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全文小说 > 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第349章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锦衣卫原名仪鸾司,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

后改组为锦衣卫,其主要职能为侍卫仪仗、侦缉廷杖、对外情报,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很多人认为,锦衣卫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搞特务活动。

那就太印象流了。

它真正重要的职务是侍卫仪仗,也就是皇帝亲军。

他们代表着皇帝的颜面,动他们就是打皇帝的脸,视同谋反。

所以,即便世人再痛恨锦衣卫,也只是弹劾他们,没有人敢私下对他们动手。

更别提放火烧锦衣卫的衙门了。

淡马锡岛上的那些人,竟然猖獗到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现在已经不是朱樉残不残暴的问题了,而是淡马锡到底发生了什么。

竟然让那些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火烧锦衣卫衙门也要毁灭证据。

就连利益相关的那些权贵,神情里也充满了错愕、震惊以及……恐惧。

他们知道淡马锡出了问题,但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

毕竟那地儿远离大明本土,很难获知详细情况。

在他们想来,不外乎就是欺行霸市之类的,又能算得了多大的事儿?

钦差过去查了,大不了就是闹一闹。

以往都是这么干的,只要闹起来他们就可以在朝堂做文章,攻击钦差。

而钦差为了不将事情闹大,往往会选择退让。

到时候他们再交出几个替罪羊,让钦差能交得了差,你好我好大家好,多么完美。

然而这次的事情却接连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首先,朝廷派过去处置此事的钦差是秦王朱樉,而且还是带着两万多亲王卫队过去的。

他们对付别的钦差那一套,对朱樉完全没用。

其次,那些白手套竟然这么狠,为了毁灭证据敢烧毁锦衣卫衙门。

所以……他们到底瞒着我们干了什么?

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看向了摆放在大殿中央的那一排箱子。

然后,弹劾朱樉的人分化成了。

一部分清流,本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想法,强烈要求打开箱子清算所有人。

还有一部分则突然哑巴了,站在一边半不出一句话。

就在这时,李善长忽然站出来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这些箱子不能打开。”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讶不已,他怎么会反对?

莫非淡马锡那边有他的产业?很多人都很合理的对他产生了怀疑。

甚至不少人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借此机会弹劾李善长。

如果能将他逐出朝堂,那好处可不要太多。

朱标惊讶的道:“哦,为何?”

李善长说道:“陛下,此事涉及官员众多,若打开箱子恐怕会波及半数朝臣。”

“朝廷动荡,会影响到国祚稳定,还会殃及新政。”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说道:“韩国公所言不无道理。”

见他似乎产生了动摇,清流们不愿意了,纷纷站出来反对。

“焚烧锦衣卫衙门形同谋反,若不查天子威严何在……”

“除恶务尽,明知奸臣在朝却视而不见,非明君所为也。”

“胡惟庸案、空印案、赵瑁案,哪次不是牵连半个朝堂的官吏,太上皇可曾姑息养奸……”

“陛下,臣弹劾韩国公,或许参与了淡马锡之事……”

本来朱标还很认真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当听到有人弹劾李善长,脸顿时就黑了下来:

“诸卿慎言,不可无故攀咬大臣。”

“证据就在这里,若打开证明韩国公的清白,以诬陷罪论处。”

此言一出,那些试图攀咬李善长的人顿时不吭气了。

没人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来赌这玩意儿。

关键是,就算赌赢了最大的好处也落不到自己头上。

李善长感动的道:“谢陛下信任,老臣铭感五内。”

朱标点点头,问道:“韩国公依然坚持不开箱吗?”

