞,后世随着网络的发展,对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几点。有些人以他曾背叛王彦、杜充、杀死亲娘舅、镇压农民起义、部下强抢民女等事来污蔑他,说他是个奸臣,不念亲情,沽名钓誉,甚至很会邀买人心。
在穆栩看来,说这种话的人,才是别有用心之徒,其行为之无耻,着实令人鄙视。
首先,岳飞肯定不是一个完人,这点无可否认。但倘若说他是个奸臣,那就是在睁眼说瞎话了,是对其最大的侮辱。
但凡了解南宋初年历史的人,都应该很清楚一点。倘若没有岳飞等人在黄淮一带奋力抵抗金人南下,就凭借赵构、秦桧等人的德行,南宋怕是早就亡了,汉人在蒙古人到来之前,就该先一步沦为亡国奴。
没有岳飞等人,打得金人丢盔弃甲,南宋朝廷拿什么去和金国议和,难道金人就这般好心?
要是岳飞真是个奸臣,他完全可以凭麾下实力割据一方。更有甚者,还可以学习刘豫等人投靠金国,为自家谋求富贵。
但他怎么做的?他努力抗击金人入侵,其后更是被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最终冤死于狱中。
就这么一个人,如何都不该和奸臣、沽名钓誉等词,联系到一起吧?
至于岳飞被人诟病的其他几点,先说王彦、杜充之事,表面上看他确有背弃二人的嫌疑,但此事不是不能可以理解。
因为岳飞当时正值年轻气盛,满心只想着抗击金人,可偏偏王彦等人却对抗金之事推三阻四、逡巡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岳飞脱离他们,就好比后世之人跳槽一般,又何错之有?
插句题外话,后来事实证明,王彦是被冤枉的,为此岳飞曾多次向其请罪,可惜王彦都坚决不肯接受。
再说岳飞杀舅之事,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有次岳飞驻军徽州,其舅仗着他的权势,在城中不断欺压百姓。
久而久之,百姓忍不可忍,便将其舅告到岳飞那里,而岳飞此时尚且念及舅甥之情,只将此事告诉了他的母亲,之后此事便以其母姚夫人狠狠责骂其舅告终。
虽只有这么一件小事,但也能从侧面看出岳飞舅舅的秉性。果然此事发生不久,其舅姚衮就对岳飞怀恨在心,在某次和岳飞两人单独出行时,这厮竟用箭去射岳飞。
好在岳飞身手敏捷,才躲过致命一击,只被射中马鞍。到了这个时候,岳飞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便亲手处决了舅舅。
杀了这么一个混账东西,难道不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有人偏以此事为理由,攻讦岳飞不念亲情,这分明就是强词夺理。
还有岳飞镇压农民起义一事,就更是欲加之罪。首先,站在岳飞的角度而言,他是大宋之臣,那么他去平定地方叛乱,自是忠君爱国之举,乃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
其次,岳飞平定的是钟相、杨幺之乱。只要稍微去查看下这段历史,就应该知道,钟相、杨幺这场起义,完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他们在起义之初,曾以“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为口号。这对当时饱受苛捐杂税荼毒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使的义军很快发展到近四十万人。
那钟相、杨幺履行他们的诺言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非但没有,反而对百姓的剥削,比南宋朝廷更甚一筹。
钟相在起事之初,就自立为楚王,再他被杀之后,继任者杨幺又自称大圣天王。两人名号看似不同,但却一样的骄奢淫逸,内外规制与南宋朝廷并无区别,连龙椅、龙床都要镶金嵌玉,家人手下更是有样学样,将百姓祸害的不成样子。
而且杨幺不但自己享乐,更滥施兵威,焚烧无数宅院庙宇,滥杀官吏书生僧道,把滥杀无辜称为“行法”,将野蛮烧杀与反抗朝廷压迫混为一体,给洞庭湖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致民不聊生,直到岳飞平定杨幺之乱后,当地才渐渐恢复元气。
最令人痛恨的是,杨幺还曾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企图与伪齐、金国勾结,两面夹击图谋南宋。只是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岳飞所部在邓州、襄阳、唐州等地接连取得大胜,严重挫败了伪齐和金国的锐气,才使得此事不了了之。
因此,可以这么说,岳飞平定钟相、杨幺之乱,不但没有错处,反而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民族,都大大有功。
最后再说说,某些无耻之徒污蔑岳飞,说他沽名钓誉、邀买民心。这些人的依据,是这么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岳飞麾下大将韩顺夫纵容亲兵强抢民女。
这个理由之牵强,稍有理智之人就不该信。只因作为一个麾下有着十数万兵马的大将,岳飞手下有几个害群之马,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可到了这些人嘴里,好像韩顺夫的行为,是岳飞指使的一般。直接无视了,岳飞在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尽诛韩顺夫及其亲兵之举。
第二件事,因为士兵粗心大意,在买东西时,少给了百姓几文钱,就让岳飞将其军法从事。
咱们先不谈,这个士兵到底是真无意,还是有意沾百姓便宜,毕竟此事已无从考证。但岳飞身为统兵大将,去维护军纪何错之有?
或许有人会为这个小兵不值,觉得岳飞有些小题大做。倘若有人真如此想,那才是大错特错。
古人尚且说,“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所以,岳飞的所为,看似极为不近人情,却恰恰是一个统帅真正应有的素养。
殊不知,正是有了岳飞的这些举措,才使得岳家军对百姓秋毫无犯,成了古往今来都数的着的强军,可以与当时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金兵媲美。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穆栩的一家之言。但不管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也不能仅凭一些破风捉影的事情,就去诋毁,甚至是污蔑他吧!
