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妙锦传 > 第79章 拒绝议和

第79章 拒绝议和


天气热得像是在火里烤,两条野狗伏在树荫处吐着舌头。

  妙锦牵着枣红马经过时,野狗懒洋洋地吠了两声,其中一条毛发很漂亮,妙锦不禁回头多看了一眼。

  回到营地时,看到一个小宦侍急匆匆地四处乱转,像是在找什么?

  妙锦走上前去问道:“怎么了?”

  小宦侍快步走过来,恭敬地答道:“回娘娘,庆城郡主的大黄不见了”。

  虽说藩王的妻子,被称呼为娘娘没什么不妥,但这个称呼,让她脑仁疼,妙锦不喜欢。

  夏初月殉葬前也被称为“娘娘”。

  此时她的脑中混合了两个人的记忆,她忘不了夏初月的凄惨命运。

  妙锦微皱眉头,“大黄是谁?”

  “是一条狗”,小宦侍低眉顺眼地回答。

  “你往那边找找看”,妙锦指了指河边。

  营帐内,庆城郡主仍在跟朱棣表达着议和之意。

  庆城郡主感到十分为难,她这次来不仅有建文帝的旨意,也有诸王、公主的劝解之意。

  她的愿望是,一家人能坐下来好好谈谈。

  当然,这种谈话的前提是:建文帝为君,燕王为臣。

  在这个前提下,交谈的内容无非是让燕王俯首称臣。

  这显然是在维护走投无路的建文帝。

  妙锦不知道有客人在,自顾自地走进来。

  “妙锦,过来,见过堂姐”,朱棣向妙锦招手道。

  妙锦走上前,向庆城郡主行礼。

  “听说你前两年骑马受了伤,什么都不记得了,现在可大好了?”庆城郡主虚扶了一下。

  “多谢郡主关心,好得差不多了”,妙锦站到朱棣身旁,神态自若地回答,“郡主这次来,有办法让盛庸退兵吗?”

  这是哪里话?庆城郡主面露尴尬,朝廷兵马的调动,岂是她一个郡主能置喙的?

  “盛庸在济南差点儿要了燕王的命,谁给他这么大胆子?谋害先帝至亲,其罪当诛!”妙锦一字一句缓缓说道。

  徐妙锦是以什么身份说这样的话?郡主转眸看向朱棣。

  朱棣低头喝茶,没理会郡主的目光。

  妙锦所说,正是他想表达的意思。

  建文帝既然派人来议和,那他有几分议和的诚意?他愿意先放下兵刃吗?

  盛庸在江边虎视眈眈,建文帝能让盛庸撤兵吗?

  盛庸不撤,燕军为何要撤?

  妙锦的话,庆城郡主没有理会。

  即使徐妙锦已经嫁给了朱棣,这些事儿也还轮不到她来说三道四。

  庆城郡主垂眸思索片刻,向朱棣说道:“我这次来,也是受了所有弟弟、妹妹的委托。这三四年,双方交战,运粮百姓、军中将士,死伤严重。都是一家人,有话好好说,四弟的兵马别过江了,回去吧,要不然,万一四弟败了,我们也不好求情……”。

  庆城郡主的话说得很明白。

  渡江之战,朱棣你真有把握赢吗?

  一旦失败,你想过后果吗?

  一家人,骨肉至亲,何苦如此呢?

  庆城郡主执意为建文帝说话,朱棣很不高兴,气愤不平地说道:“累年以来,奸臣矫诏,大发天下军马来北平杀我。我为保全性命,不得已,亲帅将兵与贼兵交战。仰荷天地祖宗神明有灵,怜我忠孝之心,冥加佑护,诸将士效力,故能累战而累胜。今大兵渡江,众兄弟姐妹欲来劝我回北平。况孝陵未曾祭祀,父皇之仇尚未能报,奸恶尚未能获。以尔弟妹之心度之,孝子之心果安在哉?如朝廷知我忠孝之心,能行成王故事,我当如周公辅佐,以安天下苍生。如其不然,尔众兄弟亲王众妹妹公主及多亲戚,当速挈眷移居守孝陵,城破之日,庶免惊恐。”

  这些兄弟姐妹受建文帝所托,不得不出面劝上几句,主要是出于亲情的考虑。

  但是在建文帝削藩的过程中,他们从心里上还是同情朱棣的。

  话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再说下去也就没意思了,庆城郡主悻悻然起身告辞。

  朱棣拉起妙锦的手道:“咱们去送送堂姐”。

  快走到营帐门口时,朱棣又说道:“语诸弟妹,久不相见,欲得少叙天伦之乐,未知能如愿否?幸自爱。”

  幸自爱,这是让我们好自为之吗?

  庆城郡主的内心不由得一惊,他们这些皇室宗亲,最重要的无非是这个贵族身份,生死荣辱,全在皇帝一念之间。

  万一允炆败了,那以后的皇帝……

  想到这儿,庆城郡主的心猛然一惊,身上顿时冷汗涔涔。

  出了营帐,她强咽下心头的慌,从手腕上取下一只晶莹剔透的翡翠玉镯,“我这次来得匆忙,也没准备礼物,这个镯子是先帝所赐,如今借花献佛,给了妙锦,全当我的一份心意”。

  庆城郡主不由分说地拉过妙锦的手,把镯子戴上,又端详了一番,笑眼弯弯地说道:“人生长得美,戴什么都好看”。

  朱棣一听也不由得笑了,“妙锦,还不谢谢堂姐”。

  “谢谢郡主”,妙锦神情腼腆。

  “嗯?”庆城郡主拉长了尾音,轻嗔了一眼。

  朱棣赶紧提示,“叫堂姐”。

  “谢谢堂姐”,妙锦的脸红得熟透的苹果一样了。

  庆城郡主满意地点点头,笑呵呵地离去。

  庆城郡主的脸变得真快,回到营帐,妙锦不由得吐了吐舌头。

  “堂姐回去后,会告诉所有人,你是我媳妇”,朱棣在妙锦的手背上亲了一下,“这下,你再也没得跑了,只能嫁给我,高兴不?”。

  妙锦抿着嘴,笑而不答,抬起手欣赏玉镯,的确是上等佳品。

  人的心思变化真快,朱棣一句略带威胁的话,就让庆城郡主的态度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穷途末路的建文帝,把希望寄托在缓兵之计上,没料到朱棣当场拒绝。

  建文帝的心更慌了,坐立不安,一旁的方孝孺安慰道:“长江可当百万兵,江北船已遣人尽烧之矣。北来军士,岂能飞渡?况天气蒸热,易以染疾,不十日,彼自退。若渡,只送死耳,何足以当我舟师?”

  这番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儿自欺欺人的感觉,但并非全无道理,燕兵确实不擅长水战,虽然征调了高邮、通州、泰州等地的船只,但是没有水师,而且有不少将士因为暑热而身染疾病。

  没有一支精锐水师,想要渡江确实很难。


  (https://www.02sw.net/3796_3796100/111110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