李善长郑重的道:“正因为陛下信任老臣,老臣才更认为不能开箱。”

你信任我,我就要报答你。开箱会引起动乱与国不利,所以我更要坚持意见。

朱标感慨的道:“韩国公真乃国之肱股也,然群情激愤,如之奈何啊。”

眼见皇帝真的动摇了,利益相关的官僚们纷纷站出来声援李善长,不能开箱啊。

国家的大好局面不能被打破。

清流一方虽然不敢再攻击李善长,却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罢休,纷纷站出来反对。

眼看双方就要陷入口水战。

至于朱樉屠杀九万人的事儿,已经没有人提了。

特么锦衣卫衙门都被烧了,没杀光那都是朱樉心慈手软了。

谁再敢揪着不放,万一把太上皇给招回来,那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就在群臣没注意到的时候,陈景恪和邱广安完成了眼神交流。

邱广安整理了一下仪表,内心里斟酌了一下用词,然后缓步出列道:

“陛下,对韩国公之言,臣不敢苟同。”

这是大佬要出来打擂台了吗?很多人都兴奋起来。

再往深处想,李善长和邱广安都是坚定的革新派,莫非革新派内部也出现分歧了?

朱标眉头微皱,问道:“哦,邱学士有何高见?”

邱广安回道:“韩国公的顾虑臣能理解,淡马锡之事牵扯甚广。”

“若大肆株连不利于国家稳定,也不利于新政的推行。”

“然幕后之人的作为,已经在事实上阻挠了新政的施行,使朝廷在淡马锡的数年经营毁于一旦。”

“若不加以严惩,如何震慑人心,谁还会把新政放在心里?”

“如果人人皆效仿之,必将国之不国矣。”

此言一出,清流深以为然,纷纷站出来支持。

朱标眉头皱的更紧,似乎陷入了为难之中:

“韩国公以为如何?”

李善长回道:“邱学士所言不无道理,然过于片面了。”

“确实有很多朝臣在淡马锡置办了产业。”

“然淡马锡远离本土,他们也并不了解那边具体发生了什么,很可能被雇佣的掌柜给欺骗了。”

“所以,严格说起来诸公也是受害者。”

“如果陛下能给他们一次机会,大家定会感念圣恩,日后尽心为国效力以弥补自己的过失。”

“如此,岂不是比大开杀戒更好吗。”

利益相关群体纷纷站出来支持。

韩国公说的对啊,我们……呸,那些人也是被欺骗了。

如果陛下能宽恕他们,他们一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邱广安质问道:“韩国公所言不无道理,然新政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再折腾下去,耽误时间不说,好好的政策就变成害民之策了。”

“如果万民对新政产生误解,后果不堪设想。”

清流:啊对对对,邱学士简直就是我们的嘴替,要严惩。

利益相关群体,则期盼的看向李善长,我们的嘴替该你上场了。

李善长反驳道:“诸公在淡马锡置办产业,何尝不是对朝廷新政的支持。”

“我相信,以后他们依然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新政。”

“且有了这次的教训,他们将会更明白如何支持新政。”

“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陛下何不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如果他们再犯,届时无论陛下如何处置,相信他们都不会有任何怨言。”

利益相关群体:韩国公说的太对了,我们……那些人一定会继续支持新政的。

请陛下一定要相信他们,就给他们一次机会吧。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朱标的态度逐渐倾向于李善长。

最终他下达了一条命令:“将这些罪证全部拉到殿外当众焚毁……”

然后他看着群臣,严厉的道:“希望诸卿牢记今日之言,若再让朕发现谁阻挠新政施行,严惩不怠。”

清流很是不愿,却也没有办法。

利益相关群体则是大喜,纷纷表示一定牢记皇恩支持新政。

淡马锡之事就此落下帷幕,算得上是轻拿轻放了。

接下来,朱标下令在淡马锡设置特区,并将特区的性质大致讲了一遍。

设立一个全新的行政区域,还给予如此多的特权,放在以前必然会遭到群臣反对。

即便是改革派也认为有些激进了。

但今天,只有部分清流站出来反对,大多数人都表示了支持。

至于原因……看看外面正在焚烧的罪证就懂了。

特区的官员任命,也当场确定下来。

傅安担任特区总督,又有五名内阁行走分别担任不同的要职。

从特区的设立和总督等官员的任命,让群臣意识到朝廷对淡马锡的重视。

事实上这就是一句废话,为了给特区扫清障碍,一口气杀了九万人,已经证明朝廷有多重视此事了。

早朝结束的时候,那几大箱子证据也全部化为灰烬。

至于皇帝是不是留了备份,大家并不担心,就算没烧又能如何?

