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 > 第25章 国士无双

第25章 国士无双


第二天,俞悦特意给自己订了个闹钟,然后在早上九点准时开播。

  “大家好。我是悦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家催更了好久的粮食产量问题。说到我们十几亿华夏同胞能够吃饱饭,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而这一切,还是要感谢那个人,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从他开始讲起吧,我们永远最敬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秦—始皇—嬴政:悦姑娘刚刚说你们后世有多少人?

  汉—武帝—刘彻:后世疆域竟有如此之大能够种出这么多粮食?

  蜀汉—诸葛亮:亮恳请主播解惑。

  隋—文帝—杨坚:何为杂交水稻?比之土豆何如?

  唐—太宗—李世民:你们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宋—太祖—赵匡胤:难道后世已经没有战乱了不成?

  明—太祖—朱元璋:急死咱了,悦姑娘你倒是快说啊!

  明—崇祯—朱由检:太祖说的对,主播你快说说吧!

  弹幕在俞悦话音刚落的那一刻就炸了,现代观众们的评论立马就被刷了上去,俞悦看着滚动的飞快的id有些眼花缭乱,她甚至还偷偷想着倒是也符合他们的人设。

  “大家翻开袁老的生平来看,会发现他真的在用自己的一生致力于让华夏的所有老百姓都吃饱饭,而最后,他也做到了。”

  随着俞悦的讲述,天幕画面也一分为二,一面是镜头对着俞悦,而另一面,则是对着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

  镜头缓缓拉近,最后一位戴着草帽的老者出现在画面里。他肤色黝黑,面对镜头时还带着微笑。

  天幕下历朝历代的人彻底被天幕上的画面震惊了,这,这一片绿油油的作物,是水稻吗?是水稻吧!

  明末的一间破屋子里,一位衣不蔽体的老者痛哭出声。

  老天爷,为什么这世上明明有这么好的稻谷,却不肯分他们半点。

  为什么又要在他家里所有人都饿死,只剩他这一把老骨头之后,又要让他知道世上还有这种稻谷?!

  这世道何其不公!

  天幕还在继续播放。

  “我们知道,自从晚清华夏的大门被列强用大炮轰开以来,才有许多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

  然而不等国人回神,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各种工匠技艺早就被西方拿去研究。比如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让列强找到了清朝的国门,火药又让他们用武力打开晚清的国门,导致华夏百年屈辱。

  虽然后来我们赶走了侵略者,重建了家园,但仍然导致在当时的各种科学学科中,我们都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学术一直被西方垄断。”

  嬴政笔尖一顿,原来后世竟经历了百年屈辱!一向温和的长公子扶苏气得脸都红了:“岂有此理!”从来只有他们打异族的份儿。

  因天幕剧透未来准备提前攻打匈奴的刘彻冷笑一声,列强?这世上只能有强汉。

  李世民不知道这西方是多西的地方,不过正好他的爱将们都快闲出屁了,找找何妨。

  在马上奔袭了几个月的成吉思汗摸着下巴,好像他的后代跟那些中原人处的挺不错的?那要不他再往西打打?

  Judy这次还没开口呢,大胖儿子直接大手一挥:“爹,你放心打,儿子想法子给你搂钱!”永乐大帝心满意足。

  “当时鹰酱的学者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此杂交并无优势。

  而当时我们的大学教纲基本都是毛熊给的,当时毛熊的生物课本并不承认基因的决定作用。

  当时的两个权威大国都认为杂交水稻并不能改变什么,然而袁老有自己的远见天,他坚定地认为,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株能与其他水稻杂交生产的雄性不育株。”

  天幕下,秦时的农家侠魁,西汉时的赵过,北魏的贾思勰等人一边听一边奋笔疾书,如饥似渴地汲取来自千百年后的知识。

  “1961年,袁老首次发现‘雄性不育株,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当时的华夏,仍然满目疮痍,国内面临着严重的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朱由检听得热血沸腾,他大明要是有这等有志之士,何愁不能复兴明廷啊。

  “经过试验,袁老发现这种杂交出来的水稻确实可以增产,但却极其不稳定,种出来的秧苗高矮不一,根本比不上上一代。

  但是他仍然坚定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于是他把自己的研究步骤定为三步走,也就是后来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法。”

  古人们精神一振,来了。

  “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一致;

  保持系则能为不育系提供花粉,保证不育系的繁殖留种。当不育系与恢复系进行杂交时,能够产生有生育能力的种子供大田生产使用。

  同时,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可以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

  在三系法中,不育系就像是“母亲”,只有雌性器官,无法自我结籽;

  保持系则像是为了让这位“母亲”能够繁衍后代而存在的“父亲”;

  而恢复系则是为了让这些后代具备正常的生育能力所需要的另一个“父亲”。”

  正在奋笔疾书的古人们沉默了,这解释倒是直观,一听就懂,就是怎么听着怪怪的。

  “终于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最终杂交水稻的亩产达到了1300斤,这个数字是秦朝的十几倍之多。

  时至今日,袁老已经故去,但他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饭桌,养活了无数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的执着终究还是有所成。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实现他未竞的,禾下乘凉的梦想。

  袁老的告别式上,许多人自发从天南海北赶来,带上一株稻穗,为他送别,而他也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俞悦说完,自己早已泣不成声。

  天幕下皇帝们觉得,若这袁老生在自己的朝代,当得百姓立生祠。那可是足足一千三百斤啊!

  各朝农学家们马不停蹄地开始就着刚刚记的笔记开始研究;文人们已经熟练的拿起笔准备给后世学子一些小小的华夏文字震撼;百姓们在祈祷上天也能赐予他们一个能让他们吃饱饭的人出现。

  俞悦擦干眼泪,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好啦,关于袁老我们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另外的一些可以当做主食的高产作物吧。”


  (https://www.02sw.net/3712_3712935/111111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