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160章 三苏祠

第160章 三苏祠


“大家好,我是悦悦,今天我们从成都出发去眉山,然后就不回来啦,直接从那边去重庆。”

  一大早,俞悦打开直播,盘腿坐在床上,边收拾行李边跟直播间的观众们报告自己接下来的行程。

  九州一色的霜:不是说要去峨眉山吗。

  俞悦:“不想爬山了,昨天给我爬累了,下次有机会再来四川一定去爬峨眉山看吗喽。”

  怎么拥抱彩虹:这就走啦?你甚至连文殊院都不愿意去看看。

  俞悦:“对哦,文殊院还没去,算了,我行李都收拾完了,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怎么拥抱彩虹:.....

  怎么拥抱彩虹:我真的好想去成都站肚你然后给你两皮坨,儿豁。

  俞悦:“嘿嘿。”

  她最后拉上箱子拉链:“出发!”

  两个小时后,俞悦站在了眉山三苏祠前:“既然都来眉山了,怎么能不顺路来看看三苏故里呢。”

  九州一色的霜:我一猜你就要来这儿。

  明月松间照:毕竟是眉山三苏故里,一家三个天才也是千古难寻了。

  草莓奶糖:我建安三曹不配有姓名吗。

  始皇大大的狗:嘶,真要比的话,还是三苏比较行。

  三曹:?

  不是他们就看个旅游博主怎么也要被cue啊,曹植酒也不喝了,他倒要看看这三苏有多天才。

  谢灵运正带着家丁浩浩荡荡地往会稽山去呢,俞悦最近老爬山给他看的也想动一动了,他听到这话也停下来。

  谢灵运安排下人原地休整,他对曹子建颇为推崇,他可是能说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的。

  不过自从天幕出现后,谢灵运心里的天平有些倾斜了,他现在尤爱李太白的仙才和李长吉的鬼才,几人已经成忘年交了。

  至于苏轼,虽然从后人提起他时十分尊敬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必定在宋朝也是当世大家,但俞悦也并未过多介绍过他。

  而且苏轼每次出现好像都是吃吃吃,谢灵运就没见过对口腹之欲这么执着的人,所以对他的才华暂时持保留态度,更别说其他二苏了。

  俞悦:“提起北宋三苏,那可真是如雷贯耳,毕竟他们可是父子三人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不过除了苏轼,好像苏洵和苏辙名声都不是很大,苏辙还好,这两年因为捞哥哥和官至副宰相又重新火了一把。

  苏洵好像除了一篇《六国论》就完全没有存在感了,甚至还一度成了‘懂事晚’的反面教材。

  三字经说他是‘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他早年游手好闲,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古人的平均寿命摆在那,等于说苏洵人到中年才开始准备高考。

  而且尴尬的是,他一辈子也没考上进士,这更让人对他的水平产生怀疑了,似乎他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只是培养出了苏轼和苏辙。”

  九州一色的霜:嘶,他一篇《六国论》就足够发人深省了吧。

  怎么拥抱彩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已经开始痛苦面具了,大家的“小众”是我期末不愿面对的噩梦。

  始皇大大的狗: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上来就把大家镇住了吧。

  西汉贾谊听到这里,若有所思,弊在赂秦吗,这种说法倒是新鲜。

  俞悦继续道:“但其实,苏洵不但教子有方,而且自己也很牛,他的水平可能超乎大家想象的上限。

  欧阳修甚至拿他和荀子比,荀子是何等人物,大家可想而知。

  苏洵不同于其他的七大家,他并不精于诗词歌赋,而是着重于思想和文章。

  苏洵的思想波澜壮阔,无比深邃,犹如江河大海,是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的思想家。

  想要真正了解苏洵和他了不起的地方,我们要先从他的原生家庭说起,看看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像下饺子一样的量产天才。”

  九州一色的霜:虽然听过这个故事很多遍,还是会很羡慕他的原生家庭。

  明月松间照:苏轼就是典型的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吧。

  就要芋泥波波:他这个原生家庭的氛围我就只敢在梦里想想了。

  天幕下苏轼和苏辙听到这里,他们想起在眉山的童年,祖父,母亲,父亲,还有彼此,相视一笑。

  他们的原生家庭自然是极好的。

  俞悦:“一生都在羡慕别人原生家庭的华夏人啊,其实我也好羡慕。

  大家可能会觉得,苏洵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好好学习似乎也太晚了些。而且他已经二十七岁,就算开始发愤读书又能有这辈子又能有多大的成就呢?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果苏洵是这么一个懂事玩的人,他又怎么能培养得出苏轼和苏辙这样两位出道及顶牛的天才少年呢?

  不得不说良好的教育不见得非要体现在书本上更重要的是长辈们的身体力行?

  苏家是眉山的望族,苏洵的父亲苏序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性情诙谐,乐观豁达,一点价值也没有。

  无论是面对达官显贵还是田间野老,他都恭谦有礼,不分贵贱,所有人跟他相处都很舒服。

  这画风大家是不是有点熟悉啊?没错,上到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小乞丐裤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苏轼也是这样的人。

  可见家风对后代的影响有多大,

  苏序还具有爱心,且脑子活络,点子特别多。

  比如到了稻米丰收之年,苏序会把稻米换成价格低廉的粟米,没剥壳的那种。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储存于地下,可以放好几年。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然而过了几年以后碰见了灾荒,百姓们没吃的,苏序就把存下的粟米拿出来分给大家解燃眉之急,并且不收一文钱。

  苏轼为啥会有一副菩萨心肠,且极有办法解决现实问题,到处温暖人间,这都跟爷爷的作风一脉相承。

  除了言传身教外,苏序对后代的培养方式也与众不同。

  苏洵有两个哥哥中了进士,苏序对他们从小就管教甚严,但唯独对不爱学习只爱游山玩水的苏洵,却十分的放纵,几乎不怎么过问。

  周围人都很不解,屡屡追问。苏洵则是笑着回答,从来不担心老三的学业。他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不得不说,苏序看人很准,知道什么人适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人又适合个性化培养。”

  草莓奶糖:好家伙,这真是进士批发啊。

  知道古代进士有多难考的老祖宗们更是倒吸一口凉气,苏洵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儿子都是进士,那他家岂不是一门四进士!

  许多考生人都麻了,不是,考进士这么容易吗?怎么他们说起来就跟吃饭喝水一样?

  苏轼/苏辙:啊?进士?那不是有手就行吗.jpg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099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