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 第256章 大炮是战争之神

第256章 大炮是战争之神


老朱和李文忠都是知兵之人,自然知道叶瑾说的‘开花弹的军事价值。

  所以当叶瑾提到要让二人长长见识的时候,二人不约而同的站起来,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叶瑾问道,“此话当真?!”

  “你小子莫不是在诳咱?!你真的捣鼓出那什么开花弹了?!”

  叶瑾耸了耸肩,无所谓的道,“爱信不信。”

  话才说完,老朱就已经拽着他的胳膊,拖着往县衙前院走去。

  朱雄英也赶紧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婵婵姐姐,你下午帮我去给先生请半天假好不好,至于理由,就说我生病啦…”

  说完不等婵婵答应,就赶紧朝着老朱、叶瑾、李文忠消失的方向追了上去。

  老朱把叶瑾拽到了县衙前院才放手。

  叶瑾赶紧整理了一下官服,然后对一个书吏说道,“去通知工房司吏,就说本官今日要检验检验工房前些日子捣鼓出来的火炮和开花弹,让他带着工房的人速去校场准备2.4。”

  小吏赶紧拱手答应,匆匆往工房的签押房而去。

  没一会儿,工房司吏就带着一众属员匆匆出了签押房,朝叶瑾等人行礼之后,就匆匆朝城外的校场而去。

  叶瑾这才对老朱和李文忠说道,“郭伯伯,兄长,工房准备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何不安步当车,直接走着去如何?!”

  老朱瞥了他一眼之后,转身龙行虎步一般,就朝县衙正门而去。

  李文忠则落后一步,和叶瑾并排而行。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之后,将统治军队的办法统御地方。

  比如说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是明廷以唐朝府兵制为基础创建的一种独特的军事制度。

  “卫”“所”都是明廷重要的军事单位,围绕卫所指挥中枢,择地筑城,屯军驻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

  因为大唐藩镇之祸的教训实在是太严重了,再加上五代十国那场乱世足以是华夏文明的一场浩劫,所以等到了赵匡胤夺了柴家孤儿寡母的皇位之后,就“杯酒释兵权’,将武将的兵权给夺走了,就是防止藩镇之祸重演。。

  后来更是重文轻武,大肆贬低武将的社会地位,无限拔高文人的社会地位。

  所以两宋的武备是华夏历史上历代朝代当中最弱的。

  两宋时期的‘头重脚轻”政策,也是统治者和文官集团为了防备武将进行的一项措施。

  什么是‘头重脚轻?!

  那就是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都部署在首都开封府附近,这样的话地方武将就没有办法发动武将叛乱了。

  就算是有武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驻扎在首都附近的中央军就会出发平定叛乱。

  至于驻扎在首都附近的精锐之师,因为是在统治者和文官集团的眼皮子底下,不管是想割据一方还是发动军事政变都是千难万难。

  所以别看两宋对外孱弱,但是对内却十分稳固。

  两宋接近四百多年的历史,内部就没有发生过一起军事政变,这是在华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之后,也吸取了两宋时期的经验教育,开创性的提出了‘卫、所”制度。

  在应天府周边也驻扎的数十万精锐之师,这些部队全靠朝廷供养。

  至于在地方上,则是设立卫所。

  因为明随元制,地方上的行政规划是:省、府、县三级。

  所以通常情况下,明廷在省一级设立卫作为军事指挥,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

  省下有府,卫下有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士兵)。

  府下有县,千户所下设百户所(一百一十二士兵)。

  各府县卫所归各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管辖,各都指挥使又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京城的中央军又分两种:

  一是京军三大营,为全国军队的精锐;

  二是皇帝亲军,前者归五军都督府管,后者常由太监统领直接听令于皇帝。

  兵士有军籍,世袭为军,平时屯田或驻防,这就是所谓的军户’。

  如果遇到有战争,朝廷临时指派将领率领调自卫、所的士兵征战。

  卫所制有些像世兵制,又与唐代的府兵制相似。

  所以大明的城市又被称之为‘卫城、府城’之类的。

  上元县也是有军队驻扎的。

  作为大明首都的近郊县,上元县几乎不会受到军事威胁。

  但是朝廷制度颁布了,上元县自然不能免俗。

  所以在上元县驻扎的有一个百户所,差不多有一百多名士兵,由一个百户官统帅。

  按理来说,叶瑾作为地方官,是不能随意调动和指挥辖区内卫所官兵的,除非你是想造反。

  要不然行政权军权一手抓。

  以朱元璋的那个猜疑性子,不怀疑你想谋反才怪呢。

  但是老朱对他生的皇子皇孙又十分信任,不但把自己的各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作为藩王,而且要兵给兵,要钱给钱。

  叶瑾现在的身份虽然还没有做实,但是不管是老朱还是马皇后,已经把他当成他们失踪二十来年的幼子对待了。

  作为没有公开身份的皇子,指挥指挥辖区内的一两百个官兵怎么了?!

