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 第255章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第255章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叶瑾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头蘸着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三条横杠出来。

  然后指着横杠说道,“第一排率先开枪,然后蹲下装填弹药,接着就是第二排进行密集火力射击,然后是第三排…周而复始,三排轮流开火,没有丝毫停歇,足以将任何敢于来犯之敌人打成漏斗,这就是三段式射击法…”

  李文忠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

  一旁的朱元璋这时候也来了兴致,顾不得和李文忠闹别扭,也凑了过来。

  仔细端详了片刻之后,老朱这才开口道,“确实有点道理。”

  说着拍了拍自己的大孙子的后脑勺,说道,“还不赶紧去取纸墨笔砚过来!?”

  小胖墩答应了一声,就朝书房小跑而去。

  等小胖墩刚刚拿来纸墨笔砚,李文忠就迫不及待从他手里一把拽了过来,用笔蘸墨,然后铺开纸张~画了起来。

  一边画他一边喃喃自语道,“三段式射击法确实能够弥补火器精准度的问题,但是火铳兵的防护实在是太差了,所以两边必须要准备长枪兵保护,后面还要有督战队,以免这些火枪兵遭到敌人的箭雨打击而发生溃败,在外围还要有骑兵拱卫,甚至在敌人溃败的时候发动反击…”

  作为一名不出世的名将,李文忠的军事素养绝对比叶瑾这个半吊子高得多。

  所以叶瑾只是给他打开一个思路而已,如何扩展他比叶瑾更专业。

  老朱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也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猛将,其军事素养不但比李文忠高的多,甚至隐隐能够达到徐达的水平。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从无到有,建立一支完全隶属于自己的义军,然后再依靠这支义军建立幅员万里的大明帝国。

  所以老朱仅仅是端详片刻之后,就知道了三段式射击法的最大漏洞。

  摇了摇头说道,“刚才你小子说培养一名弓箭手需要一年甚至好几年的时间,所以弓箭手十分珍贵,但是培养一名火枪兵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光是成本问题,火枪兵就足以淘汰弓箭手,这点你说的没错,但是你想过没有,一个只训练了一两个月的农民,让他拿着火铳上战场,他的心态是什么样的?!而且按你的思路,火枪兵是站在战场的第一面,直面凶猛的敌人和死亡,你觉得只训练一两个月这些新兵蛋子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吗?!”

  这番话问的叶瑾哑口无言。

  是啊。

  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看到猛扑过来的敌人,能拿得住火枪就不错了,你还指望他们能够听从命令?!

  大明朝是华夏历史上最重视火器的一个朝代。

  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明廷军队装备火器的数量,差不多能够占到三分之一。

  但是为什么明廷军队对上女真人依然屡战屡败?!

  一方面是武将通过被文臣集团几百年的持续打压,大部分变成贪生怕死之辈,另一方面还是兵员素质太差了。

  比如说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很多新兵蛋子不等命令就扣动扳机。

  但是那时候敌人还远在射程之外呢。

  有人率先开枪,自然就会引发连锁效应,所有人也都会下意识的扣动扳机。

  敌人那时候还在射程之外,打个寂寞啊?!

  所以只用一两个月培训兵员是远远不够的,要用长时间和严苛的训练手段来训练这些士兵,才能让他们学会服从,学会令行禁止。

  “而且大明的敌人几乎都是草原上的异族鞑子,这些人从小弓马娴熟,你的三段式射击法对上骑兵根本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老朱又笑道。

  “所以别一天天就瞎捉摸别的事,好好把你的上元县治理好才是正途,真当自己是诸葛亮转世?!从未上过战场也敢对军队指手画脚?!”老朱讥笑道。

  嘿。

  我这暴脾气。

  老头。

  会不会说话?!

  不会说话就把嘴给我闭上。

  “老头,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虽然咱没上过战场,但是你…咳咳,当今圣上起兵之前还在庙里当和尚呢,

  他加入义军之后不也立即就展现了其过人的军事天赋?!所以没上过战场怎么了,谁一生下来就在战场上?!”叶瑾反呛道。

  然后指着图纸继续说道,“对付骑兵简单,只需要在战场上铺设拒马枪、铁蒺藜等物,那些骑兵能飞过来不成?!至于隔着拒马枪、铁蒺藜与之对射,弓箭的杀伤力能有火铳强?!”