如果岳飞真是某些恶毒之辈口中那个样子,那后人就不会为他的结局而感到悲叹!史书更不会用“莫须有”,来形容赵构、秦桧这对君臣,对岳飞的迫害。
……
岳飞又不是傻子,自然能感受到穆栩对他的善意。虽有些不明其故,但却更加坚定了他投军的想法。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岳飞其实心下很清楚,以他们家的家境,再供养自己习武,已是不可能之事。
这些年来,要不是师傅周侗不时暗中接济与他,他恐怕早就和乡间别的少年一般,去田间务农帮衬家里了。
因而,家境的不如意,也是岳飞迫切想要从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提岳飞的小心思,且说酒宴结束,穆栩便提出了告辞,周侗自是开口留客。
穆栩则回道,“谢过老爷子好意,我还有两位同伴和一百亲兵,在镇里客栈等候。待我回去安置好他们后,会再来登门拜访。”
周侗一听这话,便不再劝说,只是说道,“既然如此,那老夫也不便留客,不过希望二郎可以留下小住两日,老夫有一些武艺要传给他。”
对这种好事,穆栩岂有拒绝之理,当即就替武松答应下来,还不忘叮嘱其好生学习。
在送走穆栩之后,周侗将岳飞单独叫到静室,开门见山问道,“鹏举,你可是想投入穆将军麾下从军?”
岳飞点了点头,如实答道,“徒儿是有这个意思,可是有何不妥之处?”
周侗摸了摸下颌的胡须,沉默片刻才道,“为师也说不上来,只能说有好有坏吧!”
“还请师傅明言,徒儿洗耳恭听。”
“好的方面是,穆将军英雄豪迈,志向高远,麾下又有你几位师兄在,自不愁没你建功立功的机会。坏的方面是,你加入他的麾下,日后有可能会与朝廷兵戎相见。”
此时的岳飞,到底人生阅历尚浅,听得此话立时脱口而出,“师傅是说穆将军有谋反之意?”
周侗摇头苦笑道,“为师不过是一介武夫,哪里能看破穆将军心思?但依我…”
“那师傅为何有此一说?方才在席间,我可是听那位柴大官人说了,穆将军已被天子召为女婿,他既身居高位,又贵为当朝驸马,岂有作乱之理?”
岳飞对穆栩印象极好,因此不等周侗将话说完,他就下意识的辩解起来。
周侗见状,不由笑骂,“你这小子,为师话都没说完,你急什么急!”
岳飞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是徒儿之错,还请师傅继续说下去。”
“老夫之所以有这个顾虑,原因无非有二。一者,穆将军非大宋将门出身,乃是通过招安成为一地节度使的,天然就被朝廷文武排斥。
二者,这大宋朝向来就瞧不上咱们武人,更何况是穆将军这般兵强马壮的武人?而且日后朝廷若强行收回云州等地,就算穆将军愿意,但他手下也会愿意吗?老夫看未必啊,到时你如何自处?”
听了周侗这一番分析,岳飞一时也有些迷茫,不知真到了那一天,他又该怎样抉择?
周侗看他这个样子,便挥了挥手道,“罢了,你且回家去吧。这个问题,你有的是时间慢慢考虑。老夫只送你一句话,做人无悔于心就好!”
从周府出来,面对张显等伙伴关于投军的问题,岳飞皆以还未想好为由,搪塞了过去。
待与几人分别,岳飞神不守舍的,和弟弟岳翻回到家中。正在院里修理锄头的岳和,在看见大儿子怀里的宝刀后,不由皱眉道,“咱们欠你师傅的已够多了,怎么又收他老人家的东西?”
岳飞先是一怔,随后才反应过来,父亲是在说他怀里的龙雀刀,方要出言解释,不想母亲姚氏已闻讯从屋里出来,“鹏举收周师傅东西了?”
“父亲、母亲,你们误会了,大哥的宝刀乃是穆将军送的!”却是岳翻不想大哥被冤枉,急忙替他解释道。
岳和夫妇听后更是糊涂,由姚氏问道,“你口中的穆将军是何人,为何又要送你大哥宝刀?”
岳翻与有荣焉的将今日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末了还得意道,“王贵和我说,他偷听到了师母和武师兄说话,据他们所言,此刀价值不下万贯!”
“什么!”姚氏惊得不知如何是好,忙去看丈夫岳和,却见其同样目瞪口呆,她急忙说道,“当家的,你快出个主意!”
岳和毕竟是一家之主,此时已稍稍冷静了一点,他盯着岳飞询问道,“鹏举,那位穆将军可有说,为什么要送你这般贵重的礼物?”
岳飞其实也想不明白,索性就把穆栩和他说的话,一五一十讲给父母,让二人做个评断。
岳和仔细琢磨一番,有些不敢确定道,“听了你的话,好像那位穆将军是真看重于你。”
说到这里,他不由自嘲道,“娘子,我们还是别瞎猜了,咱们家不过是最地道的平头百姓,有什么值得人家贪图的?”
姚氏一想也是,但她到底还是放心不下,便提议道,“不如我下午回趟娘家,向父亲请教一番,就此事征求下他的意见。”
岳和眼前一亮,赶紧答应下来,“不错,岳父见过识广,定然能给咱们解惑。”
当下,姚氏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拉着儿子岳翻做伴,匆匆出门而去。
好在姚氏娘家离岳飞他们家所在的村子并不算远,徬晚时分姚氏便已返回,同来的还有姚氏父亲姚大翁,以及姚氏弟弟姚衮。
姚大翁自来对外孙岳飞青睐有加,认为其长大必然可以光耀门楣,所以他此来的目的很单纯,仅仅是出于关心外孙。
而姚衮则不然,这厮在听到外甥得了一柄价值万贯的宝刀,并被贵人所赏识后,如何还能坐的住,便想跟着同来,看看能否占些便宜。
(https://www.02sw.net/668_668633/7286879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