  所以前段时间朝廷里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旨意之后,叶瑾就莫名其妙的获得了上元县百户所所有官兵的管理权。

  叶瑾虽然一头雾水,但是也欣然接受。

  毕竟他要对付的人多了去了,手里多一点点小小的权力也是可以的。

  至于这个百户所的校场,自然就归叶瑾统辖。

  前段时间工房的匠户通过叶瑾给的图纸,改进了工艺之后,就造出了一门与之不同的火炮,甚至还捣鼓出了开花弹出来。

  而这门火炮目前就放在百户所的校场上,由百户所官兵专门看管、

  而且叶瑾也有意识的将这个百户所的官兵训练成一支专业的炮兵部队,这样如果他将来有机会上战场的话,这支小小的炮兵部队或许会成为他征战沙场的杀手锏呢。

  大炮可是战争之神。

  作为穿越者,叶瑾要是不把这个杀人利器提前捣鼓出来,那他还算什么穿越者啊。

  这不是给穿越者丢脸吗?!

  大明初期,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不缺马,至于富庶的上元县,更是能够做到县衙随时有十多匹驽马供书吏和差役使用。

  所以工房的人接到叶瑾的钧令之后,就匆匆骑上驽马,朝着城外的校场而来,提前做好准备。

  至于叶瑾和老朱、李文忠、朱雄英几个人,则是安步当车,沿着县衙外的大街,施施然的朝城外校场而来。

  百户所的校场距离县城不远,走路的话大概也就一两炷香的时间。

  这几个人都不是养尊处优之辈,区区几里路的路程他们还是受得了的。

  至于暗中保护老朱的那些锦衣卫也没有露出行迹,而是装成行人在悄悄跟在身后。

  而李文忠的那个随从则是屁颠屁颠的跟了上来。

  不过他也知道尊卑,所以故意落后这几个人几步,不敢有半点逾越。

  差不多半个小时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城外的校场了。

  “大老爷…”工房司吏带着工房的吏员站在校场门口,朝着叶瑾拱手行礼道,“已经准备妥当了,还请大老爷前往检阅。”

  叶瑾微微颔首。

  朱元璋和李文忠则四处张望。

  所谓的校场,其实就是上元县百户所的所在,也就是一个小型的军营。

  因为这个百户所的官兵平时除了看守城门之外,还要每五日进行一次操练。

  别以为五天才操练一次很诧异。。

  在古代,大部分的士兵都是临时抓的壮丁,然后随便训练几次就拉上战场了。

  能够长年累月进行训练的,无一不是精锐中的精锐。

  而这种精锐中的精锐,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钱粮来供养的。

  所以人数并不多。

  就比如说明末的时候,明军最精锐的士卒都是将领私自豢养的家丁,至于其他士卒,几乎都是炮灰。

  其他朝代也差不多。

  毕竟在古代,本身人口数量就少,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去从事繁重的农事和徭役,如果再大规模征召士兵,还要这些士兵脱产进行训练,那么这个国家要不了一两年就直接狼烟四起,财政崩溃,国家玩完。

  所以在古代,普通士卒基本上都是农忙时忙农活,农闲的时候才会抽空去训练,而且也都不是每天都训练,毕竟训练的时候是国家供养这些士卒。

  也就是洪武年间大明的财政相对好一些,不像中后期那么匮乏,也会让士卒做到五日一操练。

  上元县的百户所距离城门不远,也就一两里地左右,是建在一处比较平坦的沙土地上。

  百户所四周用栅栏围住,中间是一块平坦的沙土地,靠近城墙的地方则建起了一栋面积不大的房屋,那个房屋就是百户所衙门。

  在军营辕门处,有两个手握腰刀,身穿明军制式军装的士兵看守辕门。

  其他再无其他士卒的影子。

  所以老朱看到只有两个士卒之后,忍不住皱着眉头问道,“朝廷不是下了旨意让此处百户所也归你统辖了吗?!上官莅临,此间百户为何不前来迎接?!”


  (https://www.02sw.net/3589_3589774/111108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