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168章 苏辙2

第168章 苏辙2


俞悦话音刚落,北宋之前的众人胃口就被高高吊起,看来这父子三人其实命运都挺坎坷的。

  老爹人到中年(古代)才发奋读书,结果屡试不第,哥哥苏轼少年天才,却被贬岭南最后客死他乡,弟弟前半生又因为直言一直在官场混不开。

  俞悦刚喝了口水,北宋之前的众人就迫不及待地催更。

  东晋—谢灵运:悦娘子,三苏后续如何?

  西汉—贾谊:是啊悦娘子,烦请告知后续。

  九州一色的霜:翻译:别喝水了,快说!

  俞悦:......

  主播的命就不是命吗!

  俞悦认命地继续:“我们都知道,宋仁宗当年的美好愿望只有苏辙实现了。

  很多人说苏轼被贬后,之所以还有心情研究美食,‘夜袭’张怀民,‘骚扰’佛印。恣意于山水之中,都是因为有个好弟弟做靠山。

  天塌下来有苏辙给苏轼撑着,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既然苏辙比苏轼还能直言,连皇帝都敢骂那他真的适合在官场混吗?咋又能当上宰相呢?

  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得先从苏辙的性格说起,苏轼的性格像他的爷爷苏序,大大咧咧,有话从不憋着,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感觉就像一只苍蝇卡在喉咙里。

  而苏辙呢,性格则和他父亲苏洵很像,十分的平和内敛。沉默寡言。

  但平和内向的人不代表心里平静。实际上苏辙的思想更为壮怀激烈,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入木三分。有着深刻的思辨性。

  就像一个顶级的武功高手。在拔剑前安静得像一尊雕像一样。

  苏轼在政治上的态度很鲜明,苏辙在政治上的态度则更加的坚决果断,不留情面,只是他不爱说话的性格,很容易让人产生误判,看不清他的真实立场。

  九州一色的霜:要来了要来了,王荆公要直呼诈骗了。

  明月松间照:笑死了,王荆公:家人们谁懂啊,我把卧底招进来了。

  草莓奶糖:老王要哭哭了。

  北宋—王安石:......

  虽然知道该来的总会来,但是一想到自己的“黑历史”,王安石还是痛苦面具,甚至想要不这段就不听了。

  俞悦忍笑:“没错。第一个看走眼,大呼上当的人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之初并不太看好苏轼,因为他知道苏轼肯定不同意自己的那一套。

  苏辙则刚好相反,老王一开始非常看好苏辙,觉得他重视理财,看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于是就把苏辙拉进了自己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里,相当于改革变法领导小组,苏辙在里面担任高级参谋。

  然而拉进来后,到讨论具体改革措施时王安石直接傻眼了,苏辙是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样样谈不拢。

  搞得王安石都快崩溃了。”

  九州一色的霜:说到王安石也是意难平啊,他的变法要是真能成功说不定大宋还有得救。

  明月松间照:王安石变法有种先进架构放进落后制程的既视感。

  明月松间照:王安石变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可操作的。至少前期王在地方,自己用实际行动验证过,有结果。

  明月松间照:但是,到中期,王为了尽快出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正确,错误用人。

  明月松间照:这也导致根本就没有培养出坚定自己理念的一批人才。后期完全变成了党争,已经脱离变法了。

  俞悦:“主要北宋高层也跟闹着玩一样,宋神宗上位开始变法,神宗嘎了高太后反对变法。

  到宋哲宗上位后又要变法推行新政,他嘎了以后新的统治者又要反对变法,反复横跳。就跟闹着玩一样。”

  九州一色的霜:还是神宗哲宗走太早了,可惜了。

  王安石听后人们讨论,原来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吗,神宗陛下竟然会英年早逝?还有后面的哲宗陛下竟也?

  草莓奶糖:主要是赵宋崇火吧,皇宫里的红色基本都是用朱砂涂的,然后好像是房梁还是哪里有毒来着。

  明月松间照:那怪不得,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身体肯定强不到哪去。

  北宋众人:!!!

  原来这才是陛下们短寿的真相吗,王安石坐不住了,他赶紧吩咐人备车,他要让陛下查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是支持他变法的,现在天幕也指出变法问题所在,只要陛下康健,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实现毕生所愿。

  俞悦:“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还是把这些交给考古学家吧,我们继续说苏辙。

  实际上苏辙之前就给宋神宗写了封信,言辞激烈地说,变法的很多事情就是胡来,做事情的先后顺序都搞不清,最后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进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后,他又写了一篇制置三司条例思论事状,鞭辟入里地全面否定新法,这下可闹得大笑话了。

  王安石精挑细选的新法人才。改革高参,居然写文章全面反对新法,老王都快气哭了,心说看走眼也没这么看走眼的吧。

  苏轼可能还会很耐心地跟你解释一下,变法是好事,但不要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

  而苏辙则是一点面子也不给老王。直接给新法来了个全面否定。

  看见王安石都快气炸了,陈神就召见他,问他苏辙的学问到底怎么样。

  王安石说,有才归有才。不过是春秋战国纵横家们的那一套,夸夸其谈,跟他哥一样一样的。

  宋神宗说不对吧,说苏秦和张仪的原则是,净挑君王爱听的说,可苏辙言辞激烈,专门找皇帝不爱听的讲,应该还是不一样的吧。

  宋神宗话锋一转,又说不过改革大局为重,你要是觉得他俩不能用,就把他们支开吧。

  所以苏辙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深谙官场哲学,懂得明哲保身之人。

  他上疏反对新法,比他哥要早四个月,请求调离京城,不在京城继续扯了,比苏轼要早两年。

  苏辙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的人,可没有他哥哥苏轼的好脾气,尽管他可能表现得比苏轼更加的内敛和沉默。

  不过也正因为苏辙的内敛和沉默,让他虽然得罪了顶层人物,却没有把柄,让小人攥住。

  而苏轼性格开朗,动不动就喜欢写诗。文采飞扬,也极善于表达和比喻,内容形象生动。

  于是朝廷里的小人就能从他的诗词中寻章逐句。指鹿为马地坑他。

  而苏辙的诗,寓意深刻,往往都是在阐述一个哲理,肤浅的小人们难以体会,也就找不出他的把柄来。

  所谓‘阎王好斗,小鬼难缠’拿。

  所以结果就是,苏辙骂皇帝,坑王安石没事,苏轼却因为乌台诗案被小人们整的下狱,印堂发黑。”

  九州一色的霜:宋仁宗/王安石:所以我们大度你就使劲逮着我们薅是吗!

  草莓奶糖:王安石也挺惨的。被小人抹黑一千多年,到现在还有人黑他。

  明月松间照:因为新法改革动到某些人的蛋糕了呗。

  就要芋泥波波:这里点名某位把国土主动割给外邦的宰相,是谁我不说。

  咪咪是只小猫:你直接报司马光身份证得了。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098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