  “你说的训练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不过不用新兵蛋子对付这些敌人不就行了,新兵蛋子先拿来对付南边的那些猴子,等积攒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之后再拉去北边,对付蒙古鞑子不就行了?!”

  “而且,咱们不是有火炮嘛,敌人在远处的时候先用火炮轰,等敌人近一些之后再用火铳轰,我就不信那些蒙古鞑子各个都是铜皮铁骨。”

  李文忠摇了摇头道,“火炮不行,不但射程近,而且杀伤力也不足,若是敌人分散一些,基本上起不到杀伤效果。”

  “用开花弹不就行了?!”叶瑾不以为意道。

  这下轮到朱元璋和李文忠懵逼了,“何为开花弹?!”

  “嗯?!工部还没有搞出来吗?!我早就把图纸上呈给工部了。”叶瑾也是一头雾水。

  老朱和李文忠面面相觑。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开花弹这个词。

  “所谓开花弹,就是炮弹打出去之后会爆炸,然后弹片可以大面积杀伤敌人,比实弹的威力大多了。”叶瑾解释道。

  看二人依然一脸懵逼,又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中的太阳,继续说道,“正好前些日子我让工匠搞出了一门可以发射开花弹的火炮,现在也到了我上衙的时辰了,二位有没有兴趣陪我走一遭?!我给你们演示一边何为开花弹?!”

  华夏是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火药作为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隋末的时候就被喜欢炼丹的道士给发明出来了。(不得不说道士在华夏化学体系里是一种十分奇葩的存在,在炼丹的时候捣鼓出不少影响后世的发明,只是没有形成体系而已,十分遗憾。)

  到了唐朝的时候,黑火药不但已经被发明出来了,而且还在五代十国时期用于战争。

  两宋时期,火药大规模被运用到军事当中。。

  因为宋军孱弱,在冷兵器方面无法与北方异族相抗衡,所以“六五三”就另辟蹊径,利用火药的特性发明出了突火枪等火器。

  突火枪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款火器。

  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

  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

  左手扶住竹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弹丸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达100米。

  不过突火枪的缺点十分明显,那就是容易炸膛,精度低,射程近等等。

  但是由于威力巨大,所以用来守城特别合适。

  南宋与南下入侵江南地区的蒙古鞑子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以偏安一隅之地抵抗如狼似虎的蒙古骑兵数十年之久,突火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不少蒙古鞑子就是死在突火枪的枪口之下。

  而随着蒙古鞑子的骑兵驰骋整个欧亚大陆,火药和火器也被蒙古人带到了欧洲地区,并且被欧洲人发扬光大。

  除了突火枪,宋人甚至还发明了火炮的雏形—火石炮(霹雳炮)。

  不过火石炮是用投石机的一种,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火炮。

  世界上第一门火炮是诞生在元大德二年(1298年),这时候南宋已经灭国二十多年了。

  所以等到大明洪武年间,火炮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只不过这个时期的火炮口径小,射程近,而且还不能移动,只能发射实心弹,所以缺点十分明显。

  这类火炮的实心弹只能装在炮口的碗型结构上,使用抛射的方式,将弹丸发射出,类似现代的迫击炮模式。

  在西方,这种火炮被称作臼炮“mortar”。

  用来防守或者进攻固定目标倒是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比如朱元璋围攻张士诚的苏州曾使用了40门火炮。

  在水战/海战的时候,将火炮固定在船身上也能攻击到敌舰。朱元璋集团与陈友谅的陈汉集团在鄱阳湖上爆发大战,火炮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但是这个时期的火炮从来都不是进攻的利器。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火炮过于笨重,所以不便携带和移动,所以只能用来防守和攻击固定目标。

  像蒙古骑兵那种来去如风,想要用火炮攻击难如登天。

  就算是成功命中了,因为炮弹是实心弹的缘故,杀伤力也十分有限,远远不如用来轰击城墙或者船只这样具有杀伤力。

  而叶瑾通过系统的奖励,不但得到了开花弹的设计方案,而且还成功捣鼓出了一门可以移动的火炮。

  如果朝廷工部学到了他铸造火炮的方法,将这种火炮大规模装备大明军队,那么大明军队对付起蒙古骑兵或者其他敌人就不会那么吃力了。


  (https://www.02sw.net/3589_3589774/1111089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