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学


在接下来的考核中,没有了刘慈的参与,其他学子也开始有了机会能够抢答。

  但有的学子因为紧张,抢答后忘记正确答案了,反倒被扣分。

  有的学子因为抢答成功了过于激动,还没有想好答案就被扣分。

  世间百态,在此次考核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到了这个时候,底下的学子才更加了解到刘慈的恐怖。

  他们原以为刘慈只是记忆超群,反应灵敏。

  现在他们不得不承认,在心性和胆量上,他们也远不如刘慈。

  好在,经过适应后,他们已经适应了考学官的节奏,也不再为了抢答而胡乱举手,只有确保完全正确,才会第一时间举手。

  随着时间的流逝,场下的学子们已经有几十个分数达到了二十五分以上,再来几题,就能率先突围,成为第二个入学的学子。

  而那些二十分以下,早已经放弃了。

  他们也明白,如果一开始都跟不上,更别提以后了,所以他们索性做起了观众。

  “成明,加油,你还差四分,就能成为第二个考试通过的。”

  “子鑫,让他们这些县城的看看我们青禾村的实力。”

  “仲怀,你可是我们大环村的骄傲,别掉链子啊。”

  “李子墨,我们县城的总不能比不过那些乡下的吧。”

  台下的学子们分成了两派,一个是本土派即县城本地的。

  一个是外来派,是县城下面十个村的。

  安阳村只有刘慈参与考核,概因安讲师心知也只有刘慈才能通过,其他人根本没有希望,也志不在科举。

  而且当年安讲师和村正也参与了考核,都没有挺过二轮,败兴而归了。

  当然刘慈也不怎么和安氏族学的学子们交流。

  除了第一次见面以外,其他时候都是由安讲师单独授课。

  所以倒也不会觉得安阳村只有自己一个人会觉得孤单。

  很快,二十个入学的学子陆陆续续出现了,他们站在了刘慈身边。

  至此,此次童生堂的招生考核结束。

  助教将没过考核的学子送出门,入学的二十名学子则随着考学官进入了阁内。

  “恭喜你们,成为宁国1012年神照童生堂丁堂的学子”考学官满意的看着刘慈他们,并恭喜道。

  “童生堂具有一千年的历史,是神照县的官学,历年神照县的茂才都是从童生堂出来的,包括老夫三位。”

  接下来考学官又向众人谈起了童生堂的历史,平时童生堂的一些行为准则和规定。

  “我们三位是你们未来的讲师,老夫陈实,负责《大学》、《中庸》和《论语》的教学”考学官自我介绍道。

  “老夫寇德,负责《孟子》、《诗经》、《尚书》的教学。”

  陈讲师左侧,一直面带笑容的老者往前一步,爽朗着介绍自己。

  此时的寇讲师竟然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不再是刚刚的那副严肃的态度。

  “老夫钱学,负责《礼记》、《春秋》和《易经》的教学。”

  一直冷酷着脸,不苟言笑的老者也往前一步,冷冽道,像是寒风中递过来的刀子一般,让众人不禁颤抖。

  看到这三个讲师性格迥然不同,入学的二十名学子们内心深处更喜欢寇讲师的爽朗,最怵的就是钱讲师的冷冽。

  接着,众学子一起对三位讲师躬身一拜,就完成了今天的入学礼。

  随着入学礼的结束,刘慈他们从荣升阁出来。

  刚刚在陈讲师的介绍中已得知了他们所进去的楼阁叫做荣升阁,意欲为童生荣升茂才。

  “刘慈兄,刘慈兄。”

  走在最后面的来自大环村的余仲怀则是快速的走在刘慈身边,轻声呼喊道。

  “有什么事?”刘慈一脸不解的看着跟上来的余仲怀。

  “小弟余仲怀,想和仁兄交个朋友”仲怀满脸崇拜的看着刘慈,激动的说道。

  “以后都是同窗,自然也都是朋友了。”

  刘慈不禁感叹,这古代的人都这么早慧吗,七八岁的年纪就这么文绉绉的。

  不过,他还挺喜欢这种比较早熟的人,你真要让他和一些只知道玩耍的幼年孩子在做朋友,还不如一个人专心读书。

  听到刘慈的回应后,仲怀很是激动。

  从小他在大环村觉得那些同龄人幼稚,直到看到了刘慈,他心生仰慕,他没有见过这么聪慧的同龄人,一心想和刘慈做朋友。

  就这样,两人在回去的路上相互之间加深了彼此的印象。

  余仲怀和他一样,家住城东。

  他家家境殷实,以贩卖药材为生,所以早早就在县城安了家,买了房。

  “刘慈兄,明天见”仲怀热情的向刘慈招了招手,径直往他爹娘的方向走去。

  刘慈会心一笑,感觉有个同龄人的朋友也挺好的,起码读书有伴。

  “爹,娘,孩儿成功入学童生堂”刘慈对着迎面奔来的刘父和孙氏,开心的将这个消息分享给他们。

  “爹知道,之前出来的一批人中,有个白袍青年和我们说没有出来的人通过了招生考核,好孩子,真不愧是我的麒麟子”

  刘父心情激动不已,拍着刘慈的肩膀开心大笑。

  “慈儿,饿坏了吧,娘给你做了子糕,赶紧吃”站在一旁的孙氏看到刘慈一上午都在考试,心疼坏了,立马打开手中的食盒,将食物递给了刘慈,生怕他饿着了。

  刘慈感受来自爹和娘的温暖时刻,他很开心和满足,这就是他日思梦想的日子,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

  回到家已经是午时三刻了,刘青和刘年已经在私塾那里读书吃饭,只有天黑才回来。

  在家里休整片刻,刘慈就待在书房,温习每天的读书写字。

  在这个世界,不努力,只会落后于人。

  晚饭,刘青和刘年也回到家了,早已经做好饭的孙氏则是将一直待在书房的刘慈喊了出来。

  自从搬到新家后,刘慈也把晚上利用起来。

  不过为了保护眼睛,他没有练字,而是温习四书五经。

  所以他读书的时间相对在安阳村延长了很多。

  孙氏因为担心刘慈的身体,经常变着法的买些丰富营养的食物给刘慈吃。

  “明日几点开始上学”刘父看着大口吃饭的刘慈,关心问道。

  “食时一刻,刚好是吃完早食的时间”童生堂是有固定的上下学时间的。

  从食时一刻到酉时一刻,午时仅有一个钟的休息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习。

  可以说入学了童生堂,就需要做好学习苦,任务重的心理准备。


  (https://www.02sw.net/3641_3641109/1111112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