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78章 朱棣:成祖是谁?

第78章 朱棣:成祖是谁?


“报喜报喜!请宋府接喜书!”

  学府的门吏一大早便送来了乡试的喜书,宋家兄弟扶着年事已高的父亲母亲出来迎接,同行的还有许多乡邻。

  天幕下的众人可算是觉得自己的眼睛没那么痛苦了,暂时不用面对清朝半个秃瓢的奇葩发型了。

  从先秦到明朝的古人们一致觉得,比起清朝,还是明朝的衣冠好看点。

  现代观众:俺也一样。

  宋家两位公子都高中举人,宋应星高中乡试第三,宋应昇高中乡试第六,被人称为“奉新二宋”。

  宋应星自己都有些不敢置信能考中,兄长笑着夸他是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又说自己每日苦读,而宋应星到处学习坊间技艺,竟还考到他之前,语气里有骄傲,也有失落。

  宋应星接道:“所以啊,要感谢兄长,你每日苦读,念那么多遍,我听都听会了。”

  两人还没感慨完,宋老太爷又催着他们拿着喜报祭祖,一群人又往宋家祠堂的方向去了。

  俞悦感叹了一句:“什么叫熟读《情商啊》,我什么时候也能学会这种说话的艺术就好了。”

  现代观众们纷纷+1。

  二人的好友涂绍煃也高中乡试第四,于是同年秋天,三人相约进京赶考,三人都是一路舟车,踌躇满志。

  他们来到码头,这里不止有要进京赶考的举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苦力在搬货卸货,甚至还有西洋的商人。

  宋应星船老大处得知,这方码头运的货物五花八门,有瓷器,稻米,棉布,丝绸等等,涂绍煃感叹这才是人行天下,物通天下。

  吃过茶,看过洋人,宋应星又让两位兄长仔细看这船,说它大有不同。

  二人疑惑不解,宋应昇道:“漕船大致相仿,这艘船,有何不同啊?”

  宋应星意气风发:“这艘船上,不仅是瓷器,还有万历四十四年的状元,榜眼,探花!”

  三人相视大笑,就着酒菜,在船上度过了万历四十三年的除夕,这段友谊,也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年轻的宋应星一路走到京城,看到的都是实用之学,他意识到,这些都是可以为民所用,应于天下的,他萌生了着书的想法。

  宋应星对撒贝宁说,他的两位兄长也都鼎力支持他写书,撒贝宁不无羡慕的道:“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先生,有两位。”

  宋应星目光悠远:“是啊,我们三人是同科举人,满心盼着能成为同科进士。”画面转到了万历四十四年。

  这一年,三人走出考场,本以为可以榜上有名,却遇到了科场舞弊风波,于是成绩作废,三人也只能相约三年后再考。

  三年后,涂绍煃高中进士,二宋兄弟科考不顺,再次名落孙山。此后,他们兄弟二人又去赶考。

  只是他们二人六上公车,却仍是不中,宋应昇已五十四岁,而宋应星,也从那个意气风发说要做状元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四十五岁失意落魄的中年人。

  六次落地,已经磨光了两人的锐气,宋应昇选择在京城候职。

  而宋应星,在这十六年里,看尽了世间万象,看尽了民生百态,他决定回乡侍奉母亲,与此同时,整理笔记,编纂书稿。

  说到这里,宋应星眼里有泪,撒贝宁宽慰他道:“先生,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后世之人,已经不再以考取功名为己任了。

  但您的实用之学,一直造福后世。”

  宋应星摆摆手:“你说话总是能宽我的心,这话要是让家兄和伯聚兄知道,他们一定很高兴,这部书就是在他们的催促和支持之下完成的。”

  镜头里,时光又倒回了他的两位兄长都还在世的时候。

  宋应昇时任浙江桐乡县令,他发现了弟弟一定会感兴趣的东西,于是立即邀请宋应星到他的任上来看。

  宋应星来到这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一语道破兄长是想让他看看桑蚕养殖,宋应昇应是,带他深入乡里。

  兄弟二人边看边说起了桑蚕养殖的来历。

  宋应星:“种桑养蚕,据传,是黄帝之妻嫘祖首创,早在上古典籍《尚书》中就有记载,兖州盛产彩绸,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宋应昇:“我朝与丝绸相关的织机,技艺及养殖方法,无不是历代先人留下来的瑰宝。”

  宋应星:“华夏丝绸精美绝伦,早在汉朝时,就已经贸易西域各国,成就商路繁忙。”

  宋应昇:“海上丝绸贸易,自唐宋之时,便已极其繁盛。我打大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更是成就了一番海上贸易的佳话。”

  撒贝宁适时补充:“这两条商路,我们后世称之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如今贸易量越来越大,受益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宋应星继续道:“东西洋各国来我朝所购商品,丝绸,瓷器最多,茶叶次之。”

  宋应昇:“若大行天下桑蚕,重兴海外贸易,我大明便可重开银路,天下富足可期。”

  九州一色的霜:虽然儒学被玩坏了,但总有文人心忧天下,宋应昇确确实实是位父母官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一直紧皱的眉头可算松开了些,这二宋兄弟倒都是好的,都在真心实意地为他大明谋出路。

  草莓奶糖:可惜,这已经是崇祯年间了,大明马上就要亡国,宋应昇在山河破碎后自尽,追随着这个两百多年的王朝而去。

  崇祯初年,朱由检听到这里,颓然地跌坐在皇位上,心想大明江山竟真的在自己手中丢了,他有何颜面下去见列祖列宗。

  他正自怨自艾的起劲呢,王承恩叫他赶紧看天幕,他回过神来,好家伙,自己的列祖列宗给他发了一堆小红点。

  [私信]明—太祖—朱元璋:大孙,你好好给咱说说,你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咱给你拿主意。

  [私信]明—太宗—朱棣:大孙,这异族是如何破关的现在可有苗头?算了,你就给咱说说现在时局如何,咱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说。

  朱棣示意朱高炽拉个小群,把他和他爹还有崇祯都拉进来,至于太宗陛下自己怎么不拉,嗯,可能是政务繁忙腾不出手吧。

  崇祯:!!!

  思路打开了啊,与其自己冥思苦想啥也不是,不如真的把列祖列宗搬出来当救兵,于是思宗开始大吐苦水。

  只是第一句话就让朱棣破防了。

  [群聊]明—思宗—朱由检:太祖陛下,成祖陛下,仁宗陛下,儿孙心里苦啊!

  朱棣疯了,太祖好理解,是他爹,仁宗也好理解,是他儿子。

  那成祖是谁?

  [群聊]明—太宗—朱棣:朱由检,朕问你,成祖是谁?!!!

  [群聊]明—太祖—朱元璋:呵呵。

  朱由检火速退群。

  完了,他现在感觉列祖列宗比起想帮他,可能更想先刀了他。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10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