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39章 论佛骨表与潮州刺史

第39章 论佛骨表与潮州刺史


俞悦面带笑意,点了点弹幕道:“确实,韩怼怼大招马上要来了。

  德宗去世后,宪宗继位,新帝登基一般都要大赦天下,再加上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为韩愈说好话,他得以重回长安。

  自此官运也在升贬之间反复横跳,但总的来说还螺旋上升的。他随征淮西立下大功,官至刑部侍郎,所以也有叫他韩侍郎的。

  本来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那就是圆满结局了,但是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

  我们之前在敦煌聊过,佛教在唐朝得到极大的发展,唐代诗人杜牧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写的就是南北朝以来佛寺的规模。

  这并没有夸张,而是写实,甚至真实情况比这还离谱。

  当时的佛教僧人是不用纳税,不事生产不用生育人口还占据土地财富的,许多佛寺在当时就等于地主阶级,是占有大量耕地的。

  到了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欲派使者前去凤翔迎佛骨,整个长安一时陷入信佛狂潮。

  这我们韩怼怼能忍吗,那必须重拳出击啊,他一纸《论佛骨表》上奏,马上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

  他说佛教不过是异族的妖法,并不是华夏的本土宗教,之前没传进来的时候,在位的君王们都是长寿的,可见信佛能得长生并不可信。

  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但明帝在位仅十八年,南梁武帝也信佛,甚至几度出家,结果最后却被饿死,可见佛不足事。

  他又说这肯定不是陛下的问题,而是愚民容易受到蛊惑,这是他的惯用手法了,先给宪宗戴个高帽,顺便给自己叠个甲。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佛骨当烧。

  嗯,只能说,这甲好像叠了,又好像没叠,如叠。

  不出所料,宪宗震怒,韩愈也被打包贬到潮州当刺史去了。”

  李纯:......

  不是,这韩昌黎就差指着他鼻子咒他早死了,他贬个官怎么了,怎么了!!

  韩愈也有些尴尬,咳,好像言辞是激烈了些,不过不这么说怎么能引起重视呢,是吧。

  李世民可算开心了一次,但马上就觉得不太对劲,怎么这韩昌黎这么像他的一个故人,然后他抬眼就看到了魏征,行吧,他知道像谁了。

  魏征被自家陛下看得莫名其妙,他今天还没说话啊,怎么陛下就瞪了他一眼。

  不过不重要,这韩昌黎写的是真合他意啊。魏大人摸摸胡须,欣慰的笑了。

  俞悦继续道:“大家可能觉得只是被贬,问题不大。

  但是潮州这个地方在古代被叫做岭南,距离长安几千里,和流放也差不了多少了。

  今天的水土不服都可能死人,更别说古代了。

  所以韩愈怀着对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和对前路的无尽悲观,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听起来怪凄凉的是吧,写完他就去斗鳄鱼了。”

  九州一色的霜:鳄鱼:你不要过来啊!

  咪咪是只小猫:好家伙,气氛都烘托到这了,我都准备哭了,结果你跟我说他去斗鳄鱼了。

  草莓奶糖:韩怼怼表面:要死了呜呜呜,准备让我侄孙给我收殓尸骨。

  草莓奶糖:韩怼怼实际上:我被狗皇帝贬官也就算了,连鳄鱼都敢挑衅我,你等着我这就弄死你。

  俞悦摇头一笑,沙雕网友们又开始了。

  她继续给观众们盘韩愈的履历:“其实韩愈被贬潮州只有七个多月,但他为潮州百姓做的事却一点都不少。

  他刚到潮州就听百姓反映江中的鳄鱼之祸,便决心除掉鳄鱼,甚至还写了一篇《祭鳄鱼文》。

  然后,挑选人使用毒矢射杀鳄鱼。至今,韩江中游沿江乡村仍然传承着糊制纸鳄作为香船驱鳄戮鳄的习俗。

  第二,他重视农业生产,奖劝农桑,兴修水利,推广当时北方的先进耕作技术,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力水平。

  第三,韩愈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钱抵债,如果钱债相抵就给予自由身;不抵者也可以用钱赎回,且以后不得再蓄奴。

  最后也是对当地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教育了。

  韩愈在潮州栽下重教育、重读书的种子,使得潮州的好学崇文之风尚开始形成,并且延绵千年至今。

  因此也有“韩愈被贬,潮州受益”的说法。

  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潮州人将这一科举的功劳算给了韩文公。

  不过也有人戏说古代岭南难出进士语言也得背一份锅。

  对主播来说,确实。毕竟我至今分不清客家话,白话,粤语都有什么区别,我个人统一称为粤语。

  广东的小伙伴也可以给大家科普一下哦。

  总之,韩愈只在潮州待了七个多月就被召回长安了,然而潮州人民却记了他一千多年。

  说到这里,还有一件小趣事,大家都知道,华夏人民不养闲神。

  我们民间供奉的许多其实都是先人,比如门神秦琼尉迟恭两位就是二凤陛下的大将。

  有段时间二凤陛下老做噩梦,他就让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给自己守门,之后果然相安无事。

  但老这么薅他俩也不行,后来李二就把他们二人的画像挂在门上,结果他也能一夜好梦。

  于是人们相信挂他们的画像在门上可以镇守家宅,这就是门神的由来了。

  韩愈也有一个“从人到神”的过程,北宋神宗和南宋宁宗先后追封韩愈为“昌黎伯”“昌黎公”,配享孔庙,等级大大提升。

  潮州当地的官宦乡绅也建立祠庙颂扬和祭祀韩愈,就这样,韩愈在潮州有了从人到神的转化。

  甚至到了清朝还有妇女簇拥到韩文公祠祭拜以求生育的,想不到吧,韩文公还客串了一把送子观音。

  不过这也足见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喜爱之情了。”

  天幕下,韩愈本人目瞪口呆,不是,啊?潮州百姓能记得他这么久他确实很开心,不过倒也不必做到如此地步吧...

  刘禹锡抚掌大笑:“哈哈哈,昌黎兄,你真是身兼数职啊。”

  韩愈哭笑不得,不过看着天幕里闪过的后世潮州百姓祭拜他的盛况,又释然了。

  罢了,只要果真于民有益,送子观音就送子观音吧。

  宋朝之前的潮州百姓:思路打开!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111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