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161章 苏洵

第161章 苏洵


俞悦:“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了,不过咱们也没人家的家庭条件和天赋,还是继续听天才的一生吧。

  前面说苏洵这人脑子很好,爱思考,但是他并不善于科举考试的‘声律记问’之学,也就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让一个严重偏科,喜欢思辨推理的孩子,去磕死记硬背的东西这肯定是注定收效甚微。

  苏序认为自己的儿子游历名山大川,拜师访友,开拓眼界也是一种学习,所以并不用科举的成败来束缚他。

  是不是很耳熟?诗圣大大的前半生也是在游览名山大川,他们两个的家庭氛围都很好,家里也给足了他们底气。”

  九州一色的霜:古代又有多少家庭能够有这样的底气呢。

  草莓奶糖:对呀,苏家在当时已经属于眉山的望族了,但要三个孩子都这么培养估计也够呛。

  始皇大大的狗:就算是现代也没有多少家庭能负担得起吧。

  就要芋泥波波:所以说天才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嘛。

  俞悦:“没错,天才们的成功路径都是不可复制的,而且苏洵一辈子都没有考中进士,说不定在当时某些人的眼里,他也并不算成功。

  我们继续说,苏序给予了儿子苏洵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而且他是真的淡泊名利又豁达。

  虽然两个儿子都是进士,子孙中出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孙子苏轼更是破了北宋制科考试的记录。

  但苏序对科举的态度却十分淡泊,甚至于苏洵的哥哥考中了进士,喜报传到眉山,老爷子当时在看人下棋。

  他接到喜报后也只是把‘录取通知书’和湿漉漉的没吃完的半块牛肉放在一起,让小  童给捎回家,自己继续看别人下棋,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儿。

  换做别人家的孩子考中了进士,知道朝廷的文诰要来,全家人早就敲锣打鼓的列队恭迎了,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家的荣光。”

  宋仁宗赵祯听到这里,眉头微微一挑:“这个苏序,倒也有趣。”

  赵祯的贴身太监小心地把皇帝刚刚写完的字吹干墨迹,然后笑着凑趣儿:“是呢,听悦娘子所说,这苏家一门四进士,还有三位唐宋八大家。

  之前悦娘子去岭南之时曾说韩愈韩文公也是八大家之一,这岂不是说我大宋一下子出了三位可比肩韩文公的人才。

  恭喜官家,贺喜官家。”

  没人会不喜欢听别人拍自己马屁,尤其是有水平地拍马屁,用后世的话来说,这马屁简直拍在了赵祯的心巴上。

  他摇头失笑:“还是你嘴甜。”赵祯又随手招了个小太监,“去,把这幅字找人裱起来,赐给苏家父子。”

  小太监领命而去,赵祯又吩咐宫人:“摆驾,朕去看看母后。”

  刘娥这边也正看天幕看得开心,苏子瞻才华横溢,她本就欣赏,如今听俞悦所说,苏子瞻这性子还是家学渊源。

  见到赵祯过来,她双目含笑道:“哀家就说这苏子瞻是个好的,如今看来,这苏序也是个妙人。”

  赵祯也觉得如此:“谁说不是呢,这苏序如此心性旷达,倒真适合做个教书先生。”

  赵祯越说越觉得像苏序这样的人才埋没了就很可惜,他眼睛一亮:“倒不如真召他进京,做个国子监博士。”

  刘娥微微摇头:“不可,怕是他这等视金钱名利如浮云的人,在野会更自在些,召他进京反而不美。”

  赵祯微微思索了下,觉得也是,就没再提这茬,母子二人专心看天幕。

  俞悦:“所以我们说,苏序的豁达,淡泊对苏洵、苏轼和苏辙的一生都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苏洵正是在父亲的个性化培养下,游历名山大川,遍访贤人,思考古今兴衰之因果。

  不但拓宽了眼界,更是大大的提高了思辨能力。这对他以后成为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的思想家夯实了基础。

  可以说苏洵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他的少年生活是极幸福的,也绝非虚度。

  父亲的理解和支持,让他的天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也足以温暖一生,治愈一生。

  即使到了老年,苏洵也在感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的父亲和欧阳修懂自己。

  所以仅凭这一点,苏洵就已经比很多人有先天优势了,因为并不是天下的爸爸都懂自己的孩子。”

  九州一色的霜:你点谁呢,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谁破防了我不说。

  明月松间照:猜你在找:嬴政扶苏、刘彻刘据、李世民李承乾。

  草莓奶糖:你们真的很机车诶,干嘛要一直在陛下们的伤口撒盐啦,建议下次直接撒盐酸。

  始皇大大的狗:你们这是毁谤!不许你们毁谤我们始皇大大和扶苏公子!

  秦—赢扶苏:咳。

  唐—李承乾:咳。

  西汉—霍去病:咳。

  九州一色的霜: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差不多得了,我和我父皇不要面子的吗!!!

  草莓奶糖:所以西汉为什么是小霍,刘据呢?

  西汉—霍去病:据儿现在才两个多月还不会说话呢。

  咪咪是只小猫:所以你为什么这么理直气壮的?懂了,肯定是猪猪陛下授意你发的弹幕对吧!

  蓝莓芝士多:不愧是茂陵一家三口,刘野猪,卫皇后,霍太子。

  刘彻:......

  卫青:!!!

  霍去病:???

  武帝一朝,众臣觉得自己今天表情管理注定要失败了,这到底是什么大汉笑话啊啊啊啊啊啊!

  关键是众臣在心里偷偷咂摸了一下,刘野...呃,刘皇帝,卫皇后,霍太子,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和他们这些风雨飘摇的小草比起来,这二位对自家陛下来说可不就是两块稀世珍宝吗,后人盖章的大汉双璧。

  所以究竟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茂陵一家三口啊!他们憋笑真的憋得好痛苦,同时又觉得有点心酸是怎么回事。

  刘彻一看大殿里众臣个个恨不得把头埋土里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轻哼一声,这次就不跟他们计较了。

  毕竟这俩大宝贝确实不世出的天才,跟自己合葬怎么了,猪猪陛下美滋滋地想,别人想要还没有呢。

  嬴政/朱棣:你小子点谁呢!

  俞悦:“好了好了,知道大家都很油菜花,别一会儿真给人逗急了,我们继续拐回苏洵。

  如果说只有老爹的支持和理解,苏洵恐怕还不能完全人生的伟大飞跃,还有一个人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他理解他。

  那就是苏洵的妻子——程夫人。”

  天幕下苏家父子听到这里齐齐笑开,苏洵捧着小儿子倒的茶:“这些年,确实多亏了你母亲。”

  苏轼:“母亲可称得上一句‘当世奇女子’,只是如今父亲与我们兄弟二人都在京城,不知她一个人在老家可会憋闷。”

  苏辙:“或者等我们在京城安身立命后就把母亲接过来颐养天年吧,想必汴京繁华,她会喜欢。”

  苏洵:“且听完天幕吧,悦娘子说老夫一辈子未曾中举,若真怀才不遇,那我便提前回家陪你母亲。”

  苏轼兄弟都有些吃惊:“父亲,您...”

  苏洵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看天幕。

  苏辙还想说些什么,苏轼冲他微微摇了摇头。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09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