摆出这副姿态就说明既往不咎。

如果事后再拿出证据,说要清算淡马锡岛的事情,就算是清流也会站出来反对的。

皇帝失信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什么叫金口玉言,什么叫一言九鼎?

不仅仅是指皇帝权势大,一句话就能改变很多东西。

还有一层意思是,皇帝的话一旦出口不容反悔。

有些话你可以不说,甚至可以说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进行误导,绝不能直接说谎。

只要不是那种特别荒唐的皇帝,一般不会干出食言而肥的事情。

当然,对待敌国除外。

——

乾清宫。

退朝之后,朱标、朱雄英、陈景恪、李善长等人齐聚一堂。

李善长和邱广安两人交头接耳,丝毫没有朝堂上针锋相对的样子。

朱雄英感慨的道:“韩国公和邱学士演的一手好戏啊,若非知道真相,我定然以为两人水火不容。”

陈景恪笑道:“这就叫姜还是老的辣。”

众人也都大笑不已。

方才两人在朝堂上确实是演戏,目的自然是将话题扯到新政上去,逼迫那些利益相关人表态支持新政。

笑过之后,朱标有些无奈的道:“还是缺少人才啊,否则何必演这出戏。”

数年之功毁于一旦,众人皆恨不得将那些人全部抄家灭族。

陈景恪劝慰道:“能跑到淡马锡去置办产业经商的,基本都是偏向于新政之人。”

“对他们进行清算,朝中剩下的就多是保守派官吏,确实不利于新政推行。”

“而且经此一事,相信他们也不敢再乱来了。”

今天朝堂上那些坚持开箱的人,就真的没有私心吗?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要求开箱子的基本都是保守派。

他们的目的真是为了打击犯罪,还朝堂朗朗乾坤吗?

如果真这么想,那就太天真了。

他们真正的目的,就是把那些倾向于革新,愿意去淡马锡置办产业的官吏打掉。

到时候朝廷无人可用,革新自然就难以为继。

而且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年头的有钱人大多都是官僚士绅阶层。

如果他们不出海,不去淡马锡经商置办产业,朝廷的各种计划都要多花数倍的时间。

所以,适当的妥协就成了必然。

政治就是妥协的产物,在高层越久,陈景恪对这一点的认识就越深。

即便是杀伐果断的朱元璋,很多时候也会妥协。

不过妥协和妥协是不一样的,有的妥协是单纯的软弱,有的妥协是为了更好的达成目的。

眼下朱标妥协,就是为了后者。

其实这也不算是朱标自己妥协,而是大家一起做出的决定。

淡马锡之事就这样过去,但带来的影响力却是深远的。

朝廷用九万条人命告诉了世人,革新依然是主要方向,任何敢于阻挠革新的人或物都会被清理。

而这种决心,也确实让很多保守派改变了态度。

毕竟大多数人当官就是为了出头人地,所谓的政治倾向并没有那么重要。

朝廷一心改革,那我就是改革派。

之后深化革新的进展,果然顺利了许多。

数日后,傅安等人就踏上了前往淡马锡的船只,开启他们新的政治生涯。

和他们同去的,还有很多大家族的商船。

既是为了讨好朝廷,也是为了钱。

淡马锡的利益有多大,只有在上面置办过产业的人才知道。

九万条人命,并不能吓退他们对金钱的渴望。

大不了以后我们严格遵守当地的律法,光明正大的把钱给挣了。

这一幕,让陈景恪想起了一句话:

当利润达到100%时,就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200%时,他们就敢于冒上断头台的危险;

而当利润达到300%,他们就会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https://www.02sw.net/3338_3338263/111108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